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要點:13-15世紀,歐洲崇拜的對象是東方, 中國和印度, 天堂一樣的存在, 神一樣的存在。 不然哪有哥倫布, 而美洲土著也不會被叫成印度人。
中國印刷史話
作者:張紹勛
第二節 印刷術傳入歐洲、非洲和美洲
中國印刷術傳入歐洲是有諸多因素的:首先13世紀興起的元帝國,地跨歐亞兩洲,幅員遼闊,國家強大,這就為東西方人員往來提供了便利條件;其次,元朝發行的紙幣,已經達到“每日印造不可數記”的程度,流傳極廣,這也促進了印刷術的傳播。歐洲人最先看到的中國印刷品,就是元朝的紙幣;再者,那時的中國文化仍為歐洲人所傾慕,因而歐洲人慕名而來的旅行家、商人和使團接踵而至,元大都和杭州都是當時聞名世界的國際性大都市。像法國的傳教士羅伯魯(WilliamRuysbroeck)在1253—1254年間,曾奉法國國王之命出使來到中國,回去後向歐洲報道了中國人使用紙幣進行商業貿易的情況,他是最早報道中國使用紙幣的歐洲人。意大利的旅行家馬可·波羅在元世祖時來到中國,居住了十幾年,回國時帶走了紙幣,並在他寫的《遊記》中,對元朝紙幣作了非常詳細的記載,這對歐洲印刷術的產生都有啟迪作用;同時,發生在十二三世紀的十字軍東侵,也使歐亞兩洲各國之間發生了前所未有的接觸,十字軍從東方帶回去的紙幣、紙牌、版畫等印刷品,也對歐洲印刷術的產生具有影響。就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的印刷術被介紹到了歐洲。
公元14世紀末和15世紀初,歐洲開始出現了用木版雕印的紙牌、宗教畫、宗教書籍和小學生用的拉丁文法課本等,其中的紙牌是最早在歐洲出現的版畫印刷品之一。現存最早的歐洲版畫印刷品,是1423年印的《聖克利斯道夫像》木版畫,這是在德國南部刻印的,其印刷方法和中國的雕版印刷完全相同。這時,意大利的威尼斯也是印刷畫像的中心,它印刷的紙牌盛極一時。到15世紀中期,雕版印刷術在歐洲已相當普遍了。與此同時,在1440—1448年之間,德國人谷登堡發明了鉛活字印刷,這一發明比畢昇的泥活字已晚了400年。雖然二人在活字印刷的原理上沒有多大差別,但是谷登堡用的活字材料是鉛、鋅、銻的合金,它比以前的木活字、銅活字都易於成型,適於印刷,像這樣配合的成分,時至500年後的今天,也沒有多大的改變;在鑄字工藝上,使用了鑄字的字盒和銅字模,使活字的規格易於控制,也便於大量生產,這比當時中國和朝鮮鑄活字時使用的翻砂方法先進得多。他還首創了脂肪性油墨,以代替水性油墨,大大提高了印刷的質量,而且脂肪性油墨也一直為後來的現代印刷術所採用。他發明的螺旋式手扳木質印刷機,改進了印刷的操作,在世界各國沿用了400多年。谷登堡對活字印刷術的一整套革新技術,奠定了現代印刷術的基礎,因此,谷登堡的功績是永遠值得後人紀念的。在谷登堡發明鉛活字之後不久,活字印刷術很快在歐洲各國流行起來,單是威尼斯一地,在15世紀末期,新設立的活字印刷所就約有100個,出版書籍約有200萬冊。谷登堡的這一發明是否直接受到中國活字印刷術的影響,有些西方史學家認為西方活字印刷術是由中國傳去的;但有的學者認為還缺乏可靠的證據,不過可以肯定地說,歐洲的印刷術是在中國印刷術的影響下產生的,這一點毫無疑問。
中國印刷術也影響了埃及。19世紀末曾在埃及某古城廢墟中發現了50張木版印刷品,都是用古阿拉伯文字印的伊斯蘭教的禱詞、符咒和《古蘭經》殘頁,據說是印於公元900—1350年之間,其印法和中國印法極為相似。因此,有的學者認為可能是在蒙古軍西征時,把印刷術傳到阿拉伯各國之後,於14世紀初年,由旅行者和商人把印刷術傳到了埃及。這樣,中國印刷術也就傳到了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