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洪可柱局長/教授“痛批名校掠奪教育資源欺世盜名成風”的提案得到海內外的廣泛傳播,群情奮起,各大華文傳播都有報道,四大名校成眾矢之的,不僅投資巨大,浪費驚人;校內上至院士、博士生導師,下至研究生、大學生,抄襲剽竊成風,巧取豪奪成性,弄虛作假為常,欺世盜名為榮;極力為強勢地區和強勢群體辯護;利用優勢資源派生出多個上市公司在股市圈錢,從中漁利(見聯合早報)。可以說,名校造成了國內最不合諧的“黑社會”,這是那個單純的象牙塔嗎?
然而,國內的名校就爛成這樣了?難道就沒有專心治學的教師與學生嗎?洪局長/教授沒有給出具體數據與案例,我們也就只好相信他的真知灼見了。仔細想想,教師與學生願意生活在這樣一個“抄襲剽竊成風,巧取豪奪成性,弄虛作假為常,欺世盜名為榮”的小社會中嗎?可能環境使然,大家都迷糊了;而洪局長真是唯一醒來的人,還是兼職博導好,看得清楚。
當然我們非常崇拜這樣一位出污泥而不染的局長與教授,於是我們懷着無比崇敬的心情檢索了一下洪教授的學術文章,他興趣廣泛,研究範疇遍及工業經濟、宏觀經濟、房地產、教育、建築法規、甚至非常專業的結構健康監測和損傷檢測等等,太有才了!大師也!然而,有一點非常疑惑,他是土木結構專業的兩校博導,為什麼他僅有的體現本專業水平的文章總是與他博士、以及另外一個專業教授合寫,而他本人在結構健康監測和損傷檢測方向沒有任何單獨的研究成果?為什麼他絕大部分文章與這個專業方向毫無相干?突然,我們也頓悟了,原來局長是這樣指導學生的,是這樣做科研的;我們也清醒了,他既可以以局長的身份發表大量評論文章,也可以以教授的身份發表精細的專業文章,都是科研,產學研一家嘛。
通過洪教授的案例研究,我們回答了洪局長披露的名校問題:那就是一批類似洪局長這樣的教授涉嫌“掠奪並剽竊”了其它教授、學生的科研資源與榮譽,導致了專心治學的教師與學生心態不平衡,甚至絕望,抑或附庸風雅,於是校園官本位盛行,追逐“官位”,資源隨權力大小而分配,或者學者灰心意冷,在“商”機中尋求價值,“學與研”成為了“官”與“商”的附屬。然而,這僅僅是名校獨有?洪教授就不在他指名道姓的名校中供職。也許“一般院校”的“紅頂子”學者還在垂涎“名校”的資源,不好正面索取,只好借“公正”之東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