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單親家庭的孩子,如何健康的長大?
送交者: 周周心空間 2023年08月06日14:45:26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無論是家長來做諮詢,還是家長送孩子來做訓練,我在首次做評估的時候,都會問家長一個問題:你現在的婚姻情況怎麼樣?

 

這個問題包含兩個意圖:了解他們家庭結構,以及婚姻質量如何。

 

因為家庭是孩子的土壤,父母的關係會直接影響到這個土壤的營養程度。事實上,從個案中我也得出結論,單親家庭的孩子出現狀況,出問題的概率更大。

 

大家比較普遍的認知是:因為單親的孩子可憐啊,只有一個父母陪伴。其實這個說法是不全面,也不負責的。

 

我看到的,之所以在單親家庭里成長出現困難,是基於父母出現了以下幾個問題:

 

1. 雙方是帶着怨恨分手的

 

雖然我們說,一個父母婚姻幸福的家庭,就是孩子成長的天堂。但是,不代表父母離了婚,這個家庭就成了孩子的地獄,除非有種情況,那就是父母相互怨恨。

 

孩子的生命來自於父母,精神也傳承於父母。所以,一旦父母分手,意味着他就要和其中一個人分離。


這種分離,是物理層面的距離,還是心理層面的切割,衡量的標準,就是要看父母在分開的時候,他們對彼此的看法,以及自身存在的狀態。

 

最糟糕的情況是,他們存在怨恨,比如有個女士和丈夫離婚了,孩子跟了她生活。但是她自從離婚那天起,就每天抱怨自己倒霉,當初怎麼找了那個男人。

 

無論天下雨,還是被老闆通知加班,只要有一點點不如意,她就把這個罪責歸到前夫身上,說如果不是當初瞎眼找了他結婚,自己就不會過現在的日子。

 

她的孩子13歲,是個女孩。自從父母離婚,臉上再也沒有微笑。


剛開始是成績一落千丈,後來就出現強迫行為,眼睛出現抽搐,每天要洗手上百次,因為這個原因,她就休病假在家。

 

原本離異的日子就很艱難了,沒想到女兒又得“怪病”,這個女士就很崩潰。越加把罪責推到前夫身上,說如果不是他沒有責任心,鐵石心腸要離婚,女兒也不會得病。

 

所以她就常常打電話,發信息去罵前夫,也想讓前夫把女兒接過去照顧,可是女兒卻不願意,說她就要留在這裡。


 

這個女士來諮詢的時候,問我一個問題:老師,我也算是你見過命苦的一個了吧?

 

她問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她覺得這都是命運不公,都是前夫的錯,導致她的生活困難重重。當她不斷這麼想,她的恨意就更深。

 

而孩子聽到了這些,比她更絕望,也更愧疚。因為她的生命一半來自於父親,當母親不斷抨擊父親時,她也同時感受到被攻擊。

 

另一方面,當父母互相攻擊,怨恨,孩子就會很痛苦,他不知道該做什麼,該如何存在,該保護誰?當然,她也會懷疑自己存在的價值。在這些剪不斷理還亂的思緒當中,她的生命能量耗竭一空,就呈現出各種症狀。

 

2. 父母對自己“離異”身份的否定和自卑

 

除了父母離婚後不能放過對方,還有個原因,也會導致孩子受到父母離異的負面影響。那就是父母對離婚後自己身份的不認同。

 

個媽媽帶着10歲的孩子來找我,她要我幫幫孩子,說孩子太害羞了,太放不開了。在學校里一個朋友都沒有。

 

我就問她:孩子是從出生就有這個特質,還是從某個階段開始出現很害羞,很放不開?

 

她猶豫了一下還是說了:老師,不怕你笑話,我和他爸爸兩年前離婚了。好像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孩子就變得不愛笑,也不和同學玩了。

 

她和那些怨恨老公的人不同,她說:哎,都是我們害了孩子,看那些不離婚的家庭,孩子就開朗多了。

 

她的歸因方式聽起來很客觀,可是如果一味的把責任欖在自己頭上,也會帶來問題。

 

我問她:你現在節假日會怎麼生活?

 

她說:我就在家裡做做家務,陪陪孩子。我問她:你不和朋友出去聚聚,玩玩嗎?

 

她說:不去。朋友們都一家幾口整整齊齊的,他們一坐下來就難免會聊到老公,我覺得很沒意思

 

我說:所以啊,你看看孩子在像誰學習呢?

 

她就恍然大悟:是啊,老師。您真的說對了,我也沒有社交了,所以我的孩子就也害怕社交。

 

雖然說我們這個時代,離婚率越來越高了,但是在很多人的心理,依舊認為離婚是一件羞於啟齒的事,如果自己離婚了,就好像比不離婚的人矮了一截。

 

因此,當他們離婚後,就會慢慢遠離原來的社交圈,刻意把自己獨立出來。當他們這麼做,孩子也認為自己生活在一個單親家庭是很不光彩的,因此失去了社交的信心。

 

所以,當父母離婚了,怎麼做,才能把對孩子的傷害降到最低點呢?


