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評選的詳細過程我不清楚,但我知道國內以前教授職稱的評選的詳細過程。我認為兩者的可比性很好。
學校有一個十幾人的學術委員會,基本上是一個系裡一個代表,按照何老的說法,候選人只要過了系裡學術委員會的評選,被報到學校里,本系的代表就”操縱“不了學校級的評選。這是大錯特錯的!事實是校學術委員會裡本系的那個代表對本系的候選人的作用是一夫擋關,十夫莫開。
道理很簡單。理論上是全校範圍內按水平評選,實際上每次全校是有嚴格的名額限制的,實際上在學校這一級是按山頭(系)瓜分這些名額的,跟當年評選元帥一樣的,山頭平衡是一個最重要的因數。
學校投票的人對其他系的絕大部分候選人的水平不是真正的了解,不過這也不重要,只要你用了你自己系裡的名額,把關的是各自系裡同行。
所以本系那個委員的意見,比如,對本系候選人的情況介紹,是非常重要的。事實是大家配合得相當默契,不是友誼而是博弈。
本系那個委員要保本系的某人,七八成能保成,除非特別出名的,比如肖傳國那樣的;本系那個委員要壓本系的某人,那更容易,十拿九穩的,除非特別出名的,比如陳景潤那樣的。而大部分人既不是陳景潤也不是肖傳國。
一個學校的同事,圈子以外的人專業上可能了解不深但其他方面還是能了解不少的,而院士選舉圈子以外的人的了解是很表面的,主導意見肯定來自圈子以內的人。所以,何老的論據(中國科學院數理學部,一共有130位院士,其中數學方面一共有27位院士。)不足以說明問題。
至於北大的5院士對數學方面的25的院士。如果北大的5院士是抱成團的,這一點從丘成桐教授說的情況來看是這樣的,那麼對付20個烏合之眾那是很容易的事。聽說過政治局裡的四人幫吧?能量大的很呢,所以,GCD內一直強烈反宗派。
結論:如果中國的數學界確有北大的四人幫,復旦的四人幫,那麼他們足可以稱霸整個的中國數學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