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劉清平隨筆|人性邏輯37.“成功學”還是“正當論”?
送交者: luis 2022年11月27日15:30:59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劉清平隨筆|人性邏輯37.“成功學”還是“正當論”?

 

前一篇帖子談到,後果論和義務論吵架,有它的優勢,就是盲猜到了好和正當之間,原本有等價的一面;短處呢,就是忽視了,這倆玩意兒,還有不等價的一面,結果等於否認了,正當有別於好的那一點:防止不可接受之壞的底線效應。再拿成功學和正當論做個對比,這個理論上的窟窿,看得就更清楚了。

 

前面說了,從成敗的角度看行為,也會涉及好好衝突,不過限於目的好與工具好之間,關注的焦點僅僅在於:付出了工具好的成本後,你“能不能夠”得到目的好,所以處在“能夠”的維度上。

 

相比之下,從對錯的角度看行為,就把所有的好好衝突,都包括在裡面了,關注的焦點也變了:好好衝突生成的好壞悖論交織,“可不可以”讓你免受嚴重之壞的實質性傷害,所以處在“可以”的維度上。

 

某種意思上講,成功學其實就是後果論的通俗化,總是激勵你,付出儘可能小的成本,實現儘可能大的成功,讓“成本—成功”對沖後的量差,拉得越開越好,俗話或曰“自我利益的最大化”,文言又叫“最大多數的最大福祉”,不是?

 

不用說,有很多人,特別是信奉“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的儒人們,相當認同這一點,所以成功學才特別火,有關的“科研”成果,滿大街都是,嗯哼。

 

不僅如此。成功學還喜歡用後果論的口吻,誤導人們把成功的“好”行為當成“對”的,把失敗的“壞”行為當成“錯”的,結果將“成功”與“正當”的標準搞混了,沒看到它倆的參照系不是一碼子事:成敗是就行為趨於的目的好,能不能夠實現來說的;對錯是就行為造成的任何壞,可不可以接受來說的,性質不同。

 

這種鮮明的反差,導致了一些現象,看起來就很糾結:雖然許多情況下,成功之好等價於正當之對,失敗之壞等價於不正當之錯,但從“正在一以止”的底線視角看,另外許多情況下,失敗之壞也有可能是對的,成功之好也有可能是錯的。

 

首先呢,某個失敗的行為,雖然在既缺失目的好,又缺失工具好的意思上,肯定屬於一無“是”處,但只要沒給主體帶來實質性的損害,就依然是正當的。人們主要也是在這個意思上,談論自己經歷的那些“可以接受”的失敗。

 

比方說,假定你炒股,經常是高買低拋,賺的沒有賠的多。要是你本來沒幾個錢,還賠了個血本無歸,連生計都找不到着落啦,這樣子的失敗,自然是很嚴重的錯誤了。不過喲,要是你資本雄厚,虧的只是皮毛,木有傷筋動骨,這樣子的失敗,也就在“可以允許”的範圍啦,不會妨礙你繼續小賭怡情滴,不是?

 

再拿俺老漢愛看的F1比賽來說,大多數車手都沒拿過世界冠軍,有些車手連領獎台也沒上過,可誰敢說,他們的賽車生涯就是“不可接受”的呀?狂妄。

 

其實哈,放眼整個人生歷程,真正實現了朝思暮想的各種目的,成了廣義上的成功人士的,只能說是鳳毛麟角。與他們比,絕大多數人,不管當初的人生理想,是低俗的升大官,發大財,還是高雅的成明星,當名人,打破世界紀錄,做出原創發現……最後都失敗了。但無論他們自己,還是別的什麼人,難道有理由一刀切地斷言,他們平淡如水,不成功的一輩子,統統錯了,一無是處麼?荒唐。

 

當下的“平常心”,已經加了不少雞精,熬成了味美價廉的雞湯咧。然而吧,下面的實然意思上,它還是能夠成立的:只要守住了正當的底線(別忘了這個少不了的前提哦),對於成敗,尤其失敗,各位不妨看淡一些,犯不着老是斤斤計較,動不動就拿出咱儒家“不成功,便成仁”的勁頭兒玩命,嗯哼。

 

進一步看,不管規範性的立場怎樣,很多人在失敗時,還會喊出“雖敗猶榮”的口號,也從一個角度見證了,把“失敗”等於“不正當”的實然荒謬:某個失敗的行為,即便是“知其不能而為之”的螳臂擋車,如同斯巴達三百勇士那樣子,也有可能不僅被主體自己,而且還被其他人,評判為正當,甚至光榮的……

 

趕緊補上一句:所有這些,還是不足以成為把失敗視為成功,把喪事當成喜事辦的理據:某個失敗的行為,哪怕“可以接受”,應當“平常對待”,甚至“雖敗猶榮”,還是由於缺失了目的好和工具好的緣故,定格在了失敗的維度上,和成功的行為不同,尤其不可把“他媽”的轉化環節給免了,直接上演變戲法。切記。

 

其次呢,某個成功的行為,只有在沒有造成不可接受之壞,就實現了目的好的情況下,才是正當的;否則的話,要是成功實現目的好的代價,包括了遭遇不可接受之壞,那無論你多麼想要這個值得意欲的目的好,它也會變成不正當的。

 

比方說,即便我“成功”地玩了回蹦極,享受了夢寐已久的高峰體驗,可要是因此心臟病突發,生命一度垂危,我還是會後悔莫及,覺得自己做“錯”啦,不該為了爽那麼一回,就冒着這樣子的風險,不是?

