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唐 - 亂世梟雄毛澤東 |
送交者: lucent123 2010年09月10日03:10:25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
亂世梟雄毛澤東
三十年前的一個子夜,毛澤東走了,拋下了這個他已經整整統治了二十七個年頭的古老國度,徑自去了。 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這首傳唱在中國大街小巷40年之久,並且在1970年被中國的第一顆人造衛星帶上了太空的歌曲,曳然而止。 不 象他的忠實臣子周恩來,生命的最後階段,被病魔折磨得不成人形,遠遠拍攝的追悼會上的新聞照片也不能掩蓋他骨瘦形消的模樣。也不象他的部下後來成為潛在對 手的劉少奇,飽受精神折磨後,披散着長達盈尺的白髮,睜大着不甘心的眼睛,恨恨地離開了人世。毛澤東走的很安詳,昏睡之中,塵世與冥界之間一個趔趄,就去 了。 其實早在4年前,他老人家已經走了一回。那是在他的親密戰友林彪叛他而去之後,他實在經受不住日夜不眠苦苦思考而不得其解的痛苦折磨,休克了過去,在鬼門關上走了一遭。 自 那以後,毛澤東的生命之火似乎已經奄奄一息,新聞照片和電影上,他總是一付淡淡的表情,很少再展現慈祥的笑容。對,慈祥,就是這個詞,大概是那個年代裡面 與毛澤東一起出現頻率最高的一個詞彙,另外一個就是偉大。偉大的舵手累了,他革命了幾十年,奮鬥了幾十年,把他的老對手蔣介石趕到了海島上,又親手發動了 一場喚做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浩大運動,整整運動了地球上四分之一的人類達十年之久! 當 他看到從他曾經的接班人家中搜出的點點滴滴的字條和隨手在書籍的空白處寫下的對他含沙射影的負面評價的時候,尤其是記載在一個普通記事本上,由那人的兒 子,一個二十來歲的年輕人與一幫不甘寂寞的年輕軍人搞出來的一個軍事政變的草案要點兼時局評論的時候,突然之間,他發現他的心血白白花費了,這一場運動了 全中國人民已經五年之久的大革命運動算是白搞了。 不是嗎?走資派還在走,造反派還在反,農民還是那麼窮,工人還是那麼懶,就連走後門還是照樣的走,資產階級法權兜了一圈之後,又依舊活躍在各級官僚的行列之中,就連農民們夜半時分在自家炕頭親熱之後的體己話,也無非是自留地里的莊稼該要上肥了。。。 最要命的是,他似乎看到了人心的向背,聽到了萬歲呼聲下面掩蓋着的竊竊私語。曾幾何時的“外王內賢”的偉大夢想,隨着蒙古草原上的一聲巨響,煙消雲散了。 當毛澤東從72年那場大病中慢慢恢復過來的時候,他恐怕已經聽到了天國的召喚,意識到自己時日無多了。於是,開始為自己的後事打理起來,在第三梯隊中慢慢物色起自己的接班人來。 第 一個映入眼帘的是,文革中衝殺出來的退伍軍人王洪文,年輕,有閱歷,而且有魄力,曾經在文革中帶頭臥軌鬧革命,頗對他的胃口。為了保險起見,又陸續提拔了 一批新秀補充到中央高層:湖南的華國鋒,河南的紀登奎,上甘嶺的李德生,二野出身的陳錫聯。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沒有任何的派系色彩,拔猛將於士卒, 一定能夠換取他們的忠心。 很快,他就失望了,這些新近提拔上來的年輕一代,根本不能勝任他的接班要求。他就是想不明白,當年他們鬧革命的時候,也是一幫子三十左右的年輕人,不是也打下了一個紅彤彤的世界了嗎?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如此的不成器?! 唉, 老人家大概沒有想到,世道已經變了,打打殺殺的年代已經過去了,建設一個新世界,遠遠難過打破一個舊世界。當年老蔣內憂外患的,多不容易,不當家不知柴米 貴啊。況且,一個盤根錯節地生長了二十多年的官僚機構,又豈是這些剛剛從基層坐火箭上來的年輕人可以隨便參詳得透的?論資歷,論能力,論狡猾,論人緣,他 們差的實在太多了。要想生存下去,要麼就是倒向自己原來的政治生態的小團體中,如王洪文;要麼就是在以周恩來為代表的穩健派和以江青為代表的激進派中間, 大致謹慎地保持獨立地位,但是付出的代價就是,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政治能量,隨波逐流地游移於兩大陣營之中。 隨着大管家周恩來的病重,無奈之下,毛澤東解放了已經被打倒的鄧小平出山主理國家大事。希望鄧能夠吸取教訓,只埋頭拉車,不抬頭看路,給他選定的接班人們一些時間,慢慢地成熟起來。 哪裡料到,鄧某的骨子裡依舊是當年劉鄧路線那一套,甚至演變到最後,連表面上的認輸都做不到,拍桌子瞪眼睛地跟江青們干。