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美碩士感慨:美國教育很殘酷 |
送交者: 藝萌 2018年10月15日17:03:40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
一個留美碩士感慨:來美後才發現美國教育如此殘酷,我們真的不如美國人勤奮ZT我們很多人信奉“勤能補拙”,如果天分不夠,就通過後天的努力來趕超其他人,因此,中國學生給別人留下的印象大多都是“勤奮”。但實際上,美國的學生平均學習刻苦程度絲毫不遜於中國學生。一位留美經濟學碩士在來美學習後,才大呼“原來美國青春校園電影裡都是騙人的” 1 在去美國之前,我想大部分國人和我一樣認為,美國的教育方式和觀念都以人為本什麼的。感覺美國的教育都是讓學生一邊玩,一邊學,一點也不痛苦,學生有很多課外業餘愛好,學習很次,中國是個人去了就可以稱王等等。 到這裡學了以後,發現以前感覺的完全是扯淡的。美國的高等教育比中國還應試,美國的學生平均學習刻苦程度是中國學生不能比的。我這學期學選了3門課,分別是經濟學家數學,高級微觀經濟學,高級計量經濟學。 在我的觀念里,到了中學,尤其是高中,因為學習的比較難了,作業是可以不做了,嚴格說是不會的可以不做的,因為老師不收,大家在家只要努力做了,做不出來沒關係,第二天老師會在課上講。 我在美國第一次寫老師作業時,看完書已經晚上10點,寫到了半夜2點半多,當時覺得以後不會這樣,這是我自己給自己施加的壓力罷了。結果沒想到,第二天上課,老師就真都把作業收了,虧了我把卷子都寫完了,否則就傻眼了。 後來逐漸才明白原來美國作業是計成績的,每次作業都會給你按照對錯打分,記出成績,最後和所有平時考試期末考試一起算最後的總成績。 在美國,老師每周都會給你留一大堆作業,你在下周上課前要交上來,如果有不會的,你要在交作業前去自己去問老師,如果到交作業時還沒有問老師,因為不會不做或者做錯了,那麼你就要承擔這個責任。 2 美國的成績計算 最痛苦的是第一次計量經濟學作業。計量經濟學是我們這裡面最難的課,基本就是統計學在經濟學中的應用,而且這門課是最近幾十年才興起的,國內教得很淺。我一直認為統計學是門比較好學的課程。 但是在申請美國大學的過程中在論壇經常聽他們說外國的數學和統計學最好申請,因為太難,外國人沒人去學。我們老師用了1堂多課就把前4章講完了,前四章就涵蓋了我本科學的最難的一線性回歸和假設檢驗的所有內容,然後就留作業了。 到快交作業的前幾天,我才拿到課本,於是趕緊做,一點一點摳到凌晨5點多。後來發了作業,20分滿分得了16分。看似分還可以但是仔細想想16分意味着什麼?計量經濟學這門課第一次期中考試占20%,第二次期中考試占20%,期末考試占0%,平時作業占 40%。 最後總成績按照ABCD評分,90-100評A,80-90評B,70-80評C,70以下D或者不及格。 碩士研究生畢業有一項成績要求就是每學期平均分不能低於B,否則下學期你就留校察看,如果再不行就被開除了。 我估計了一下,難的課程如果都保持80分左右就不錯了,如果得C的這一科是因為平時考試和作業都是剛好80分或平均剛好80分,恰好有一次作業得79分那麼這一門課可能就因為這一次作業的80以下,造成最後這門課B以下,如果恰好其他課又都是B,那你很有可能平時表現都不錯就因為這一次作業的一分而被開除走人。 我這次作業就是在懸崖邊上:16除以20等於0.8,也就是80分,已經是最低可以接受的分了。我以後作業必須要拿儘可能多的80分以上才能避免因為有80分以下而最後失足的情況。所以這次只是剛剛及格。 3 美國的考試制度 說完這不是很成功的第一次作業,再說說美國的考試。