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與香港一流大學之比較
——以人大和科大為例
田方萌(美國喬治-梅森大學公共政策學院)
中國內地與香港的一流大學孰優孰劣?這一話題是2006年中國高等教育領域
的討論熱點之一。旅美學者薛涌在四月首先挑起爭論,直指北大清華有被香港高
校趕上,淪為二流大學的危險。此文很快激起各方關於兩地大學質量的辯論。年
中香港高校在內地擴大招生名額,直接與北大清華爭奪優質生源,進一步推動了
論戰的升級。
在關注這場論戰之餘,筆者願從學生的角度,為中國高等教育的討論提供一
點直觀的感性材料。過去五年裡,筆者在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和香港科技大學
社會科學部先後攻讀了經濟學和社會科學兩個方向的碩士學位。根據筆者的親身
經歷和見聞,本文擬對人大和科大的成才環境作一比較,尤其是兩校的研究生項
目。
香港科大完全可以代表香港一流大學的水平,這一點似無疑問。人大在全國
高校的綜合排名中雖非名列前茅,但在社會科學不少專業上的排名還在前三,大
部分專業都在前十以內。說它代表內地一流大學的水平,至少是一流大學的最低
水平,也不為過。因此,本文的個案分析也就可看作一份比較內地和香港一流大
學教育質量的參考資料。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筆者只關注中國大學對學術人才成
長的指導和助益;至於商業人才和政治人才,另當別論。
先從容易觀察和衡量的硬件開始比較,依其重要性排列。
一、 文獻
文獻是指學生可以接觸到一切印刷和數字資料,其主要載體是大學圖書館,
還包括教材、講義和網絡資源。單從藏書量來看,人大圖書館的規模(約三百萬)
遠大於科大圖書館(約五十萬)。但人大藏書絕大部分是中文著作,只有一個閱
覽室存放外文書籍,很多近年來出版的外文重要學術著作都沒有收藏。比如弗朗
西斯-福山最近幾年出版的幾本著作人大圖書館都沒有收藏。科大圖書館的中英
文館藏約各一半,英文稍多。該館英文文獻頗成系統,中文稍遜,但包括大批港
台著作,讀者可以方便接觸到許多大陸不易見到的材料。
科大圖書系統的另一好處是提供全港聯校借書服務,學生可以通過圖書館代
借香港所有高校圖書館上千萬冊的藏書。北京的大學之間並沒有類似的合作協議,
學生只能分頭到各館借閱。一所學校內,各系自己開設的圖書室也是各自為政。
科大研究生的最大借書量也遠多於人大學生。我在人大讀研時最多可同時借閱二
十冊圖書,在科大則可以借五十冊。這還不算很多,據說在耶魯大學,每個博士
生可以借出多達兩百冊圖書。
以電子數據庫的數量而論,人大也超過科大。這幾年人大的數字化生存空間
大大拓展,總共購有中外數據庫200多個,訂閱32000種電子期刊。到2006年年底,
科大共購買了164個數據庫,訂閱10363種電子期刊,明顯少於人大。但若看數據
庫的品種,科大的電子資源似乎信息量更大一些。最知名的外文數據庫如
Proquest和Jstor兩校均有購買,相差應該不是太大。我在人大寫作碩士論文時
幾乎沒有使用過電子數據庫;而在科大作論文時,一半以上的文獻都由數據庫搜
集而來。這當然一方面是由於我原先還不善於使用電子資源,另一方面也與人大
當時較少對研究生進行文獻查尋的系統性培訓有關,據說現在情況已大有改善。
人大研究生使用的中文教材多是本校教師編著,形式雖不夠活潑,內容還說
