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的語言文字, 以寫作角度出發分析,粗分起來,可以有三類:
第一類是以中文為代表的,寫作講究遣詞造句,更講究篇章結構;講求精煉,集中,嚴謹; 寫作是作為藝術來對待;有很長的文字發展歷史,書面語在數千年前即臻於成熟;
第二類以英語為代表,限於字句的斟酌, 而沒有通篇的概念,不長於謀局布篇; 與其說是藝術,不如說是工具,實用表達是足夠應付;學習寫作,鼓勵隨心所欲,天馬行空,無軌電車亂開; 英文文章,如同沙裡淘金,需要去粗取精,去偽存真,一分真知灼見,往往淹沒在十分胡說八道中; 這類書面語言形成歷史較短,長期以來寫作沒有嚴格章法可循。
第三類是尚處於原始狀態的語言,有些有文字,有些沒有文字。這類就不去多談了。
本人不是從事語言文字研究的,作為一個理工科工作者,我關注文字和思維的緊密關係。第一類文字,其精緻的成熟的寫作章法,非常有利於發展人的思維,因為在這種語言條件下的寫作,是一種嚴謹的思維整理過程,追求的是用最普通的詞彙,最經濟簡練的表達最複雜的意思。達到這個境界,絕對需要十分嚴謹條理化的思維方法;和天馬行空,無法無天,開無軌電車式的表達習慣比,根本就是出於不同的階段。
中國人的落後是有其他原因造成的。他們的語言文字,是達到很到階段的,是一種給人的思維發展提供極大空間的文字系統。上周和一個很有文化自傲感的英國老者對話,不知何故,他問起我是否為中國人身份而驕傲。我的回答是不,因為驕傲一詞帶有居高臨下的意味,似乎因高人一等而驕傲;我說驕傲不敢說,但是我絕對為自己在中英雙語教育背景而感到LUCKY:沒有中文背景,我不免流於膚淺;沒有英文背景,我就限於狹隘。我跟這個老英對話,壓根兒感覺不到對方有什麼值得文化自傲的資本:我是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他是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廬山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