我選的3科課程都有期中考試,而且期中考試都不只一次,有的課是2次,有的課是3次,加上期末考試,基本上每個月每門課都會有一次考試。 這個考試基本上是所有考試各占20%,作業占20%,沒有輕重。或者老師對這個評分比例進行微調,反正權重基本都是一樣的,找工作時,用人單位會讓你出示所有高等教育的平時成績,因此你哪次都不能馬虎,包括作業。 在美國,基本上老師每次課都講一章。一章的內容大概30-40頁書,這30-40 頁的書是大書就是比國內16開紙大一點的那種書,而且是英文的小子,密密麻麻,比中文的30-40頁的內容應該多。 最關鍵是書中每一句話都有複雜的數學和邏輯關係,你要看透,都需要你想很長時間,或者自己在草稿紙上推導和畫圖幫助理解,這樣有的時候十幾頁的書都要看5,6個小時。你每周要讀3本這樣的書(100多頁)然後做3門作業。 每次作業都很費時間,數學作業最簡單,不過你要用計算機寫,用word打十分複雜的數學符號,矩陣,希臘字母等,很費勁。但是用4個小時應該可以寫完(國內寫作業我記得好像能寫2個小時的算是比較多的了)微觀和計量經濟學的作業一般都是十幾個小時。) 因為作業就相當於考試,但是這個比考試要求的時間松,而且屬於開卷,所以老師留的題都很難。計量經濟學的老師講課非常快,講了一個月到期中考試了他已經講了12章了,一本近1000頁的書,他講了快一半。 粗略的算了一下,每周每門課上課看書時間要30個小時,寫作業的時間要10小時,那麼三門課一周學習就要用120小時。而一周7天每天24小時一共就168小時,你就會發現你完全沒有休息時間。 就這樣我們在緊張學習了一個月以後,開始了長達近2個月的考試之旅。我們這學期,數學有3次期中考試,1次期末考試,一共4次考試,其他兩門2次期中考試,一次期末考試,分別共3次。 後來發現這三門考試都放在不同的星期去考,結果每周考一門,考完一輪要用3個星期。算起來從9月30日開始到感恩節放假前一天,我們就一周沒有考試,剩下的每周都有考試。 我們國家考試數學、物理這種計算為主的考試過去都是以大題的形勢出現,這種大型綜合計算題最能體現數學能力,過去一般都是考3-4道數學或物理大題, 每道25-30分。但是因為數學物理這種學科確實太難了,少做一道就幾十分沒了,少做兩道就不及格了,過於殘酷。 為了照顧大多數考生的面子問題,這種考試在改革開放之後逐漸被取消了,但是到了美國以後,這裡考試完全和我們沒有改革開放之前的考試一樣,數學、微觀經濟學都是4-5道大題,每道20-25分。沒有一道選擇或填空。 想一想我們在已經被國內淘汰了的過於殘酷的純大題考試中要都保持80分以上,難度有多大?第一次微觀經濟學出了3道題,到最後老師問誰做完了,好像就我們三個中國人,美國人大部分做了2道,還有做1道題的。 第二次微觀經濟學考試是拿回家考試,開始我們認為比較輕鬆,結果發現不是那麼回事,出的題太難了,我做了3天。有一道證明題我把自己鎖到廁所里想了6個鐘頭。 我幾乎在開學初的90%時間都用在計量上,其中第二次拿回家考試,結果我和那個中國同學費了整整一個星期在建立模型,最後兩天晚上才基本找到可用的模型,花了兩天時間完善模型和寫報告,最後寫到凌晨5點,以為可以取得不錯的成績結果得了66分。 我的心都涼了。因為這門課90分以上才是A,80-90是B,80以下是C,所有學科平均不能低於B,我這科很可能就C了。不過我還幻想着估計老師最後會降低標準,感覺這門課不可能有學生最後總成績在90分以上的。不過我還是沒放鬆,期末的時候得了85。 那天見到那門課的老師,老師說我的期末成績令人印象深刻,再加上我做了加分作業和做了最後的加分題,最後給我B,我想我又做加分作業,又做加分題,最後又考的這麼高,以為要給我A呢,可見老師沒有降低標準。 4 美國學生的大學生活 說道美國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刻苦程度,我不得不再說一下我們的認識誤區。