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戰鬥中,一群僱傭兵在前方碰到了一個碉堡,碉堡火力非常猛,阻礙了士兵們進
一步的前進。這時候如果有某個士兵願意在掩護下衝上前去,用自己的身體堵住碉堡,
其他士兵就可以衝上前來把碉堡炸掉,這樣犧牲了一人,保存了其他人;否則的話,大
家都有可能葬身碉堡的機槍掃射之下。問題來了:誰成為那個犧牲者?
這是一群僱傭兵,首先他們參加戰爭的目的很明確:為了錢,然後等戰爭結束後享受生
活,因此他們誰也不願意在戰鬥中丟掉性命;其次他們每個人都是平等的:每個人獲得
的薪水都是相等的,彼此之間沒有等級之分,每個人的年齡也都差不多,每個人的家庭
都是相似的。這個情況就有點麻煩了:他們誰也不願意先衝上前去,誰也沒有責任先去
死。但是戰爭總要繼續。怎麼辦?我認為有如下可能性:
1. 集體主義的觀點認為:集體的利益高於個人利益,當兩者利益有衝突的時候,人們
應當犧牲個人利益以達到集體利益的最大化。這一點在這裡體現的非常典型。如果這群
士兵個個都深受集體主義的薰陶/毒害,人人都願意堵槍眼,那麼隨機決定一個人就可以
了,一個人不能完成任務那就同時或者輪流幾個人去;要麼大家都很愚勇地一起衝上前
去。
2. 僱傭兵彼此之間的博弈開始,長時間陷於困境的群體中總會出現一個敢於為群體的
利益而獻身的傻瓜 ,但他的下場一定是悲壯的。
3. 僱傭兵群體道德喪失殆盡,沒有人願意主動充當傻冒,這時候技術和制度仍舊可以
使戰爭有繼續的可能。比如說,可以通過火箭筒或者飛機投擲炸彈直接炸毀碉堡;或者
通過抽籤決定人選,抽到誰誰就上,退縮的話其他人把他槍斃。
如果把整個社會理解成是一場戰爭,我們就是那群僱傭兵,碉堡比喻成科學技術中的基
礎理論,只有攻克了這些理論難題,我們才有可能基於各種理論來設計各種應用產品,
推進社會發展。社會要發展總要有一些從事辛苦的科研工作的人,科學家從某種程度上
來說是可悲的,他們是那些衝鋒陷陣的傻冒,他們不能享受攻克碉堡的成果――這個世
界上最富有的不是科學家,甚至有的科學家英年早逝,一生窮困潦倒,受益的倒是那些
後上的僱傭兵,那些產業化的商人。例如,富豪不是馮.諾依曼,而是比爾.蓋茨;不是某
個飼料學家,而是劉氏兄弟;不是弗萊明,而是各個大大小小的青黴素生產企業。
面對這場戰爭,這個社會,作為僱傭兵的你會如何選擇呢?
p.s. 我的分析是我反省的一點結果,只是給從事科研的人一個看待自己可能認為很神聖
的事業的視點。我曾經問過幾個科學家"為何從事科研?",他們的回答我不是很滿意。也
許他們都沒有真正地思考過這個問題,就莫名其妙地當了科學家了。當然問題並不是這
麼簡單的:愛因斯坦認為從事科學事業的人有三種,
一種為了謀生,做科研和開餐館賣茶葉蛋一樣都是為了生存,至於為何選擇這種謀生方
式就有很多可能性了;
還有一種人他們具有很高的探索天分,他們從事科研是為了展示自己的才華,就好比運
動員參加各種競技比賽一樣,他們喜歡科研,科研適合他們,他們不從事科研是不他們
腦力資源的一種浪費和褻瀆;
最後一種人是徹底的獻身於科研,甘當社會需要的堵槍眼的黃繼光,對他們來說最大的
回報是名望,是身後人們對他們的紀念和仰慕。
此外現代社會也出現了科研、產業兩棲的動物。科學家的待遇也在進一步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