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我剛剛開始讀初中時,我哥哥給了我一本他用過的成語詞典,是甘肅師大編纂的。當時我非常高興,有空時便會翻一翻,權當小人書看。裡面的成語典故就是一個個小故事,讀後還是覺得蠻有趣的。就這樣無意中學到了不少課本里沒有的詞彙。以後在報紙、雜誌上碰到這些成語,每每讓我會心一笑。不過,偶爾碰到有些生硬、做作或故意賣弄的運用,也會讓我啞然失笑。如果說當年我對課本、字典都是當作聖經一般,是絕對不會懷疑的,現在我對許多東西已不再輕信,常有一些胡思亂想,不會再盲目迷信古人了。
釜底游魚:指在鍋里游着的魚。比喻處在絕境的人。也比喻即將滅亡的事物。出自《後漢書·張綱傳》。
我的疑問:東漢(25年-220年)人燒/蒸/煮魚前難道不先clean(去鱗、去肚、去鰓、清洗)嗎?如果當時的國人真是如此吃魚的,那確實非常令人吃驚。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別的山上面的石頭堅硬,可以琢磨玉器。既比喻別國的賢才可為本國效力,也比喻能幫助自己改正缺點的人或意見。成語出自①《詩經·小雅·鶴鳴》
我的疑問:難道本山之石就不能攻玉?如果也能,為何不優先考慮本山之石?何必捨近求遠,外來的和尚好念經?
敲山震虎:一、通過敲山來震懾老虎,使老虎不敢發威。二、軍事策略計謀之一,製造攻擊的聲勢,使隱蔽的敵人驚恐。出自清·文康《兒女英雄傳》。
我的疑問:通過敲山來震懾老虎這個辦法很笨,花了很大力氣,卻鬧不出很大動靜,未必能嚇住老虎,遠不如敲鑼有效,省力。看來古人還是不行,怎麼沒想到敲鑼震虎?
兔死狐悲:兔子死了,狐狸感到悲傷。比喻因同類的死亡而感到悲傷。出自《宋史·李全傳》。
我的疑問:狐狸通常是兔子的天敵,它們不是同類,也不可能成為盟友,造出這個成語的人顯然缺乏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