在來美國之前我一直被美國的青春喜劇誤導,電影上演得都是他們怎麼不學習,怎麼調皮搗蛋,以至於我們國家的學生也開始學習和模仿,估計是最先傳到港台,然後港台的電影開始影響大陸的。 我不知道美國導演是不是故意的,雖然我問了美國人,他們說他們拍那樣的電影只是表達了學生想擁有那樣的生活,而不是他們真實的生活的寫照。但是我還是要對美國導演提出抗議,我們的教育制度不完善,學習還要靠自覺的情況下,你們這是毀掉廣大發展中國家的苗子啊。 美國的大學校園生活其實是這樣的:每個校園裡走的學生都背個書包匆匆去上課,沒有一個在嬉皮打鬧的,即便是等公共汽車或者做公共汽車上,也在看書。在咖啡店裡或者休息的地方,你會發現很多美國學生要麼在看書寫作業,要麼用電腦寫作業。 非常安靜,沒有人大聲喧譁。我本來還帶着掌上遊戲機,有一次在公共汽車上拿出來玩,有外放聲音,突然發現大家都在看書學習,我很不好意思的又放回去了。突然覺得我在國內本來是很自覺學習的好學生,在這裡怎麼感覺自己跟痞子小混混一樣,成了不良少年。 我上大一的時候覺得學校圖書館和計算機中心的機子比家裡的好,而且便宜,就去帶着遊戲到那裡去打遊戲。第一學期期末還和全宿舍的人去圖書館包夜通宵打遊戲,我們那還要錢,這裡用的計算機都不要錢,但是全都是用來學習。 我想原因有兩方面:第一方面是我們管理不嚴。我想如果你在美國的學校機子上打遊戲,基本就可以準備回家走人了。第二,即便是讓你打遊戲,就按照我上面說的作業和考試的壓力,你有時間打遊戲嗎? 5 美國學生的學習深度 他們學習刻苦還體現在兩次計量閉卷考試前,這兩次每次美國學生都把所有題目做在紙上。還有就是我們上的研究生課程,只有3-4個是研究生,剩下的十幾個都是本科生。他們為了將來更好的學習,在本科階段就自己主動選研究生的課程。 而且有的是我們選的魔鬼3門,他們也都選,他們還有自己的本科課程,我們光這三門就快受不了了,他們要學至少4-5門課。總之美國學生各個很刻苦,永遠看不見他們玩。 再說說我們學的東西的難度:來了這裡發現經濟學是研究多因素的問題,n元變量是家常便飯,所以所有的微積分都是n元變量。這個就比較難,以前二元的還可以畫出圖像幫助理解,n元的完全是考抽象的推理來運算了。 這裡有一點在數學上和國內教學不同,就是他們先教線性代數,也就是矩陣的運算。然後再學微積分。而國內是先學微積分,後教線性代數。其實看一看微積和線性代數的先教與後教的順序,就可以判斷這個國家數學的教學水平。 因為我們先學的微積分,所以微積分最多也就局限於2元的微積分學。多元的沒有矩陣基礎,根本無法進行。而美國的先教線性代數,把矩陣學會了,微積分就可以直接學多元的了。 這些數學還是不是最難的,主要是經濟數學和微觀經濟學在用。我相信國內研究生數學應該也學這些,不過可能不會理解這麼深,因為沒有人逼你去瘋狂做題和不斷考試。 另外我在國內工作時經常用excel,以為自己excel學得不錯,到了美國來發現,他們居然還可以用excel來編寫簡單程序,我完全不懂,發現自己很渺小。 我們這個老師還算好,在每周五給我們加課學習gauss編程,據台灣的同學說,他以前上的一門統計課,老師根本不教那軟件怎麼使,因為學那個軟件是你自己的事情,他不負責,如果你不寫,那你的作業就沒分,你看着辦。 所以他只能去自學。我們如果周五老師有時間,會給我們補課,補課這個詞在中國只有中學才有,而且一直被大家所詬病,認為是應試教育的產物,各地方教育局都在查學校私自給學生補課。美國這裡居然是學生要求老師加課,尤其是在考試複習前,美國學生都要求老師加課。 說到這裡不得不說說美國的大學教授的能力。我們這個計量經濟學的老師光計量經濟學的課本就有20多種,各種統計軟件SAS,Gauss,SPSS等等都很精通,教材也很多。