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馬克思和恩格思的“唯物主義”錯在什麼地方?
讓我從認識論的角度看唯物主義存在的問題。
首先,讓我們看看唯物主義在認知方面的直接危害。唯物主義將物質或“物化”作為目標,表現為庸俗的一面。因為“唯物”的本意是只重視物質方面,既,只看到“質”的變化,忽略了“量”的變化。比如,在比賽中奪冠是目標,但當人們流於以成敗論英雄時,就沒有看到努力和目標的關係,對未來的成功產生有害的影響。再如,當前國人無論什麼都以“值”表示,財產,身價,甚至“顏值”,已經到了庸俗,低下,令人作嘔的程度。這不能不是馬克思的唯物主義進入後,和中國傳統文化的槓桿加力,雙重惡劣影響下造成的結果。
其次,唯物主義在認識論的缺陷表現於“條件論”,而忽視人的主觀能動性的方面。人們可以將一切失敗歸於物質條件不夠,在這個意義上說,唯物主義是變形的“外因論”。我們可以將許多錯誤和失敗歸於條件不足,而非自身的原因,小至個人努力,大到政策執行,無不如此。
這種認識論的根源來於,唯物主義在認識論上不懂得人的主觀能動性的意義,以為人的生命與自然物的存在並無區別,以模仿自然為人的目標,將人的初級的感性認知能力,更降低到動物的本能程度,在人的理性發展成熟前,尤其是科學的發現到來之前,是一切人類社會群體進化必然要經過地發展階段所具有的本質性的認知特徵。
以唯物的認知程度面對自然的世界,是人類從動物界中脫離以後,攜帶的動物本能表現的認知本性。這種本性的表現不需要清楚地上升到哲學理論的認識後才具有,猶如我們不懂消化機能仍然會進食可飽腹。作為人類的生存,因為必須首先滿足作為動物的生存後,才可以考慮和實施,而人類認識到自己的認知能力和動物本能的區別,這本身就需要時間和努力。這種結果就是,在人類認識不到人類和動物的區別以前,就會將動物的本性戴上“人的特色”,變成了“唯物的認知”。
這裡必須說明的是,猶如網友中軍指出的,馬克思恩格斯的哲學理論本意也許不是後人解釋的那樣。因為他們本身講德文,其他民族未必能夠完全準確地理解和翻譯,尤其又經過俄國馬克思主義者的二重翻譯,更會有遺漏和扭曲願意。我不懂德文和俄文,但我懂英文。我相信作為同種語系的“印歐語系”下,各種歐洲語言是可以貫通的,因為文化相近,不似東方民族,缺乏交流。另方面,我只有根據中國共產黨的宣傳和解釋,指出其危害,其具體的細節不能不疏漏。
對小紅帽來說,狼外婆終究是狼外婆,不可能變成聖誕老人,歷史從不開玩笑。(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