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馬克思和恩格思的“唯物主義”錯在什麼地方?
讓我將這個批判的系列的順序反過來,從邏輯開始,然後是認識論,最後是本體論。
1) 唯物主義聲稱,“世界的統一性在於其物質性(恩格思“反杜林論”)”,又稱,近代哲學的重大的基本問題(既,世界的事物只可分為兩大類) ,物質與精神。
請注意,以上這兩種陳述犯了形式邏輯錯誤之一:自相矛盾。
很明顯,如果世界統一為物質,就沒有物質與精神的劃分,因為精神必然隸屬於物質,精神不能單獨構成一個最大的範疇。但說者明顯意識到,如笛卡爾,物質與精神完全不同,絕不可置於相同的範疇。反之,這樣如果世界必須分為物質與精神兩大陣營,物質就不可能獨占整個世界。
結論:兩種選擇中,最少一種是錯的,但可以兩者都錯。並且決不可能兩種陳述都正確。
2) 唯物主義認為,在物質與精神的關係中,物質是本源,精神來源於物質。
注意,在討論物質與精神的關係中,人們不僅質疑精神的出處,而且也質疑物質的出處。假如我們且聽之馬克思主義者的說法“精神來源於物質”,我們則剛剛完成一半問題。剩下的另一半他們還沒有回答,既,“物質來自什麼?”。
對這個問題,馬克思主義者無法回答。因為如果他們回答,“物質來源於物質”,顯然這個回答不符合思維邏輯,因為該回答是同義反覆,沒有提供新的知識(參見康德的“先天綜合判斷”)。“衍生物和母體”不應該是同一的。猶如我們不能說,“孩子來源於孩子”,而必須說“孩子為父母所生”一樣。但馬克思主義者除了承認世界只有精神和物質外,更不願意說物質來源於精神,因為這就變成了循環邏輯而更錯得離譜。結果是,馬克思主義無法回答這另一半的“物質哪裡來的?”的問題。
3) 讓我再回到馬克思主義者前面的回答,既,“精神來源於物質”,的問題。人們其實還可以追問,如果精神來源於物質,為什麼精神與物質是如此不同?我們能證明以上所說的“衍生物和母體根本的不同”嗎?我們知道,物質的本質是有限性;而精神的本質恰恰相反,是絕對性。我們的思維所代表的精神功能,可以不受時空的限制,可以自由遨翔,這種精神的功能有什麼物質可以作到嗎?結論只能是,如笛卡爾發現的,精神與物質是完全不同的兩者,毫無疑問。(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