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美國學術圈也不乾淨
送交者: 杏林子 2009年10月27日22:12:21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海歸博士塗序新因不滿國內學術圈的“殘酷、無信、無情”,在回國三個月時,自殺身亡於浙江大學。塗博士之死,一石激起千層浪。根據網絡讀者們多日的討論內容,我們不難看出,大家爭論的焦點依然停留在國內學術圈上。

 

假如國內真如塗博士所言,以此做標準,美國的學術圈也好不到哪兒去。不久前,筆者讀過一篇重磅級的網絡文章。浙江大學教授郭磊在《發生在哈佛醫學院的一起嚴重學術造假》一文中揭示,美國一項重大的科學發現,竟是哈佛大學醫學院實驗方法缺陷所致的非特異的假象。這種皇帝新裝式的美國學術造假現象卻能在美國迅速得到領域內同行的認可與跟進,這不能不引起人們的深思。

 

塗博士回國剛剛三個月,他的舉動和學術造假尚無明顯關聯,而和浙江大學的職稱晉級有關。可以肯定的是,學術圈的“殘酷、無信、無情”,還有小教授們的提干問題,包括晉級中的不平等問題,這並不是中國學術界的專利。我用自己在美國耳聞目睹的真實故事,來說明一下美國大學也有殘酷無情現象。而這種醜陋事件,就發生在我的導師身上。

 

我的博士導師是一位來自圭亞那的黑人小教授,他為人熱情爽朗,業務精良。在我讀博第三年的夏天,我們實驗室發生了一件大事。事故發生時,導師一家正在外出雲遊四海,我們幾個博士生則留守在實驗室大干快上。

 

留學幾載,導師和我們雖然是領導和被領導的關係,但我們雙方卻擁有着共同的利益。我們多出文章,可以早日畢業。導師若是點石成金指導有方,我們取得的成績,對他終身教授的職稱評定絕對是大有用場。

 

想通了這個理兒,為了自己,也為了導師,即便導師不在實驗室監工,在導師外出的那段日子裡,我們幾個博士生的玩命勁兒,和平時一模一樣。用國內的話來說就是,領導在和不在時,我們都一個樣。

 

那年七月的一天,學校負責檢查同位素污染的南希(化名)女士,突襲我們實驗室。一陣折騰過後,她說在我們的實驗操作台和水浴箱冰箱等處,發現了大量同位素污染現場。

 

在實驗室工作過的人們都知道,低劑量的同位素污染,並不是什麼罕見事件。人不是機器,在允許範圍內的污染,在所難免。洗洗擦擦,再接受檢查,一切就會OK。我們系裡其它的實驗室,就是這樣應付過關的。

 

可這大量污染的說法,就有些危言聳聽了。平時我們對同位素一直是小心謹慎的,使用量也很有限。即使不為別人,咱還要為自己着想呢。同位素傷身體的理兒,誰不明白呢?我們實驗室又不是核電站,這大量的污染,從何而來?

 

這位南希女士根本就不給我們解釋和申辯的機會,她趁着導師外出之際,無組織無紀律,蠻橫地把我們實驗室來了個關門大吉,並用恐怖的黃色膠條,封了實驗室所有的進出口。這一切發生時,我的導師一家正在加勒比海坐郵輪。我們幾個博士生站在那裡干着急,卻使不上什麼勁兒。

 

俗話說,打狗要看主人。南希這種不通人情的做法,實際上是震懾我導師的第一招。我們早就聽說過,鄰居的一位大牌美國教授和我導師不合,而這位美國教授和南希女士又關係不凡。這不明擺着嘛,南希女士是利用職權之便,趁着我導師外出之機,在協助那位美國教授玩兒借刀殺人的把戲。這夠殘酷吧,夠無情吧,夠陰險吧。

 

人為倒俎,我為魚肉。南希大權在握,我們只能在憤怒中從思想上和行動上積極參加勞動改造。不斷地擦,一遍遍地試,我們一直改造到實驗室的同位素水平幾乎為零為止。收回了同位素使用權,如同收了發球權。只有這樣,我們才有可能反敗為勝。

 

本以為同位素風波後,我們能儘快地把敵人造成的損失奪回來。沒想到,兩個月之後,我的導師又被重重地給了一拳:他的終身教授評定以失敗告終。那天下午消息傳來時,包括我在內的幾位博士生,恍惚體驗着樹倒猢猻散的悲涼。聯想一下不久前的同位素事件,我們嚇出一身冷汗:是不是有種蓄謀已久的東西,正把我的導師一步步地拉進泥潭?