1. 處理婚姻創傷

 

無論一對夫妻是以什麼原因走向分手的,就離婚這個事件來說,都是一種創傷。因為這是從親密到分離,從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到除了孩子之外,彼此再不相干。

 

而那些離婚後心存怨恨的人,他們的創傷體驗更深刻,被背叛,被拋棄,被欺騙……


會給他們的生命帶來巨大的衝擊,如果不去尋求專業的心理支持,這些創傷就會傳遞給孩子,造成不可估量的影響。

 

而作為一個成年人,在面對生活巨大的創傷時,最大的責任,不是死死去爭論對錯或者爭奪財產,而是要儘快讓自己從離婚的陰影中走出來。

 

無論過去發生了什麼,都去接納離婚的既成事實,無論對方過去對自己做了什麼,都要承認,一切發生絕非偶然。


這場婚姻的舞蹈,看起來他是頻繁踩腳的那一方,但如果你改變了舞步,他的腳可能就有更大的空間,就不會再依賴你的腳來立足了。

 

當父母在離婚後,可以為自己的情緒負責,為自己新的生活形態去努力,孩子就學到了最重要的功課,那就是如何在錯誤中學習,為自己的生活負責,如何做一個成熟的有力量的人。

 

2. 接納自己新的身份

 

我們一生會經歷很多身份的切換。從女兒的身份切換到母親的身份,從單身切換到已婚,這些都是簡單的切換。

 

但是即便是這樣常規的切換,也可能給人帶來焦慮和不安,比如有人有產前抑鬱,有婚前恐懼。


因為對於我們潛意識來說,未知的就是不安全的,當我們要進入一個未曾體驗過的角色時,潛意識就會出現很多情緒,比如緊張和焦慮。

 

而對於離婚這件事來說,不僅考驗着一種身份切換,還會帶來一種對社會評價的恐懼。有些人認為“離婚”意味着人生失敗,意味着遭到嫌棄和拋棄,意味着始亂終棄,不守承諾等等。

 

因着這些錯誤的認知,所以自己的生存狀態非常糟糕,也直接影響了孩子的狀態。我有個來訪者,她在離婚後,她的孩子就再也不出去玩,每天悶悶不樂的。

 

因為她自從離婚後,就感覺天崩地裂,而且她害怕別人議論她,就關閉一切社交,每天除了上班就是蜷縮在家裡,對孩子的影響極大。

 

後來我們做了認知的調整,我說了一句話給她的觸動很大:“結婚是需要勇氣的,因為要跟一個毫不相干的人去廝守一生。


但是離婚更需要勇氣,因為你要和過去的關係進行徹底的割裂,這種痛苦不是三言兩語能解釋的。”

 

所以我告訴她:其實你挺有勇氣的。

 

她過去最擔心的是,被人誤解為她是逃避的,是不能克服困難的,所以她很害怕和別人分享離婚的事情。但是當她聽到我說她有勇氣時,她的眼睛就亮了。

 

然後我問她:你其實擁有足夠的勇氣,去終結一段不美好的關係,那麼你未來,希望藉由這份勇氣,創造什麼樣的生活呢?

 

她哭了,眼淚決堤似的流出來。哭了好一陣後她說:我希望可以不用顧忌他人眼光,快快樂樂的活着。

 

我說:她人的眼光,其實也是隨着你的變化而改變的。


她說:是的,我落落大方,自信從容的,他們就不會嘲笑我,可能還會佩服我。

 

說得極是,離異不是道德層面的問題,而是一種生活形態的選擇,只要雙方你情我願,旁人無權干涉和非議。

 

3. 傳承不在場父母的精神

 

當你對前夫或前妻不再有怨恨,也漸漸適應了離異後新的身份,生活逐漸走入正軌。


那麼,就可以在此基礎上錦上添花的做一件事,把你前妻或者前夫的優良品德在這個家庭里傳承下去

 

雖然在你眼裡,她已經不是一個好的妻子或者好的丈夫,但是請你認同他是一個好媽媽或者好爸爸。這對你的孩子十分重要。

 

無論對方對你做了什麼,都不代表對方身上一無是處。因此請儘可能去挖掘對方身上的優點,去和孩子關聯起來。

 

比如你的孩子寫字工整,你可以這樣說:看來你完全繼承了你爸爸的優點,他的字寫的就很工整。

 

比如你的孩子很愛運動,你說:真好,你和你爸爸一樣的愛運動,身體好。


比如你的孩子很整潔,你就說:你的媽媽就是這麼講衛生的,你和他一樣,太好了。


再比如,當你的孩子沮喪了困難了,你可以說:原來你的媽媽(爸爸)也遇到過同樣的困難,他就走出來了,你要不要求助他


或者說,有一次你沮喪的時候,爸爸鼓勵了你幾句,你就走出來了,還記得他當時說了什麼嗎?

 

說這些話的時候,你是以孩子的健康發展為大局觀的,所以你已經走出了個人的情感恩怨。


當孩子感受到,即使爸爸媽媽不住在一起了,卻還能彼此尊重,彼此支持,他們的內心就不會衝突,不會撕裂,會更和諧,有安全感。

 

所以,離婚本身並不會給孩子帶來災難,只要父母雙方理性的應對分離,不怨恨不攻擊。


並對自己新的身份適應且認同,在生活中,即使不住在一起,也能形成新的合作關係,彼此賦能和支持,那麼孩子感受到的,同樣是雙親完整的愛,他就一樣能健康快樂的長大。

原文: https://mp.weixin.qq.com/s/7WSUyEKhupMC2tJCbxmkzQ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2: “民族主權”不應該成為“民主主權”的
2022: 為什麼中國人反駁西方理論的觀點總是無
2021: 21世紀新政21st Century New Deal(N7
2021: 體育第一
2020: 《滅共絕策》
2019: 780、香港是美國的作品嗎? 被幻化的應
2018: ★思羽:永遠的羅馬 | Sempre Roma
2018: 知識分子應該有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