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香港大學的面試題:見了胡錦濤,你會講什麼?
送交者: hkuny 2006年07月15日11:42:25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廣州市今年9名高考狀元中,6人都報考了香港高校。孫貝貝、黎嘉慧、陳雨然和吳辰熙等4名狀元都報考了香港大學,陳栩銘、楊洋、陳雨然和吳辰熙等4名狀元都報考了香港科技大學。除了陳栩銘堅持投身嚮往已久的清華大學外,其他幾名狀元都在港大、科大和內地重點大學的選擇中徘徊。香港科技大學當場拍板錄取楊洋,並給予全額的獎學金。經過初步的考慮,楊洋也有意放棄清華大學,轉投科大的門下。除廣州外,另有一名廣東狀元也報考了香港的大學。

面試全部以英語問答,學校希望通過面試來了解學生的心理素質、應對與表達能力、對自身的了解以及對不同事物的見解等。

  小組討論面試獨特

  在多所高校中,港大採取小組討論形式進行的面試最為特別和富有挑戰性。

  據香港大學中國事務處負責人范冠豪介紹,港大錄取學生綜合考慮高考成績、英文筆試和英文面試三因素,三個方面都一樣重要。就算高考成績很高,但筆試、面試不行一樣會被淘汰。

  港大這次動用了30多名教授,分赴全國13個考點,用了6天的時間,才完成全國4000多名考生的面試,從中選拔250~300個學生。“除了物質上的成本,教授的時間也是很寶貴的,因為占用了我們的研究和教學時間。”


  討論挺激烈

  7月5日下午4點,來自順德李兆基中學的考生小周從港大面試室走出來,緊張得滿頭大汗。對於剛才自己的表現,他覺得還算滿意。

  小周這組在每個人做完簡短的自我介紹後,面試老師就問:“現在中國的老齡化程度越來越高,你覺得這會對社會產生什麼影響,你有什麼解決辦法。”

  小周第一個發言:“這是一個國際性的問題,應該加強國際合作,在經濟上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有很大的差距,發達國家應該援助不發達國家。”

  第二個學生則建議:“應該讓老年人再次學習,參加各種相宜的工作,用以減少老人的孤獨感和寂寞感。”

  第三個學生點頭表示同意,並指出這樣也會對社會有貢獻。

  第四個學生卻不以為然,反問:“這是個問題嗎?問題的實質是什麼?”

  另一個學生接着說,這個問題是年輕人提出來的,年輕人對老人的關懷不夠,才會覺得這是問題……“整個討論過程挺激烈的,”小周笑着說,“但也有跑題的時候,當時我提到這個問題關繫到經濟問題,發達國家的社會保障度比較完善,照理說老人應該比較多,但沒有出現老齡化問題,為什麼中國社會社保不完善反而出現這個問題呢?大家扯到計劃生育,就越扯越遠了。”

  考官:從不在乎答案正確與否

  對於成年人來說,這組中學生的見解實在讓人摸不着頭腦,但擔當考官的香港大學金融學助理教授劉俏卻說:“我們從來不在乎答案的正確與否,而是在乎學生如何表達他的答案。”

  劉俏說,港大面試主要是考察學生能否用英語表達思想以及他的組織思想的邏輯能力,是不是能有效地表達他的思想。經過幾天在武漢和廣州的面試,劉俏認為,大部分學生的英語能力都很不錯,個別的學生非常優秀,其用英語組織思想的能力,使用的詞彙以及思想的深度都很驚人。

  “如果以我當時考大學的水平來考,真是一點競爭能力都沒有。”劉俏笑言。

  劉俏認為,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很快就能比較出考生的素質水平。

香港大學面試部分討論話題:

  1.老人越來越多,會對這個社會產生什麼影響?你有什麼解決的辦法?

  2.北京2008年舉辦奧運的利與弊?

  3.對婚前同居的看法?

  4.香港電影事業和唱片事業

  5.香港電影為什麼短期內會發展得如此繁榮?

  6.如果給你300億,你如何改進中國狀況?

  7.最難忘的事情是什麼?

  8.比爾·蓋茨從哈佛退學創建了微軟,你認為中途退學對個人的成功好不好?

  9.有沒有必要在上海建迪士尼樂園?

  10.在公共場合吸煙應不應該被罰款?

  11.為什麼中國的電影不如好萊塢的?

  12.世界聯繫越來越緊密,你認為國際人才的要求是什麼?

  13.如果你跟胡錦濤見面,你會跟他講什麼?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5: 我對清華大學英語夏令營的看法
2005: 是專制敗壞了社會創造力
2004: 對伏明霞獲清華學位的質疑
2004: 從Berkeley去清華做博後的美國人
2003: “洋野雞大學”:國內臭,國外吃香
2003: 我眼中的哈佛大學
2002: 農村:“讀書無用論”回潮令人堪憂
2002: 平民教育與精英教育--紀念晏陽初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