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的關鍵是對科學的認識。首先需要指出,中國人對科學的認識,是非常狹隘,機械,和膚淺的,更嚴重的是,他們還不意識到這點,還自以為懂科學和尊重科學。這都是大陸教育的惡果,教條主義的教學,培養的是書呆子,頂多是“忠實”的“學習者”,跟在人家後面亦步亦趨而已。
對科學的認識,涉及一個很關鍵的哲學問題:人對世界的認識,和世界本身的關係問題。其實,所有人類的知識,都只是對世界的認識和解釋而已,當然要經過驗證, 應為由驗證,所以,膚淺的國人容易把科學看成絕對化的東西:經過驗證了,就是絕對的真理了。他們忽視一個問題,驗證本身是由人做的,由人設計,觀察,記錄,分析,和總結的,而人的實踐活動,不管多麼嚴謹,是由局限的;並不存在(過去沒有,現在沒有,將來也永遠不會有)一個絕對可靠的驗證過程!所有的驗證,嚴格講,都是特定時間特定條件下進行的。人類過去對世界的認識,有很多已經被現代社會推翻了,可是,在當時條件下,它們可是普遍被認可的“真理”,是當時的“科學結論”,因為都是被當時的實踐所“驗證”了的。地球曾經被認為是平板一塊,在當時,這可是被“證實”了的真理,因為當時的條件下,以那時人的活動範圍,人們只能證明地球是平的。這樣的例子多的不可勝舉。同樣道理,現在被普遍接受的所謂經過“驗證”的“真理”,將來完全可能被將來的實踐證明為謬誤。結論是什麼呢?那就是,人對世界的認識,是一個相對的,永無止境的過程,而且那個虛無縹緲的"真理彼岸“,是永遠也達不到的,如果它存在的話。因此,作為人類認識世界的體系,科學也就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是特定時期特定條件下,人類的認識,一種當時普遍接受的認識體系。絕對客觀的科學,嚴格地講,根本就不存在!
鑑於認識的相對性和科學的相對性,科學作為一種認識體系,不是也不應該是唯一的東西。事實上,在特定時期,完全可以由若干種”科學"體系同時存在,它們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不同深度,不同側重點地解釋世界,並且都能被實踐所"證實“。然而,在現實生活中,不同體系被認可和接受的程度是不一樣的,常常是一種比較強有力的,比較更”有效“的,更”體系化“的系統,占統治地位,而其他就被當成末流了,甚至被認為是”謬誤". 這種狹隘的認識傾向,特別明顯地存在於落後的和後發展的或曰發展中的國家中,因為他們往往是被動的被輸入了某種更看起來“強勢"體系,因為自身的落後,容易對人家的東西,囫圇吞棗,全盤接受,卻又沒有足夠的哲學教育,常常走過了頭,把一種東西,當成絕對的,一成不變的東西。在中國這樣的國家,思想禁錮,教條主義盛行的國家,這個錯誤又走向了極端。
有趣的是,發達國家,國民”科學“素養高點地,反倒不是這樣死板的看待”科學“。前一陣,我和一個洋人討論霍金的一篇談科學的文章,發現這個普通的文科教師,對科學的看法,和許多中國人的看法,是很不一樣,他表達了對科學和科學家的保留的看法,說科學家有時並不知道他們說的東西。 我還遇到過一個女士,一個社區負責人,偶然談起醫學,表達了對西醫的很大的懷疑,和對東方醫學的探索的興趣。我遇到的這兩個人,很能代表西方的普通受過教育的人的態度。他們尊重”科學", 但絕不迷信和崇拜“科學”,在他們眼裡,科學就是它原本的樣子:即它不過一時一地的人的學問而已,有價值,但不絕對;他們有自然的懷疑態度; 他們因此更容易接受新的東西,更開放,沒有中國人的死得禁錮。我很高興和他們談起了這些問題,因為他們的態度和觀點和我有很大的合挈。在這個問題,我對中國人教條主義死腦筋的思想方法,是非常反對的。
這裡,我想借用計算機網絡原理中七層結構的理論來說明巴。這七層結構,對應於各不同的協議,從不同層面,不同角度,說明網絡的整體。你能說哪個重要,哪個不重要,哪個“科學”,哪個不“科學”?網絡結構中的不同協議容易理解,到科學範疇,中國人的思腦經就轉不彎來了。基本上,這可以說明,為什麼中國人普遍被認為不笨,甚至聰敏,讀書好,“會”學習,但是,創造發明,理論突破,從來沒有中國人的份,因為他們的教育,培養的就是世界上最好的模仿者,“學習”者, 抄襲者,接受者,索取者,而不是創造者,獨立者,突破者,創新者,和給與者。
如果大家對我上面所講的關於科學哲學的概念弄明白了,那麼,中醫西醫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