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這段太可怕,就跟最近河南新生代地層發現龍骨後重定地質一樣
送交者: 職老 2009年09月28日09:57:54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此次報道的赫氏近鳥龍(Anchiornis huxleyi),在其幾乎完整保存的骨架周圍廣泛而清晰地分布着羽毛印痕。標本產於遼寧省建昌縣大西山的髫髻山組地層。基於古生物學證據,髫髻山組傳統上被歸為中侏羅世,近年來的同位素測年顯示這套地層很可能沉積於161-151百萬年前,代表着晚侏羅世早期的一套沉積。由於古生物學證據和同位素測年數據都支持髫髻山組早於德國索倫霍芬始祖鳥化石層,因此推斷近鳥龍的生活時代較德國始祖鳥的要早,代表了世界上已知最早的長有羽毛的物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文]

鳥類起源研究是進化生物學領域近年來進展最為迅速的方向之一,但涉及最早鳥類何時出現的獸腳類恐龍分異時間框架問題一直是最薄弱的研究環節之一。似鳥類恐龍化石記錄在侏羅紀地層中的匱乏成為某些學者反對鳥類恐龍起源假說的最有力的證據之一。在10月1日出版的英國《自然》雜誌上,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徐星和侯連海與瀋陽師範大學教授胡東宇及該校兼職教授、瀋陽地質礦產測繪中心研究員張立君共同報道了一件產於遼寧西部晚侏羅世早期髫髻山組的保存有羽毛的赫氏近鳥龍標本,代表了目前世界上最早的長有羽毛的物種,進一步支持了四翼恐龍的假說,胡東宇等提出了獸腳類恐龍分異的時間框架新假說,反駁了有關鳥類起源的“時間倒置”論,這一研究代表着鳥類起源研究的一個重大突破。

自上個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國耶魯大學教授Ostrom復興了鳥類獸腳類恐龍起源假說後,鳥類起源的研究取得了巨大的進展,來自世界各地不同地史時期的恐龍和早期鳥類的大量化石證據持續不斷地出現,有力地支持着這一假說。1986年美國耶魯大學教授Gauthier首次用分支系統學的方法系統地分析了鳥類與其它初龍類(一個包括恐龍、翼龍、鱷型動物以及一些絕滅支系的爬行動物類群)的關係,進一步論證了鳥類可能起源於獸腳類恐龍中一類與恐爪龍類相近的小型恐龍。1996年後,在中國遼寧省西部及其臨近地區的早白堊世熱河生物群中發現了大量保存精美的獸腳類恐龍化石,不僅為鳥類起源於獸腳類恐龍假說提供了更有力的證據,而且為羽毛和飛行起源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信息,進一步完善了我們對恐龍向鳥類演化過程的理解。在過去近40年中,鳥類的恐龍起源假說不僅得到了化石宏觀形態功能學研究的支持,而且得到了化石微觀骨組織學、個體發育學、生理學、行為生態學,甚至分子生物學研究的支持。

需要指出的是,儘管鳥類恐龍起源假說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我們對於恐龍-鳥類演化過程的理解還存在着許多薄弱環節,這些薄弱環節常常成為少數學者質疑鳥類起源於恐龍假說的理由。其中,鳥類恐龍起源假說的最薄弱環節之一就是涉及最早鳥類何時出現的獸腳類恐龍分異時間框架問題。目前已知的最早的鳥類是發現於德國索倫霍芬地區晚侏羅世晚期地層的始祖鳥。如果鳥類恐龍起源假說是正確的,我們應該能夠在侏羅紀地層中發現大量的與鳥類親緣關係密切的獸腳類恐龍化石,尤其是與鳥類親緣關係最近的恐爪龍類化石。遺憾的是,在世界範圍內,這個時期的似鳥類恐龍化石記錄一直非常匱乏,這也就成為了一些學者反對鳥類起源於恐龍假說的有力的證據。

此次報道的赫氏近鳥龍(Anchiornis huxleyi),在其幾乎完整保存的骨架周圍廣泛而清晰地分布着羽毛印痕。標本產於遼寧省建昌縣大西山的髫髻山組地層。基於古生物學證據,髫髻山組傳統上被歸為中侏羅世,近年來的同位素測年顯示這套地層很可能沉積於161-151百萬年前,代表着晚侏羅世早期的一套沉積。由於古生物學證據和同位素測年數據都支持髫髻山組早於德國索倫霍芬始祖鳥化石層,因此推斷近鳥龍的生活時代較德國始祖鳥的要早,代表了世界上已知最早的長有羽毛的物種。

赫氏近鳥龍這一物種是今年年初由徐星等人根據一個不完整的頭後骨骼標本命名的,並鑑定為與鳥類親緣關係最近的一種小型獸腳類恐龍。由於此次研究依據的標本比該物種的正型標本更完整,根據其所提供的更多信息,胡東宇、徐星等將其進一步定位於恐爪龍類的兩個枝系之一——原始的傷齒龍類。赫氏近鳥龍的發現進一步縮短了初鳥類、傷齒龍類和馳龍類(恐爪龍類的另一個枝系)之間的形態差距。赫氏近鳥龍最為奇特的地方在於前、後肢和尾部分布的飛羽。與馳龍類的小盜龍和初鳥類的始祖鳥相比,近鳥龍的飛羽相對小,羽軸纖細,羽片對稱,尖端鈍園。與小盜龍相似,着生於後肢的飛羽形成後翼。更奇特的是,其趾爪以外的趾骨上都被有羽毛,這種完全被羽的特徵在滅絕物種中尚無報道。

除小盜龍和近鳥龍以外,後翼也發現於非常接近鳥類的足羽龍後肢上,表明四翼形態是鳥類起源的一個必經階段。為適應複雜飛行的需要,後翼逐漸退化、消失,而前肢形成的前翼則更加發達。結合現代羽毛髮育學資料,足羽被認為代表着鳥類演化過程中的一種原始狀態,而現生鳥類的足部鱗片很可能是一種次生演化物。

赫氏近鳥龍的前肢比其他傷齒龍類的前肢要長的多,接近始祖鳥和馳龍類。前肢長通常被視為飛行能力的一個指標。然而,近鳥龍的飛羽與小盜龍和原始鳥類的相比顯然不適於飛行。此外,近鳥龍極長的小腿通常被視為適於奔跑,但其長滿羽毛的後肢又在奔跑型動物中很少見。這些表明恐龍-鳥類的轉化過程是極其複雜的。

通過綜合分析包括近鳥龍在內的獸腳類恐龍的化石記錄,胡東宇等提出,獸腳類恐龍的所有主要類群在晚侏羅世最早期之前可能都已出現,並且迅速分化,包括鳥類在內的許多重要類群就是在這次快速演化事件中出現的。這次快速演化事件與同一時期發生的、可證實的古地理和古環境變化是一致的。

該研究得到了瀋陽師範大學、中國科學院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有關課題的支持。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8: 冷眼看溫家寶的“救美”計劃
2008: 可能毛澤東這個講話讓鄧小平記恨了一輩
2006: 理查德·漢密爾頓回應《紐約客》關於丘
2006: 上海學者、教授失去人格的對陳良宇吹捧
2005: 評復旦豪華校慶的得不償失!
2005: 中華民族的科學脊梁--李國傑院士
2004: 丁東:研究生教育拒絕“大躍進”
2004: 高考狀元碑背後的科舉幽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