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為本”這四個字大約來自於儒家的思想:“民為本,社稷輕之”。如我以前所說的,儒家思想本身就是一個先天不足的思想,其原因是儒家思想據說都是承自於上天,然而,儒家文化包括幾乎所有的其它中國文化都不認真探究“上天是什麼”這一前提。天往往被認為是一種虛無的東西,而實實在在可以看到的天,在國家的量級,“天子”被認為是天的代表和發言人,天子的地位和權力來自於天。在家庭的層面,父親就是天的代言人,父親的一句話就可以決定子女的一輩子幸福(或許好,或許不好,這很不一定)。因此,最終在中國文化里,天被具體化為有權力的人。天本身已經沒有實際意義的(文學作品中,或許還有一些意義)。
“以人為本”這句話,也是一樣,在天被虛化之後,以人為本實際上就是以“有錢有勢者為本”,普通的人的本質是順從而已。這一點,在《易經》的乾坤二卦中,已經有非常明確的說明。對乾卦的解釋,象辭說: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天只是一個比喻,而最終落到了人的身上,即人像天一樣剛健。而坤卦則暗示着普通人: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作為普通人的君子,則只能用厚德了承載。呵呵,有此可見,沒有了天的實質的以人為本。實際就是代表了天的人的本,而普通儒家文化下的人,則只能順承。
所以,我認為,以人為本這句話應該被摒棄。一個更合適的話說法應該是“以天為本,以人順承”。這裡的人應該包括所有的人,而不僅僅是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