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非物理運動變化規律”猜想
在我印象中,古希臘的偉大哲人亞理士多德,對大自然的各種變化有這麼一個想法:萬物有其歸宿,動者恆動,靜者恆靜。升上去的,最終要掉下來,出生的,終究要死掉。物體有着名的四因說:本因 (原因)、物因 (物質)、動因 (動力)、極因 (目的)等等。中國的教育,將其連同祖宗的“天”,“道”的思想,一律稱為“樸素”,“原始”,而沒有再進一步的研究。
法國哲學家笛卡爾,是西方近代科學思想的奠基人。他提出了分析的原則,將事物由大化小,由繁化簡來解決籠統複雜的問題。從那時起,物理學家們開始把事物的運動,從亞氏事物的變化籠統敘述中抽象出來,仔細地切分,考察物體物理運動的性質與規律。於是才有了牛頓關於物體機械運動的物理學規律。牛頓沒想物體機械運動進到高速時,自己的規律會完全不適用,直到愛因思坦用相對論的出現。愛氏也同牛頓一樣,沒想到對物體的運動還有什麼要作的,直到海森堡為首的哥本哈根學派創建的量子力學,告訴他物理學上再往前走,完全不是那麼回事。愛氏實在不願相信自己的運氣這麼差,還沒千古就有人出來取代自己,連連說:我相信上帝不會擲骰子。如果我們回想一下牛愛海的工作,我們就會發覺他們只是挖掉了亞氏思想的一小塊。在他的“事物變化”這個大題目下,許多工作還是有待去完成。
我在下面試圖提出一個“自然界非物理運動變化規律”的猜想,旨在總結其他的物質存在形式如,化學,生物,社會,思維,運動的規律。從物理和哲學的概念中,我的想法也來源於四個因素:
1 時間(T)
2 空間(S)
3 內因(I)
4 外因(O)
具體的定義是:
1 T = 發展的周期
2 S = 發展的範圍
3 I = 外界對發展的不利因素(外力)
4 O = 內核的原動力(內力)
自然界非物理運動變化規律的數學表達式:
T = SO/I
舉例來說,一滴水的化學變化或中國傳統文明的周期史的變化規律,都是遵從這個公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