彭運生談藝錄(91)
解釋衝動與詩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這是王維的名句。為什麼一隻鳥在夜間不時地鳴叫?帶着這樣的問題,詩人突然有所發現:這隻鳥因為受到了“月出”的驚嚇,而且,或許也是更加重要的是,這隻鳥現在是在山中。總之,如果沒有解釋的衝動,也就是沒有給現象尋找原因的衝動,也就不可能有此一名句的問世。
“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這是王維的名句。一個人行走在“路”上,他的衣服變濕了,這是為什麼?最有可能的是下雨了,但事實上並沒有下雨,最終,“空翠”被確定為造成衣服變濕的原因,而且,或許也是更加重要的是,這個人是行走在“山”中的路上。
“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這是李白的名句。春風為什麼就進入“羅幃”了?最有可能的是春風與羅幃里的人相識,但實際上,春風與這個人“不相識”,原因到底是什麼?這個問題似乎是留給了讀者,但問題是:此名句隱含了詩人李白喜愛對現象加以解釋的傾向,沒有此一傾向,就不會出現此名句。
“醉於馬上往來輕”,這是杜甫的名句。一個人感覺自己是輕飄飄的,這是為什麼?這個人終於發現:他自己喝醉了,而且是騎在馬上。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這是葉紹翁的名句。一個人看見一枝紅杏從園子的牆頭上伸了出來,這是為什麼?這個人最終“發現”了箇中原因——“春色滿園關不住”。
沒有作為人的本性之一種的解釋衝動,就不會有宗教和理論科學,宗教和理論科學首先都是解釋衝動的產物。但解釋衝動不僅是宗教和科學稟賦,也是一種詩的稟賦。李白是最了不起的詩人,李白的詩或許也最多地體現了李白的解釋衝動。“雲天掃空碧”、“東風吹愁來”,還有“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都是解釋衝動的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