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的教育
黃文煒
“不登校”,意即逃課。據日本文部科學省2023年10月3日公布的調查結果,2022年度小學和初中逃課人數達到299048人,創歷史新高。中小學的欺凌案件數量也達到了681948件,同樣創新高。
如何看待“不登校”問題?筆者以為,不能說都錯在學生,不得不說,日本的教育出了問題。正統的思維認為,“不登校”對孩子的成長和教育帶來負面影響,因此需要嚴正以待。父母和學校需要採取措施,以幫助這些孩子重新適應學校環境,包括提供心理咨詢,創造安全和安心的學習環境,以及理解和尊重孩子的需求。
其實,逃課的原因因人而異,因此需要用個體化的思維來處理和看待。有人因為性格自閉,難以融入集體生活;有人可能感到學校的學業壓力過大,對學習內容不感興趣;有的是太有個性,覺得學校教育沒意思,總而言之學校是個框架太多的地方。學生“不登校”,學校教育的問題出在哪兒呢。比如過於嚴格或不合理的校規校則也可能對學生心理產生負面影響,導致學生厭惡學校。學校的教育方法和教學內容可能不適合一部分學生。一種標准化的教育方法肯定無法滿足所有學生的需求。而且學生在學校中面臨社交難題,如欺凌、孤立感等,也可能導致逃避學校。
教育改革是一個重要的議題。降低學業壓力,改善課程內容和減輕考試壓力,以確保學生在不同興趣和能力的基礎上獲得良好的教育。教育體系應當鼓勵多元化的教學方法,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這點歐美國家做得比較好。
讓人欣慰的是,近年日本也悄悄涌現出前衛的學校,開啟了自由教育的模式。在德島縣神山町,有個神山まるごと高中,學生全住宿,定員40人。校舍比較偏僻,走到最近的便利店需要30分鍾。募集要項上寫着對學生的期望:“對於沒有正確答案的問題能夠給出獨特的回答”“對於手工製作有興趣”等。上課的特點是讓學生們充分表達自己的見解,即使意見衝撞也不必在意。特別讓學生感興趣的是,每周一次下課後,同學們一起討論如何辦企業成為經營者的話題,讓孩子們心潮澎湃,對未來充滿嚮往。
另有一所沒有校舍的學校,課程的中心是“旅行”。一年時間里,半年在海外度過,半年在北海道和沖繩,神仙日子莫過如此了。學生在一個地方停留1-3個月,與當地人充分交流,了解當地的社會、政治和文化等。比如說孩子們在泰國住在大象的保護設施里,在照顧大象的同時,孩子們學習生態和環境知識。和當地曾當過僧人的職員交心,生死觀、信仰都深受感染。學校給予學生課題,把世界各地的所見所聞說出來寫出來,包括表達心中的疑問和違和感。這所學校不按牌理出牌,沒有按照日本的學習指導要領來上課。為了得到學分拿到高中畢業證,學生們只能一邊上通信制高中,一邊上這所重視旅行和思考的學校。學費不菲,一年500多萬。“比起在教室更想到世界各地的現場學習”,這是學校的宣傳口號,學校名為Infinity International Academy,意即“無限國際學院”。學校的定員只有15人,真可謂少年貴族的“會所”了。
在長野縣輕井澤還有一所名副其實的國際學校——UWC ISAK JAPAN,200名學生來自80個國家,一年學費600多萬,不過7成的學生可獲得獎學金。國際學校的特點是與海外密切相連,大部分學生希望將來去外國留學。修學旅行自然也是海外,學生們在美國旅行一個月,發現許多與日本迥然不同的生活細節。比如菜市場的西紅柿五顏六色,大小不一,而日本的西紅柿總是一般大。稍微有疵瑕,形狀不好看的,就被視為不合格產品。看來不僅人的思維常被套在框框裡,東西也被規則所約束。進而學生們開始思考日本的教育,如果大家被框在一個小空間里,個性、興趣愛好不同的學生學一樣的內容,如何讓孩子張開想象的翅膀?
這三所學校可謂實現了自由的教育。當然,眼下日本全國的學校不可能都變成“自由的學校”。但自由的教育給我們的啟示是:教育需尊重學生的個性。相信將來會有越來越多的孩子憧憬學習的自由和自由的學習。我們要待教育以寬容。隨着網絡的發達,學習的方式百花繚亂。不管是學IT、學歷史,還是學樂器、學唱歌,在YouTube上都能找到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然並不是說熱衷考學不好,教育應因人而異,家長不能強迫不想考名牌大學的孩子加班加點地背書。文憑很重要,人生的樂趣更重要。
2023上半年晨間劇《爛漫》是以成就卓越的植物學家牧野富太郎為原型的,他小學退學,對學校的學習內容根本不感興趣,但他一輩子熱衷研究植物,完成了人生集大成的《日本植物學圖鑑》,被授予理學博士稱號。一生做自己想做的事,為此而傾注所有的熱情,是何等幸福!
回頭說“不登校”,不想去學校不去也罷,呆在家中如果能夠找到自己感興趣的知識點,非常投入地自覺地學習,不失為一件好事。但是你要時刻准備着為自己的將來負責,“不登校”也說不定會結出人生的碩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