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1月中旬以來,本報持續對“漢芯”造假事件進行了深入調查報道。真相在逼近,利用科研體制漏洞謀取個人私利,以及學術造假的雙重事實可能,引起了公眾的極大關注,同時國家有關部門也已經介入調查。
在當今創新型國家,國家競爭戰略和政府投入的準確定位,科學研究領域的獨立和專業精神,以及市場經濟相關體制的成熟完善,此三方力量的有效結合構成了發展的核心動力。“漢芯”事件的發生,並沒有否認作為建設創新型國家重要環節的政府投入的合理性,它只是在適當的時候再次表明,資源投入分配的體制和規則迫切需要改變。
在以行政手段為主構建的項目審批制度下,巨額的科研經費始終由各級政府部門進行分配。與此同時,一方面,自主創新成果作為政府政績的新興指標,相關專家鑑定組織和機構受到各方的強大壓力;另一方面,長期以來我國科研領域自身也存在行政化等痼疾。因此,圍繞國家的科技資源投入,相關利益主體的種種行為也就不難理解。
建立創新型國家的戰略,需要國家理性和市場理性的支撐,而理性的自我認知態度,也正是科學精神的體現。只有在科學精神和市場法則的雙重指引下,自主創新才不會淪為民族主義情緒的奴隸,更避免成為各級政府急欲表明政績的工具。
因此,政府對自主創新重大項目的監管和投入,需要尊重專業而獨立的評判,保證公平的資源競爭和分配過程;同時,提供相關制度和政策支持,加快發揮作為市場經濟中自主創新的最重要主體———企業的作用,也是政府的當務之急。
“漢芯”事件首次媒體曝光之後不到一個月,2月10日,國務院頒布了《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綱要》強調深入科技體制改革和經濟體制改革,強調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這可以說是避免今後出現“漢芯”事件的一劑良方,也標誌着中國在建設創新型國家道路上邁出了重要一步。(張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