得過去。問題在於,人大教材對某一學科的基本理論都有所介紹,但前沿性極差。
這在研究生教育階段是個嚴重的缺點,因為研究生教育的目的並非常識性的了解,
而在於立足前沿地帶,探索新的知識。筆者走後,人大有些學院也開始使用英文
原版教材。科大只有一些基礎課程使用歐美出版的英文教材,大部分專業性較強
的課程會布置按周分配的閱讀材料。通常的做法是發給學生一本論文合集或一張
光盤,再由學生複印或打印出來。某些閱讀材料也可以在圖書館的“存閱處”
(Reserve Desk)取得,供短時間閱讀之用。
文獻一項,以科大十分計,人大可得六分。
二、 宿舍
宿舍決定了學生獨立使用的空間大小。筆者在人大讀研時與另外三位同學分
享一間約三四十平米的宿舍,包括共用的陽台、衛生間和浴室,但無空調。每人
擁有一台電腦桌和一張床鋪,宿舍條件算是當年人大最好的。換到科大,同樣是
住四個人的學生公寓,除客廳外每人擁有一處五六平米的獨立小間,門可上鎖,
內裝空調。共用洗手間和浴室的面積相對較大,每套公寓另設一廚房,可使用煤
氣做飯。
宿舍條件是筆者在人大讀研期間最不滿意的狀況之一。主要的煩惱在於難以
保護隱私,而且室友之間相互干擾,欲求一安靜自由的讀書環境而不得。這方面
科大的狀況要好很多,但也不是全無問題,比如公寓內小間門板的隔音效果就很
差。筆者初到科大時,一天清早起床,精神大振,抄起一份英文報紙就朗聲念了
出來。不一會聽到對面室友敲門:“兄弟,小點聲。”
宿舍一項,以科大十分計,人大可得四分。
三、設施
校園設施包括一切用於學習、資訊、文娛和健身方面的硬件,下面逐項分說。
學習方面,有無足夠的自習坐位是衡量一所大學硬件條件的重要指標之一。
人大多年來沒有很好地解決自習教室不足的問題,很多學生一大早爬起來在圖書
館門排隊占座。筆者在科大兩年,只在期末考試期間見到過人滿為患的現象,平
常很少有找不到自習座位的情況。
資訊方面,今天大學生最看重的莫過於互聯網。兩校宿舍均設有寬帶接口,
人大的網速稍慢一些,特別是在下載大字節電子文件的時候。由於內地和香港網
絡管制不同,科大學生可以訪問一些人大學生不能訪問的站點。但總的來說,尤
其對於習慣閱讀英文網頁的學生,人大和科大的網絡服務差距不是太大。報刊方
面,人大訂有包括港台出版物在內的大部分中文刊物,也收有一些英文重要刊物,
但取閱不是很方便。筆者在校時每次去要先將學生證壓在管理員處,過刊還要托
他到庫房查找。科大訂閱的國內中文刊物並不齊全,但主要的英文刊物,比如美
國三大報紙和《經濟學人》,都可以方便地讀到。人大某些宿舍內裝有有線接口,
可收看包括鳳凰衛視在內的電視頻道。科大宿舍內可接入香港有線電視網,收看
CNN和BBC等國外頻道。
人大在文娛方面的可選擇項目比科大要多。每周校園舞廳收費開放,周末常
常有學生組織播放三四場電影。科大一到周末就冷冷清清,因為大部分香港學生
都要回家,學校也沒有常設的舞廳活動。該校的大陸學生組織會播放電影,片種
受到版權法規的極大限制,很多片子有碟也看不了。
體育設施方面,人大擁有全北京高校最大的體育場館“世紀館”,另有一座
室內游泳池,設施一流,收費開放;科大健身房及各場館則免費開放,另有室外
室內游泳池各一,換季輪替開放。此外,科大還設有幾間琴房,供學生習練鋼琴
之用。
設施一項,以科大十分計,人大可得八分。
四、 校園
人大的和科大的校園環境恰好處在兩個極端。前者位於北京三環西北角,地
處鬧市,淺門淺戶;後者位於香港九龍清水灣,憑海臨風,別有幽境。筆者在人
大讀本科時,宿舍窗口正對着一座購物商城,一早醒來能聽到公共汽車報站的聲