 

別以為這樣子舉例,純屬小題大做,因為現在經常能看到,人們是如何在追求這樣那樣的垂涎三尺之好的過程中,突然發現自己陷入了這樣那樣的深惡痛絕之壞,包括但不限於:大好的年華不知消失在哪裡了,再也沒機會和親人朋友團聚了,身體快要弱不禁風了……於是乎就像俗話說的那樣子,後悔都來不及咧。

 

最嚴重的就是“過勞死”了:某些人為了成家立業,娶親生子,買房買車,發財致富,揚名立萬,這一系列的人生小目標,拼命進取,日夜加班,吃盡苦中苦,結果一個不留神,就遭遇了見血封喉之壞,還沒見到成為人上人的任何福報呢,就把自己的小命搭進去啦……有鑑於此,友情警示一句:不要為了取得成功,不惜付出任何成本,否則那就不是成本,而是致命的懲罰,嗯哼。

 

某種意思上說,這種成功學的心態甚至構成了,人們基於“行對拒錯”的事前自由意志,做出事後“自以為非”選擇的頭號原因:由於把成功之好等同於正當之對,人們單靠目的好與工具好的精打細算,就一門心思地趨成避敗了,等到撞上了不可接受的嚴重壞,才花容失色地察覺到,自己其實是取次舍主,儘管達成了目的好,卻付出了承受不起的代價,只好追悔莫及地哀嘆:搞錯咧搞錯咧……

 

這樣子看,“成敗之辨”與“對錯之別”的分水嶺,就在於你的關注點,是放在了達成目的好上面呢,還是放在了防止嚴重壞上面:要是你只記着如何實現朝思暮想的目標,卻忘了怎樣防止不可接受的後果,就算你的行為“成功”了,能夠滋潤你的某方面存在,它也可能淪為“錯”的,實質性地損害你的活法。

 

說破了,按照無孔不入的人性邏輯,不管對誰來說,也不管站在怎樣的規範性立場上,恪守底線的正當論,都比追求目的的成功學重要。換個方式說哈,任何人從事任何行為,都不應當為了誘惑性的“好”,犯下毀滅性的“錯”。

 

在這方面,淺人喜歡的兩句雞湯,“從最壞處着眼,向最好處努力”,倒是直白地展現了正當論對於成功學的優先地位,各位不妨適當借鑑:你應當在全力防止不可接受之壞的正當基礎上,儘可能努力去實現心心念念的成功之好。

 

友情提醒一點,雖然憑藉情感的助推壓倒認知的引導,往往是從事前的“自以為是”,變成事後的“自以為非”的一個主要誘因,但大家也別忘了,西哲尤其後果論強調的“工具理性”,同樣會誤導人們忽視正當論,青睞成功學,陷入從“一味追求成功”,走向“犯下致命錯誤”的宿命。

 

說白了,從柏拉圖起,工具理性的一大效應就是,不僅貶低意志情感對於主次定位的重要作用,而且還從偏重定量比例的認知理性視角,把焦點對準了好壞樂苦的大小多少。貨幣計算的影響力突飛猛進後,它更是顯擺了“邊際效益大於邊際成本”的意義,引誘着所謂的“理性人”相信,既然各種性質不同,沒法通約的好壞樂苦,都能通過加減乘除相互抵消,那麼,只要值得意欲的目的好足夠大,就能憑藉對沖機制,讓因此承受的所有成本壞統統化作青煙,駕鶴西去。

 

於是乎,這種只看重成功的一根筋考慮,就忘了世上還有某些雖然量比較小,質上卻不可接受的壞東西,不知不覺地和目的好捆綁在一起,結果在人們獲得最大成功的那一刻,給了人們不顯眼的致命一擊,落了個“不見棺材不掉淚”的結局。

 

這個意思上說,後果論的最嚴重弊端,就是遮住了好好衝突造成的好壞悖論交織,把人的複雜行為簡化成了單向度的非成即敗,一筆勾銷了對錯評判的必要意義,根本否定了正當在於“止壞”的底線效應,慫恿人們把成功之好直接當成了正當之對,試圖讓人性邏輯的鏈條綿延,到第29篇帖子那裡,就截然中止了

 

考慮到這一點,溫馨警示一句:人生在世,首先要關注的,是所有好的衝突,而不僅僅是,目的好和工具好的衝突,更不可把後一種衝突,簡化成效益和成本之間,大小多少的抵消對沖,卻忽視了防止不可接受之壞的正當底線。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1: 曬枯萎的花朵-師父講故事
2021: 禮制主義:“殷革夏命”的打江山理念
2020: 儒學,最智慧的哲學
2020: 黃文煒:生育計劃何時休
2019: 社會主義研究(四)
2018: 基因改造不能越過底線
2018: 王安石與凱恩斯與川普
2017: 除了自己,沒有誰能冒犯你
2017: 《劉正保存學術來函》目錄(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