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楊衛的“知青情結”與“治學理念
送交者: 清華附 2006年08月01日16:09:15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楊衛的“知青情結”與“治學理念

2004-07-09

文/劉冬梅


  剛剛被通知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楊衛就利用第一個周末,回到了自己當年插隊的地方,看望了曾經與自己朝夕相處的老鄉,重新走了走那片自己為之耕耘了五個春秋的土地。他的這種“知青情結”,宛若一條無限延伸的線,串起了他人生旅途中的點點滴滴,也築就了他的治學理念。

從“跳級生”到“小知青”

  說起來,如果沒有那場文化大革命,楊衛的人生之路也許會是另一個樣子。他的父母都是五十年代歸國的留美學者,對兒子期望值很高。他上學早,小學跳了一級。上清華附中時,他不僅是班裡年齡最小的,而且語文和數學是雙百分。正當父母為楊衛“規劃”未來的時候,文革開始了。這位“跳級生”中學實際上只讀了一年書,1969年初,他響應毛主席關於“知識青年到農村去”的號召,到陝北插隊去了。當時楊衛還不到15歲,按政策,15歲以下可以不下鄉,但楊衛自己非要去。就這樣,他由“跳級生”變成了“小知青”,拉開了他“知青情結”的序幕。

砥礪身心 磨練意志

  事情的發展總是很難預料。插隊的第一年,楊衛白天出去幹活,晚上就待在村里,哪兒都不敢去。因為當時每個村里都有一個從工讀學校里來的學生,楊衛所在的村里雖沒有,但到外村去就要挨欺負。於是除了幹活,他就想干點什麼。第二年,恰逢有知青回北京探親,帶回來很多書,有中學數理化方面的,也有文學方面的。於是,從小就有讀書習慣的楊衛晚上就在煤油燈底下讀起了書。

  “那個時候自學的效率非常高,兩三年的時間就把中學的課程都學完了。大家在一起還討論。”楊衛清楚地記得,有一年村里修水庫,當時知識青年干一般的農活還不如老鄉,背東西也背不過老鄉,但是推土卻比老鄉跑得快。在讓人裝土的間隙,大家就做一做幾何題,有時甚至為解一道解析幾何題而爭得面紅耳赤。“但是,大家都很珍惜這段時光,總覺得人有知識,生活才充實。”

志不強者智不達

  1973年,楊衛同村裡的另外一名同學被推薦上大學。當時楊衛的化學已經自學到大學的普通化學,物理也自學過了。那時大學對招生都很重視,所有學校的招生老師都下到每一個縣。那一年,各高校要從楊衛所在的縣招50名學生。經過面試和筆試,楊衛被西北工業大學錄取。當時西工大還屬於國防系統,楊衛的同學中有許多是從三機部的工廠里來的,大部分學生都比較珍惜這一機會。當時全班42個男生,各種各樣的矛盾也比較少。雖然楊衛的“受教育史”比較短,小學五年,中學一年,大學三年,碩士兩年,博士三年,但是,他始終都堅持着當“小知青”時的理念:抓緊時間學習。

  當時有文化補習9個月,把中學的課給補了,然後再上大學的課。中間還有開門辦學,每周有四天半是搞業務。開門辦學幫助工廠搞一些工業設計,3年還是有不少收穫的。當時沒有多少學生,就只有兩個班。所有的老師都跟學生熟得不得了。做畢業論文的時候,有的老師整天都跟我們在一塊。當時我們是在西安的發動機公司做畢業實習,導師每天都到廠里來討論,當時還曾跑到清華來做實驗。畢業論文‘關於鈦合金的鍛造工藝’還在雜誌上發表。” 畢業時,西工大要楊衛留校,而楊衛非要到工廠去。當時去了江西的一個三線工廠。到那裡以後發現,這個廠是山溝里的一個車間,料的周轉非常費勁,鍛造車間要發揚大慶干打壘的精神,廠房厚度只有一塊磚。鍛壓車間很大,有十噸的鍛錘,一幹活,車間直顫悠。楊衛一去就下到車間,因為工作出色,還當上了勞動模範。

              

  1978年,楊衛調到了清華。當時清華要對300多個留校的工農兵學員進行文化補習,通過數學和英語考試就可以不補。考數學時,3個小時的題,楊衛一個小時就交卷了。老師感到很驚訝,以為交了白卷。結果數學和外語楊衛均考第一。

  不久,清華大學開始招收文革後第一屆研究生。1981年,楊衛憑着自己的實力和拼搏精神,成為清華固體力學專業第一個通過答辯的碩士。作為新中國第一批留美研究生,楊衛在美國布朗大學所修的24門功課均為A,並僅用3年就拿到了博士學位。在被該校工學院的博士生認為是“鬼門關”的博士生資格考試中,楊衛僅用不到一半的時間就答完了,資格考試委員們當時聳聳肩說:“別費勁了,咱們還是開路吧!”

  這之後,楊衛在自己所從事的研究領域取得了累累碩果,與“第一”、“首次”等字眼兒屢屢牽手,培養了一批優秀的人才,並且獲得了“全國青年科技獎”、“中國青年科學家獎”等一系列獎勵,尚未進入不惑之年,就成為了固體力學專業的一名學科帶頭人。楊衛始終認為,做“知青”的那一段時光,因為坎坷,因為失去了繼續進入課堂學習的機會,所以一有時間就千方百計地汲取知識。這成為了他以後形成不斷學習和積極進取習慣的原始驅動力。“那時候一天只有三個小時可以念書,現在每天大約有13個小時或16個小時可以看書。”

認真做事 洞察寶藏 一路“吃肉”

  也正是在這種“知青情結”的影響下,使楊衛形成了認真做事、洞察寶藏、一路“吃肉”的治學理念。“做事要認真,做每一件事情都要認真。”是楊衛經常勉勵自己,也告誡學生最多的一句話。他說,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有個說法:GPA4.0的學生(滿分的學生),肯定是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學生在拿到學位之前,要學很多的課,其中肯定有的課愛學,有的課不愛學。不愛學的課都能學成4.0,就是說你這個人幹什麼事都是認真的,幹什麼事都能幹得成。”

  楊衛還比較喜歡接觸新的東西,他給學生的研究課題都是全新的。他強調,無論做什麼,都要一直做下去,要深入到最核心的地方。他說,普林斯頓的治學理念是:你要挖一個很大的坑,干一項研究就是挖一鍬土,所有的土都挖掘自一個地方,要做得很專業,在這個很專業的領域你是第一,誰都做不過你。他同時指出:“要挖一個大坑,首先坑要挖對地方,得有洞察力,知道哪兒有寶藏。不能隨波逐流,還必須有所建樹。”

  “還有一種治學理念像衝浪,你始終是沿着浪的邊緣走,就像學科的前沿往前推進的時候,你總是衝浪沖在最前沿。”楊衛微笑着比喻:“就像吃飯似的,從事前沿工作的人都是吃肉的,你只要搞進去了,你就是吃肉的。這個地方的肉吃完了,看哪兒有肉就又到那兒吃去了。” 這就是楊衛,新當選的中國科學院院士,一位有着強烈的“知青情結”,且做事認真的人。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5: 在加拿大里賈那大學計算機系讀碩士的慘
2004: 中國應把生物醫學做成一項產業
2004: 今年百歲的法國數學家Henri Cartan
2003: 從“科學家誤導”說開去
2003: 北大——專制教育的癌
2002: 我看知識混子zt
2002: 北大的門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