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很多問題,我們感覺它肯定不對,但是又往往找不到它在道理上哪裡有問題。其實,這往往是某些人“話只說了一半還留了一半”造成的。
比如去年楊振寧說過,“中國教育雖然沒有培養出諾貝爾獎得主,但是能把大多數人培養成合資格的勞動者、對社會有用的人。” 我們雖然在經驗上、感覺上覺得中國教育制度、教育產業是有問題的,但是看看楊的這句話似乎在道理上也沒有什麼 flaw。其實,他這句話本身看上去是對的,但只說了一半實話。
那另一半實話,可以從 中國現在大量大學畢業生面對失業 這個事實出發得到。這就是,
(1) 專業技術上,勞動者的技術資格確實是合格了,但
(2) 經濟上,勞動者供大於求,普遍貶值(第一流學校與第二流學校畢業生技術上其實差不了多遠,因此第一流學校畢業生待遇也高不到哪裡去),特別是像法律等專業,已經出現了某校法學院向校友發出公開呼籲信要求幫助安排就業。
這就令我們回到問題的目標上,也就是我們的目標是“對廣大學生和他們的家庭改善他們的經濟水平有用”呢,還是“對極少數老闆和買辦有用 (大學生勞動力進一步貶值)”?不言自明。
所以說,“有用”這個結論是錯的。那麼,如果當前的教育對學生不是那麼有用,有沒有更好的教學方案呢?答案是有的,就是學印度人,服務於西方知識經濟。這又牽扯到一個英語教育的問題。而這也是有辦法的,留作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