計算機編程也很牛,而且他用計算機上多媒體課都是自己接線路,國內的老師好像都要有個專門搞計算機的人給他接好,才會用。 上課有時候還問問我們微觀經濟學學得怎麼樣,然後他會瞬間說出我們學的部分的各種函數的性質和定理。人們都說他要求學生嚴,但是他說他遇到的老師才嚴,他上大學時,他老師考他是任何拼寫和標點錯誤這種和學科不相關的錯誤都會扣分的。 美國的教授一般都是像他這樣很厲害。有一次上完微觀經濟學,後面上自然資源課的教授進來看見一黑板數學公式和推導,立即說出是這是shepherd’s lama(謝波德拉馬定理),後來有說了很多,好像很有感情似的。我想一個教自然資源的居然還對數學定理這麼瞭如指掌。 6 成為博士的標準 在美國,博士這個詞是很有影響力的,教授都是博士,在學校人們一般不會稱呼他為某某教授,或者某某官銜,這些教授或者當官的有博士學位的更喜歡人們叫他們某某博士,因為這個代表了榮譽。 我現在很能理解為什麼,因為博士教育還是這個教育體制,只不過博士比碩士要求更高,碩士是要求平均B以上,博士是要求平均A以上,也就是全A,即所有學科不能有下90分的,而且學得更難,考試也難。這個不是一般人能受得了的。 我相信我前面說的學的內容國內這個專業的研究生肯定也學,但是我敢肯定沒有幾個能像美國學校出來學這麼紮實的。 有一次,我和一個同學寫完作業已經凌晨3點了,這個時候,他的QQ上的也在美國留學的同學都在QQ上,都還沒睡覺呢。交流一下,全部都很痛苦。 一個在懷俄明的同學說:我來之前還在算我們學校和北京大學在國際上的排名,當時覺得比北京大學高,但是自己說的時候也很沒有底氣,但是現在不同了,我有一種不管排名誰高,有本事就出來一起比一比的氣勢。 我們的中學教育很好,以至於大學畢業後工作幾年,我仍然對高中的所有知識點記憶猶新,拿起數理化的題就會做。但是大學學的東西什麼都記不起來了,只記了幾個名詞,剩下的什麼都沒有。 大學畢業時,我還抱怨大學沒學什麼東西,我父親還安慰我,大學學的是一種思想和方法,有了這種思想和方法就可以了。但是企業不是靠耍心眼,小聰明就可以成功的,靠的是實打實的技術,我們大學的找不到工作的畢業生有幾個能拿出真本領的? 7 這種教育下的成果 美國的真實生活中時常用到理論化的東西,他們幾乎幹什麼都會用數學計算,比如你要開個超市或者快餐店,老闆肯定會找人去建立模型,然後按照模型去經營,因為他們相信這個是最科學的,最優化的。 我問道如果要是不用模型呢,憑自己的經驗和感覺呢?美國學生說那基本上肯定是會破產的。因為感覺的東西靠不住,永遠也不如數學計算的精確,憑感覺,那肯定破產。而且他還說經營一個企業不用模型必然破產,甚至用了模型如果用錯了,也會破產的。 有一個例子是華盛頓州立大學的一個台灣同學說他去年的微觀經濟學老師太強了,去年第一次期中考試,全班最高30多分,上課老師基本不怎麼講,留作業都是他外面接的公司的工程,我心想理工科的可以接工程,我們學得這個經濟學也有公司信嗎? 他說當然有啊。華盛頓州的漁民為了經營的更好,都是請他去做諮詢。所以他留的作業是最難的,和實際結合最緊密的。學生們都不會做他的作業,但是不做又沒有平時成績,所以都被迫大家一起課下約個時間,找個空教室一起研究題。 我們往往說的和實際結合意思是,不要去用課本學的東西,因為那個解決不了問題,還是在社會上學本領吧,其實我覺得不是課本的東西解決不了問題,是因為你學的不精不會解決問題。 美國人相信理論一定會指導實踐的,他們如果發現理論如果不能解決實際問題,那麼一定是理論不夠完整和完善,所以他們會用更複雜的數學去完善理論,實踐證明這樣複雜的理論確實可以解決問題,我們這學期學的計量後感覺自己就可以做點東西的。 8 來美國之前,我一直不明白所有的電子產品的核心的控制芯片,內存芯片都是美國公司或者日本韓國公司造的,中國自己為什麼造不了?