 

在我從師於他的那幾年,導師熱情誠懇,教學嚴謹,發表的文章數量可人。導師在兢兢業業的科研和教學中,他一直像個低頭拉車的老黃牛一樣,即使有百分熱,導師也要發千分光。在系裡眾多的旁觀者眼中,評定終身教授時,導師一定會榜上有名。導師落榜,絕對的出乎意料。這是明顯的不公。

 

作為外籍教授,受重創的導師,並沒有抱怨美國學術圈的殘酷無情,他更沒有選擇以死相抗。得知這個令人沮喪的消息後,導師馬上勇敢地站出來,和學校擺事實講道理。幾個月後,導師最終打了個漂亮的翻身帳。

 

和我導師遭遇類似不公的人,在美國絕對是大有人在的。一位在美國華盛頓大學就職的中國教授,不僅科研水平高,發表的文章都特夠檔次。遺憾的是,他也在終身教授評定中,虎落平陽被犬欺。更令人遺憾的是,他沒有和校方據理力爭,而是選擇了離開,謀職於另外一所美國高校。

 

通過這兩個簡單的例子,不難看出,美國高校的職稱評定,並沒有絕對的公平。說你行,你就行,說你不行,行也不行。學術圈的黑暗,不過如此吧。

 

在我學習工作過的這兩所美國大學,最明顯的學術不公就是,為什麼科研教學水平一般的,能晉級為終身教授?而像我導師和那位中國教授一樣成績卓然的外國教授,只能虎落平陽甚至是被踢走呢?

 

在美國,一提到外國教授,人們馬上會拿種族歧視說事兒。種族歧視這張牌,其實很曖昧,它像難以控制的擦邊球一樣,讓人進退不是。比如,假如倒霉的外籍教授和上級爭辯,校方完全可以說,我們沒歧視啊,系裡有黑人教授,也有中國教授。學校沒歧視他們,憑什麼要歧視你們呢?

 

凡事都有意外,而驚喜只屬于堅持不懈的人。不知你是否相信,我導師最後取勝時舉起的那張牌,確實就是“歧視黑人教授”。設想一下,假如那位中國教授,不是選擇離開,而是像我導師一樣,和校方力爭自己應獲得的權益,說不定他現在還在華盛頓大學任職。有時候,我們中國人太容易認命,確實值得深思。

 

中國學術圈黑暗,美國學術圈也不干靜。那其它國家呢?突然想起我讀過的一本日本小說“白色巨塔”。這本書裡面描述了日本醫院內部的爭鬥和作假內幕,其殘酷險惡的級別,和黑社會有得一比。

 

既然中美日三國皆如此,依此推理,學術圈內無淨土,說不定屬於全球的普遍現象。說得更直白些,也許世界上每個大學都很難脫離干係。

 

塗博士最令人痛心之處是,在自己的祖國,在自己熟悉的文化土壤上,他沒試試掙扎一下,就義無反顧地選擇了死。他是認命,還是絕望,只有他本人知道。

 

作為普通人的弱勢群體,對學術圈的陋習,靠朝夕之間的短平快,肯定是行不通的,被剝削者得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才行。退一步講,如果我們無法暫時改變它,首先就要去適應它,然後再試圖解決或掙扎。自殺,並不是解決問題的積極辦法。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人都沒了,還拿什麼去鬥爭。

 

其實,早在幼兒園時,孩子們就已經明白了為世不公的道理。為什麼阿姨喜歡二胖兒,而不喜歡我呢?小學,中學,大學,直至走向社會,在各個年齡段,在社會各個階層,遭遇不公,乃是普遍的社會現象。

 

不管是誰,假如你無法做到人見人愛,你就別指望會得到隨心所欲的召之即來。面對不公,如果不能抗爭,人也只能認命了。用生命做抗爭,不僅於事無補,還令親人們痛不欲生。比起失去職稱而言,失去寶貴的血肉之軀要令人痛惜得多。職稱尚可以再爭取,而人的生命卻只有一次。

 

塗博士如果能穩住現狀,並以理服人,再像秋菊打官司那樣,不屈不撓地一路走過去,也許他終會迎來一線光明。可惜,塗博士已經過早地選擇了放棄。除了痛悼英華早逝,我們只能為他嘆息。

 作者:陳夢晚風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8: 估計,清華這次要出醜
2008: 憑什麼要永遠看王元用數學知識買的那隻
2007: aa88:“楊振寧談嫦娥奔月”讀後感
2007: 朋竹:我在中科院的經歷
2006: 一個南開大學生對十大名校的評價
2006: 科研上【effects】and 【dosage】的關
2005: 我在美國的第一個老闆
2005: 關於留學 我們該些做什麼
2004: 世界級大學的代價和好處
2004: 農村教育盛世危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