音。校內每天都有不少外來人員進進出出。科大則清靜像座桃花島,美侖美奐,
卻總是一樣的景致。住在此間的人們來來回回碰到的都是熟悉的面孔,日久真是
悶得發慌。人大的情侶在核桃林的石凳上談戀愛還得提前占座;科大的山水清秀
而浪漫,宜發海枯石爛之盟誓,可你就是見不着幾對鴛鴦。
人大校園由一組風格並不統一,色調尚且協調的建築組成。幾條道路平鋪直
敘,四通八達。科大的教學辦公樓是一整座迷宮般的巨大複合體(Complex),
從運動場到校長辦公室的落差有三十層樓之多,全賴幾十部電梯上上下下維持交
通。在建築內部,人大新建的教室均配有電教設備,科大亦同。人大教學樓內的
洗手間不如科大的乾淨衛生,但閣下出恭之餘可以欣賞塗鴉藝術家的壁畫作品,
亦是一樂。在筆者看來,校園咖啡館是大學必不可少的公共空間。人大在學生活
動中心內原設有規模不大的水吧,筆者走後又開設了較大的咖啡館“水穿石”。
科大校園內則有室內和露天結合的咖啡廳,滿座可達一百人左右。
校園一項,兩校都不算理想,科大稍佳。以科大十分計,人大可得七分。
五、 城市
城市決定一所大學的外圍環境,大學生不可能不受到所在城市的主流文化氛
圍感染。就這點而言,北京和香港又處在兩個極端。大略說來,北京多元、包容、
政治掛帥;香港單調、排外、商業導向。這兩座城市都居住着大量移民,北京的
移民來自全國各省,五方雜處;香港的移民主要來自中國南方,尤其是廣東省。
北京的人口結構比香港龐雜得多,最主要原因恐怕還在於准入制度:北京向全國
人民開放,香港只准大陸同胞自由行。若想在港永久居住,比申請加拿大的移民
簽證還難。
語言和簽證一樣構成香港對內地人才的主要壁壘。香港規定的官方語言有三
種,英文、粵語和普通話。占人口主體的港人交流多用粵語,像筆者這樣的大陸
學生如果不費心學習“丫夷桑”(一二三),就很難和港人溝通。香港上層社會
普遍使用英語,一批大陸海歸在那裡倒是過得如魚得水。相比之下,廣泛使用普
通話的北京則包容得多。
就社會和人文科學而言,北京的學術討論氣氛比香港濃厚很多。筆者以為可
歸於兩項因素,一在地理,一在人事。首先,北京聚集了全國一半左右的知名學
者,幾十所高校密布海淀區。人大又位於這些高校中心,筆者在京就學期間得地
利之便,騎自行車就可以接觸到周邊各校的學術資源。香港的高校分布比較分散,
從科大到最近的香港城市大學,乘公車和地鐵還要半個多小時,自然不會產生所
謂的“集群效應”(cluster effect)。其次,政治掛帥的北京吸納了多種多樣
的人才,這裡不僅是政治家的競技場,也是大批商賈、學者、作家、演員、藝術
家甚至異議人士活躍的舞台。豐富的人才儲備決定了城市文化的多樣性。相比之
下,商業導向的香港就顯得片面單一,學術價值和文化價值常常只能附身於商業
價值之下。筆者接觸過的香港人很少有自身利益之外的關懷,更少有學生為學術
而學術了。
城市一項,以香港十分計,北京可得十六分。
下面再比較不易衡量,難以觀測的軟件,同樣依其重要性排列。
六、師資
師資一項,頗難比較,說不好就要得罪我在兩所學校的老師,含含糊糊一句
“各有千秋”,又交代不過去讀者。這裡只好提前聲明一句:吾愛吾師,吾更愛
學術進步。
從師資來源看,人大教師大部分是本校的土產。中年教師很多是先留校再讀
博士,青年教師大都是博士畢業後留校的。大部分人大教師或多或少有海外訪學
和交流的經歷,但真正從歐美大學博士畢業回來很少。筆者所在的經濟學院長期
以來只有一位老先生是49年以前從美國留學歸來的,最近兩年才在“提升國際性”
