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論“純質-純量-有限之無限”
黑格爾,在哲學史上第一次詳細地論述了“質量度”的關係。但是黑格爾的質與量,是在時空維度下的討論。在時空維度下的質與量,質,是量的限定;量是質的重複。舉例,一百萬棵樹,叫做“森林”。“樹”,是質的確定。重複這個質,一棵樹,一百萬次,這個“新的質”叫作森林。所以,在這個意義上,“所有的量都代表一種質”,既,量也是質(黑格爾)。
那麼什麼是“純質”和“純量”呢?在範例體系看來,當脫離開時空維度,既質和量從邏輯的角度分開後,這種狀態下,純質和純量才開始存在。凡是不可重複的現象多具有這種性質,比如量子狀態,比如夢境等。
純質和質的同一性在於,它們都是一個過程,或者以時間計,如前者;或者以邏輯計,如後者。也就是說,它們都有一個自生自滅的經歷。
純量和量的區別是明顯的。在時空維度的量是“質的重複”,如前。但純量,在範例體系看來,則是“純質的基礎”。既,純量本是不為質,而卻可以“產生質”。如同現實物理世界的“暗物質,暗能量”一樣。暗物質或能量,其實不是我們一般意義上的物質或能量,但是它們卻是宇宙的(大)部分。它們是否能生成一般的質與量,這還有待需要物理證明。但純量,是“潛在”的純質的來源,既,由於運動(非時空下的運動)轉變為純質。
那麼,純量有什麼性質呢?沒錯,這個性質叫做“有限下的無限”。這個概念的來源是出於這四種性質:“有限之有限”,“有限之無限”,“無限之有限”,和“無限之無限”。這四種關係類似於“相對與絕對”的關係。
讓我們集中在“有限下的無限”這個解釋。舉例來說,1 和2區間,或叫作“域”。這個區域是有限的,它被限定在1 和2 的範圍中。同時,這個區域包含了“無限”。既,在這個區域,我們有無限的小數,是一個“開放的集合”。我們所有可以提出,表明的小數,都是“一個質”,既“被代表了”。也就是說,純量一但被“標識”,既轉變為“質”。而純量的本質,既無限性,則是無法表達的,永遠不可以明示。總結地說,自然數或整數,體系了“無限之有限”;小數或分數,體現了“有限之無限”,這兩種關係。數學的奇妙性,分別源自哲學的基礎。
純量的世界是“微觀世界”(範例)。在微觀世界中,純量是介於“絕對之絕對”和“絕對之相對”之間的媒介。純量的可指代,表明其有限的方面;純量本質的無規定性,則表明了其和純質的區別。
邏輯的維度,先於時空的維度。時空的維度先於“心理的維度”。我們世界的精彩,就在於她的奧秘:有限下的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