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說,漢字的發展趨勢是簡化。這仿佛已經成為常識,事實真是如此嗎?
其實,很多常識都是廣為人知的偏見而已。科學上,正確理論的提出,往往就是對過去常識的破除。
我國自古以來,似乎並沒有甚麼漢字的發展趨勢是簡化的說法,這種說法大概是大陸20世紀中葉以後進行漢字簡化,為了給這個漢字簡化運動造輿論才出現並普及起來的。
按照文字發展的實際歷史事實一看,不對了。我們確實可以找出一些字種,其後來的寫法比先前的寫法簡單化了,但同樣可以找到另一些不同的字種,其後來的寫法反而比先前的寫法複雜化了。比如暮色的暮,古作莫,今作暮,結婚的婚,古作昏,今作婚。
可見,說漢字的發展趨勢是簡化,只能解釋一部分字種的現象,不能解釋其它字種的現象,這種說法沒有理論普適力,不成為一種科學的說法。
有人說,從甲骨文到大篆到小篆到隸書到楷書繁體字到楷書簡體字,其發展趨勢就是簡化。很多媒體都這樣宣傳。其實,如我上面所說,從甲骨文一路發展下來,解釋不了我上面所說的現象,也就是說,從甲骨文一直到今天的漢字形體,其發展趨勢不是甚麼簡化。
那麼漢字發展的趨勢到底是甚麼,我看是直線化,而非甚麼簡化。
最初的漢字,有很多圓形的,曲線性的線條,後來日益的向方形的,直線性的線條發展,其發展的終點便是楷書。楷書澈底的把漢字線條變成了方形的,直線性的,沿着這個方向無法再發展下去了,便成為了漢字發展的終點。楷書產生前,漢字始終沒有定型,一直在不斷的變化,楷書出現後,漢字就定型了,一千多年來,沒有再發生體制的變化。
這和很多外國文字正相反。漢字的結構雖然比外國拼音文字複雜,但並不是線條複雜。現代漢字的基本線條恰恰很少,因為沒有曲線線條和圓形線條。把漢字和52個拉丁字母比較一下,便可看出,拉丁字母里同樣有漢字所有的橫豎等直線、方形線條(例如H,T),漢字卻沒有拉丁字母里所有的曲線、圓形線條(例如O,a,g)。
和很多人想象的相反,漢字從古代的有曲線、圓形線條的文字系統,變成今天的只有直線、方形線條,其實倒麻煩了,根本談不上簡化。因為純直線線條,寫起來不如圓形曲線線條寫起來方便(寫一個方直形的“口”,比寫一個圓曲形的“O”,麻煩多了)。所以日常漢字書寫,產生了行書,草書,行草書的書寫特點就是把楷書的純直線、方形線條,又寫成圓形、曲線的態勢。
簡化字也是楷書,簡化字和繁體字的關係,顯然和楷書與甲骨文、大篆、小篆、隸書的關係不同。理論上,繁體字和簡體字都可以寫成隸書和篆書的樣子,足見簡體字和繁體字都是楷書的分支。從甲骨文發展到楷書,和從楷書繁體字變為楷書簡體字,不是一回事,漢字發展的總趨勢,是前者所體現的趨於直線化方形化,而非後者所體現的簡化。
也就是說,簡化字只發生在20世紀50年代,還只限於漢字使用的部分地區(大陸),還是外力干涉而非漢字自身演變的結果,如何能說簡化就是幾千年漢字發展的總趨勢呢?
2008年6月10日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