的精神下引進了幾位美國名校畢業的博士。筆者並不迷信洋博士的頭銜,但堅信
學術雜交的育種優勢。“近親繁殖”的問題並不只是在人大存在,可人大的問題
比北大清華要嚴重一些。
與此截然相反,科大的教師幾乎沒有本校的博士生,絕大多數從歐美一流或
二流大學畢業。這部分是因為科大是一所非常年輕的學校,比年輕的筆者還要年
輕十幾歲。主要原因則在於該校的聘任制度。科大在招聘教師方面有着一套非常
嚴格的評審制度,任人唯親的事情不是沒有,但在很大程度上杜絕了。師資構成
約有三分之一是大陸人,三分之一是港台同胞,還有三分之一是老外。科大的師
資結構雖不能說做到了全球化,至少吸引了一批大中華地區的學術人才。
從筆者做學生多年的眼光看來,人大有一些非常優秀的老師,其學術素養並
不遜於科大最好的老師。人大也有一些非常低劣的老師,他們的存在每每讓你感
覺到大學教育的荒謬。科大教師自然也有高下之分,但即使最差的老師也還算中
規中矩,差不到哪裡去。去掉兩頭的極值不談,人大教授的平均水平仍低於科大
教授。前者最主要的問題在於缺乏方法論的訓練和對西方學術前沿的把握,往往
自成一套,樂在其中。人大經濟學院和科大社會科學部的大部分教授筆者都認識,
有一部分是熟識,他們的文章書著我也看過不少。筆者在這裡以一個圈內人的觀
察對兩者作出評價,相信不會太離譜。
雖然人大教授的專業水準平均說來不如科大教授,但前者的工作壓力小一些,
有時間博覽群書,在學問的廣度上往往超過科大的專家們。筆者跟人大老師相處
多年,專業上雖然進展不大,卻大大拓寬了學術眼界,同時也從他們身上學到了
不少處世治學之道,這一點不可不提。科大教師常常只是辛勤耕耘自己那一塊專
業領地,出了這個圈子他們的所知就有限了。
師資一項,以科大十分計,人大可得七分。
七、課程
人大科大兩校均實行學分制,學生依培養計劃修課,修滿學分,通過論文答
辯,即可畢業。人大研究生課程要求較松,通常上課老師滿堂灌,較少提問和討
論。有些教師私下裡會組織自己的研究生召開定期或不定期的讀書討論會,也是
一種可以取法的形式。期中和期末會有兩次考試,有時也代之以論文。科大研究
生課程則嚴格得多,每門課每周的閱讀量比人大多好幾倍,讀物多是近年出版的
英文文獻。課上要求學生根據閱讀材料積極參加討論,有些課程甚至專為討論而
設(稱為seminar)。一學期內,學生在課上有一兩次機會做演示
(presentation),可以鍛煉口才和答辯技巧。科大課程的作業量也較人大課程
為多。
論文寫作訓練是兩校研究生項目的重大差異所在。前文提到,研究生訓練的
目的在於創造新的知識,而不是對已有知識進行分析和綜述。就我所見,國內研
究生的論文(包括筆者以前的論文)大部分屬於後者。這種重複性工作並不是沒
有意義,學生至少可以通過寫作了解某一領域的知識。但這一論文寫作模式對於
知識創新毫無價值可言,也就談不上學術體系的積累和發展。筆者到科大以後才
大體掌握了研究型的學術論文寫作,包括確定題目、文獻綜述、提出假設、收集
數據、檢測假設、分析討論等一系列步驟。
人大的課程平均質量雖然較差,學生卻可以選擇較多的課程種類。筆者在人
大讀研期間可以從全校各系開設的幾百門選修課中進行選擇。在專業之外,我曾
經選修過其他學院名師講授的課程,甚至到北京大學旁聽。與人大相比,理工科
占主體的科大並不重視人文與社會科學專業,社會科學部建立之初的主要任務只
是給本科生提供輔修課程。該部研究生在某一專門領域可選的課程很少,心理學
方向甚至只有兩三位老師和一位研究生,你讓他們怎麼開課?
