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不被反中醫人士認可的一個原因是"中醫沒有對照"。這其實是一種誤解。"對照"(control)實質上就是一種比較,找一個參照物,一個基準進行比較。別說中醫,任何一種新的嘗試都會有意無意與某種已有的東西進行比較,即找一個對照。中醫在治療疾病時行醫者與病人自然都會與治療前或過去其他的某種治療進行比較。沒有比較,醫者如何“胡吹”,沒有比較,病人如何說張三行,李四不行。這種將已發生的事件作為參照物的對照稱“歷史對照” 。
中醫不僅有對照,還有現在“流行”的“安慰劑對照”和“陽性對照”。想必大家都同意中藥方不是都有效。如果行醫者開始用某方無效,通常會改方試試,直到或被fired,或病癒了。當然這個“病癒”可能是治好了,但經常也可能是自愈了。在這種“trial and error”的過程中,無效的藥方就是“安慰劑對照”,效果不那麼好的藥方就是“陽性對照”。在病癒以前,醫者和病人都不知道哪種藥方最好,堪稱“雙盲”。
中醫雖不能說沒有對照,但這種歷史對照不如其他對照可靠有效,現僅在沒其他選擇時使用。此外中醫在對照比較中 “病癒”的標準主觀感覺太多,“望問聞切”也無定量化,且常因人而異;且“病癒”也可能是自愈。好在中醫實踐已幾千年,病例已是天文數字,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其在技術上的落後。因此我們既不能唯中醫古典是從,也不能視中醫為糟粕,拒之於醫學實踐門外。這從用現代科學對中醫研究的結果中也可得到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