我來到美國以後,感受了一下美國的高等教育,又回顧了一下自己的高等教育感覺非常正常,太正常不過了。 企業賺的錢都是很少的部分,這些電子產品的價格有一半多要被外國的芯片廠賺取。這也就是為什麼電子產品不能和國內的農產品,普通小商品一樣有適合中國人的價格,而電子產品一般都是和美元國際價格接軌的。 我在學習的中期,上留學考試論壇看了看大家在美國的反應,結果這些國內十分優秀的人,在美國也都開始發起牢騷,大家都在喊累。要知道我是在全美排名100多名的學校,但是學到的東西確實是實打實的,據我們系的那個中國同學說,在美國常青藤名校學習的人基本每天只睡2個小時。 而我在國內本科的學校在全國的排名也至少在前100,但你讓我們講講什麼經濟規律,或者讓我們的工科同學講講芯片怎麼回事,基本都講不出來,我們這種國內中上游的高校出來的人尚如此,更何況培養我們社會主義建設人才的主力軍還不能依考這僅僅的100多高校。 對比中美的高等教育,可以做一個體育上的類比,確實有一種像美國NBA與中國CBA的差距,美國NBA打不上比賽的人,到CBA來就可以成為得分王, 而且和中國第二名的差距還是十分巨大的,我們的隊員都是有點望塵莫及的感覺。 但是如果說體育運動和人種有關,黃種人的肌肉結構本質決定了我們不如美國黑人,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但是我們的高等教育,完全是我們認為可以控制的,對自己的大學生要求嚴一點,不會造成什麼損失的,為什麼我們不改呢? 我們的高等教育缺少了監督鞭策和激勵機制,而且對於學習的東西也並沒有從難從嚴要求學生。如果說我們的中學教育是在整個中國教育中最有效率的(但並不是最好的,因為對於應付選拔性考試,老師只重視學習好的學生,而學習不好的學生好多都破罐子破摔了),但是這個教育只是基本功訓練,距離可以用來指導實踐,改造世界還差很遠。 基礎教育再好,高等教育出現問題,我們的科技也上不去,科技上不去,經濟也只能做一些最低層次的,生產力和社會發展的本質推動作用是科學技術的發展,推動最前沿的科技進步是要靠優秀的高等教育培養出優秀的高素質人才。 而我們就是在這個最關鍵的一步出現問題了,每年諾貝爾獎評選結束之後,我看網上有很多中國網友,都在憤憤不平,說就是因為美國的軍事政治強大,所以評選委員會迫於壓力會給他們評上很多,而我國家人很聰明,卻總是離諾貝爾獎很遠,太不公平了。 還說美國出現經濟危機了,卻都得諾貝爾經濟學獎,中國經濟這幾年發展這麼快,卻得不了經濟學獎,太不公平了。他們不知道世界上除了中國人民勤勞勇敢以外,世界其他國家的人民一樣智慧勤勞勇敢。 如果說一百多年前,林則徐呼籲中國要睜眼看世界,那麼現在我們國人仍需要透過迷霧看世界,不要被外國的種種假象所迷惑,不要再像生活在井底的青蛙一樣低估自己沒有看到的東西。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17: | 距離、旋轉和數組塊學的邏輯和出版的書 | |
2017: | 290 一棵沒有信仰的樹10月14日郭文貴全 | |
2016: | 修身是可信可行的, 鑰匙放在住在芬蘭的 | |
2016: | 人類共有100種心理狀態 | |
2015: | 大陸的教育宣傳絕對有問題,干毛問題都 | |
2015: | 轉貼:少年班神童 如今過得很不錯 | |
2014: | 老幾:漫談形式邏輯與辯證邏輯 | |
2014: | 歐陽峰:談談美國公知(1/4) | |
2013: | 原創:諾貝爾物理獎論文引用率有多高? | |
2013: | 家長努力不為他人對你孩子的反面意見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