此外,人大教師上課很少準備教輔材料,也很少使用電教器材,常常從頭侃
到尾。科大幾乎任何一門課程的講授均配有PPT或幻燈片的投影演示,有時還會
藉助視頻材料。教輔材料缺乏的部分原因在於人大沒有助教制度,教師也不情願
把精力花在教學方面。
課程一項,以科大十分計,人大可得六分。
八、制度
大學制度千條百條,與學生有關的主要有兩項,錄取制度和學費制度。
國內大學的錄取制度,本科生高考過線,研究生考研過線,基本上就有學上
了,面試只會淘汰極少一部分人。人大依此成例。至於如何考取,有一大堆教輔
參考書在那兒擺着,也不需筆者羅索。科大基本上依照英美高校的模式錄取,語
言關要考托福、雅思或GRE,學術關要提供成績、簡歷和推薦信,有時還包括一
篇論文樣本(writing sample)。一個由教授組成的錄取委員會會根據這些材料
擇優錄取。如果我們相信考試成績不見得能代表學術能力,科大的錄取方式似乎
更加科學一些。但在國內目前的宏觀制度背景下,考試比評審更能夠體現效率和
公平。所以筆者並不主張內地高校自主招生。
學費制度是近年來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的試點之一,總體來說趨向自費為主、
輔以獎學金的模式。人大的自費碩士項目兩年約需三萬元學費,科大碩士項目一
年約需六萬港元。筆者當年在人大讀研時尚且享有公費資助,每年只交不到一千
元的住宿費,學費全免,此外每月還有250元補助。如果將所有明補和暗補均按
貨幣折算,大約相當於每年兩萬元左右的獎學金。
筆者在科大申請到的全額獎學金需用於支付一切學雜費和生活開銷,全年約
有12萬港元,暑假若擔任助理研究人員,還可獲得一萬多元的工資。當然香港的
物價水平大大高於北京,比如食品價格和房租約是北京的兩三倍。若按購買力平
價折算,筆者在科大獲得的獎學金也有四五萬人民幣,仍是人大的兩倍多。高額
獎學金為筆者提供了充分的經濟保障,甚至略有結餘。相反,我在人大時常常入
不敷出,不得不靠給書商打工掙點外塊。況且,東一塊西一塊的暗補在經濟效率
上還不如完全貨幣化的明補。
制度一項,以科大十分計,人大可得六分。
九、生源
評價生源和評價師資一樣,都是得罪人的事兒。我和兩校同學多是泛泛之交,
可交情還不算壞,這裡胡說幾句就請大家海涵了。本節的評價只針對群體,不針
對個人。
談起人才水準,國內大學流傳着這樣的說法:“一流的本科生,二流的研究
生,三流的教授。”這一人才層次在人大尤為明顯。人大在各省的高考錄取分數
線只在北大清華之下,有時還超出兩校,故可保證本科階段的優質生源。人大研
究生一部分是本校升上來的學生,一部分是國內其他大學考取的學生。依筆者的
印象,大多數研究生學習都很勤奮,但無論在學術還是在社會活動方面,都不如
本科生活躍。至於三流教授的說法,筆者曾聽一位人大中年教師談起,他說他們
那一代人里,做官的做官,下海的下海,出國的出國,剩下的才到高校里教書。
但願前輩的故事不要在我們這一代人里重演。
科大的人才層次正好相反:三流的本科生,二流的研究生,一流的教授。科
大本科生絕大多數都是香港本地學生,近年來內地學生的比例逐漸增大,但也就
百十來人。筆者在這裡並沒有貶低香港學生的意思,只是覺得比起13億人的中國
內地,700萬人的香港實在太小了。一座城市裡選拔出來的優秀學生,怎麼可能
和一個大國選拔出來的優秀學生競爭?這就好比北京大學裡的外地同學和北京同
學在平均水平之間的差距。筆者接觸到香港本科生大都是一些千人一面的小表哥
小表妹,搞個活動都穿一色的西服套裝,很少有人具有特別的才具和抱負。
雖然同屬二流,科大研究生院的生源還是好過人大研究生院。科大研究生大
多來自國內一流大學,有些和筆者一樣,是在國內讀完研究生才過來。據筆者的
觀察,這批在香港讀書的大陸研究生多半是一些學術上還說得過去,但看不出未
來有多大潛力的人。當然也有個別很出色的,某些系的生源質量甚至可以和歐美
一流大學相媲美。在可能是理工科學生較多的原因,科大研究生在學術和社會活
動上的活躍程度還不如人大研究生。至於科大的大陸籍教授,很多其實就是當年
出國的那批八十年代的大學生。
生源好壞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所大學的文化景觀和思想生態。人大的學術講
座絕大部分是學生自己辦的,校方只負責審批。科大的大部分公共性講座由校方
出面承辦。如果校園裡年輕人對思想學術的熱情尚不及中老年人,其餘可想而知。
生源一項,以科大十分計,人大可得十六分。
十、服務
校園服務包括伙食、住宿、教輔、安全等一系列後勤供應和保障。
人大的伙食在筆者念書期間是出了名的差,還算溫順的人大學生為此就發動
過好幾次罷餐活動,不知道是否夠得上大規模群體性事件的標準。筆者讀研最後
一年,經濟上稍微寬裕,每天都有一頓是在校外吃的。科大的伙食談不上豐富,
以南方口味為主。雖然久吃也會膩,總得來說還是比人大的伙食營養可口。人大
學生在高峰時間買飯需排長龍,科大則很少出現長龍。
人大要求學生在午夜之前回校,否則緊鎖樓門。這一政策完全是為了方便管
理人員,而不是學生的夜間活動。如果是為安全計,夜間就應該安排人手值晚班,
而不是一鎖樓門了事。科大這點做得比較好,宿舍樓門任由學生24小時自由出入,
同時有防盜攝相頭監控。科大本科宿舍樓的樓門還配有密碼。
一些教學輔助人員服務態度之差,服務質量之劣也是人大學生經常抱怨的。
按理說學校教輔人員應當服務學生,而實情則往往是學生需要討好教輔人員。以
筆者在科大兩年所見,那裡的教輔人員服務高效熱誠,堪稱模範。此外,人大學
生的財物安全也很成問題。但這更多和北京市的治安狀況有關,倒不見得是人大
保安辦事不力。筆者在科大時從沒有聽說過學生的財物被竊。科大保安多用老年
人,足見其治安狀況之佳。
服務一項,以科大十分計,人大可得五分。
以上大學比拼十項全能賽,科大勝出八項,人大僅在城市和生源上絕對勝出。
在科大領先的八項中,人大有三項非常落後(宿舍、課程、服務),有四項比較
落後(文獻、制度、校園、師資),一項稍微落後(設施)。以科大總分一百分
計算,人大可得八十一分。因為城市和生源兩項在軟硬件方面的重要性靠後,如
果加權計算,人大的分數還會更低,當在七十分左右。對一個渴望學有所成的少
年人,孰優孰劣,自不待言。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筆者雖然對人大現狀不滿,但沒有責怪人大領導和師長
的意思。中國高等教育就是目前這種狀況,無論我們喜歡不喜歡,都必須在這個
基礎上進行變革和整改。人大存在的問題在全國高校普遍存在,人大相對來說還
算是表現不錯的。筆者離開人大三年來,學校已經出現了明顯進步,在某些方面
甚至走到了中國高教改革的前列。
人大雖然在大部分項目上落後於科大,基本屬於學校內部政策可以調整的范
圍,厲精圖治,定有改觀。科大固然招收了一批內地優秀學生,但長期內仍會以
香港學生為主體,生源質量改進的幅度不會太大,香港重商輕學的價值導向更非
科大所能改變。三五十年之後,人大科大誰更領先,現在還很難預料。筆者撰寫
此文只是為了給國內的師長和同學們提供了一個外部的參照系,幫助大家了解我
們在大學建設上還存在哪些差距和不足。
和很多中國名校一樣,人大和科大都懷有建成世界一流大學的雄心,也都有
着難以成為世界一流大學的障礙。唯有我國教育界同仁銳意改革,奮進突破,中
國才能實現復興學術文化的夢想。筆者在此願與天下學子共勉之。
2007.2.14.於弗吉尼亞Fairfax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