這左派右派的兩駕馬車,眼瞅着就要傾覆在即。 唉,1976 年初的老人家,心裡難受的不行:從忠誠度上考量,江青是最讓人放心的,可惜志大才疏,不是一個令人信服的掌舵人;從領會自己的思想意圖並能有所發揮的角度 而言,張春橋最能繼承自己的衣缽,但是卻為人陰沉,性格內向,不是一個當管家的好人選;王洪文更是操蛋,四十來歲的人了,一點自己的主見都沒有,整天以江 青張春橋的馬首是瞻。其他人甚至連自己的地盤都沒有,更不要說發揮他們的政治影響力了,那個陳永貴連個文件都讀不下來,如何有能力管理這個國家?! 不能再讓鄧矮子幹下去了,不然我一閉目,沒有人還能治得了他,我一生中所做的第二件大事就會被他徹底顛覆。在周恩來去世前後,毛澤東已經暗暗地下定了決心。 據 他身邊工作人員回憶,毛澤東最後的一個春節,過得非常冷清,甚至連衛士們在院子裡燃放煙花爆竹,也不能讓他展顏一笑。他時常情緒低落,不理睬身邊的工作人 員,有的時候看書看到傷心之處,甚至淚流滿面,泣不成聲。無疑,在生命的最後歲月里,毛澤東的心情是孤寂的,落寞的,失望的,傷感的,那是一種英雄暮年, 卻又壯志未酬的無奈和悲哀。 他 怠倦了嗎?我想是的。他在76年春天寫給華國鋒的字條是:不要急,慢慢來。當然,80年審江青時,她爆出一個內幕,字條的後面還有6個字:有問題,找江 青。此是後話。顯然,毛澤東累了,實際上他已經在思想深處放棄了他的文革主張:是人性的弱點和百姓的自私,使得這場劃時代的思想運動以失敗而告終,非我毛 澤東戰之罪也。這就是為什麼,在他執政二十六年後,第一次有人在天安門廣場咒罵他是當代秦始皇,並為鄧小平抱不平的事件發生之後,他依舊保留了鄧小平的黨 籍。 如果說晚年毛澤東的所有舉措,幾乎都是稀奇古怪的,那麼,保留鄧的黨籍一事,至少是其中的一個亮點。假如,鄧的黨籍被幹掉,那麼幾乎可以肯定他不可能在77年就能出山。那時候的毛澤東,一言九鼎,仍然是中國絕大部分老百姓們心中的一尊神。 第二個亮點,是確立了華國鋒作為他的接班人,全面接管了黨政軍大權,如果當時把權力交到張春橋的手中,日後老鄧的復出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有 人說,這是毛拋棄“四人幫”的一個舉動,因此毛與文革的秀才們其實是有區別的。此話大謬,在政治理念上,沒有人比“四人幫”更加追隨毛澤東的思想了,江青 自稱自己是毛的學生,這話一點不錯。與毛澤東相比,他們欠缺的只是政治手腕和政治資源,他們的所作所為,全部體現了毛的意圖。毛之所以臨終的半年前選擇了 華,大概是因為華的不黨,而恰恰在這一點上,“四人幫”觸犯了毛的禁忌。另一個原因是,毛本人大概沒有意識到他會走的這樣早,以為以華的中間色彩和敦厚, 在他的指導下,思想意識上依靠秀才們的搖旗吶喊,繼續他的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經濟工作上依賴李先年等穩健派的運籌帷幄,保持國家的穩定和人民 的安定,不至因為秀才們的過分躁動而把弓弦崩斷,文武之道,一張一馳,如此,太上皇和兒皇帝,共同執掌左右兩駕馬車。 無論是王公貴族還是平頭百姓,沒有人能夠拒絕死神的降臨。1976年9月9日0時10分,毛澤東撒手人寰。臨終前看的最後一本書是有關日本自由民主黨總裁內閣總理大臣三木武夫的書籍,因為當時正是日本大選之際;最後說的一句話是:我很難受,叫醫生來。 這兩件事情都很有趣,前者既可以說是毛澤東的高瞻遠矚,也可以說是好高騖遠,既可以說成哲人高遠,也可以說是文人習氣;後者說明毛澤東在最後時刻不得不向命運低頭,因為他一貫是不相信醫生的,2年前的老年性白內障的摘除,還是身邊最後一位紅粉知己小孟對他溫言相勸的結果。 次日下午,阿唐正在學工的工地上勞動,聽到工地上高音喇叭播出了偉大領袖逝世的仆告。回家的路上,小夥伴們低聲交談着:我們國家今後怎麼辦哪?那年,我們剛剛上初中。神的觀念,已經深深地烙印在當時每一個中國人的心頭,包括年未弱冠的少年們。。。 毛澤東的離去,揭開了中國歷史新的一幕。有人說,歷史是人民創造的,英雄史觀是不對的。這話當然不錯,歷史發展的總的趨勢,是為當時的歷史條件和環境所制約所引導的。但是,英雄人物在歷史轉折的關鍵時刻所發揮的作用,是萬萬不可低估的。 以中共的觀點來說,毛澤東是中國革命成功貢獻最大的第一人選,這話完全正確。 不妨做個假設,如果歷史上沒有毛澤東,那麼會是一個什麼結果呢? 首先,一方面軍大概熬不到與四方面軍在川西北草地會師,因為毛的用兵的確有其不拘一格機動靈活的特點。當然,最近也有人撰文說,四渡赤水,其中有被迫的成分,並非老毛的花活玩的有多出色。不過,畢竟最終的結果是,一方面軍沒有被打垮,保留了一萬多人的實力與四方面軍會師。 其 次,即便一方面軍在其他人的指揮下,到達川西,在與張國燾的對抗中,一定是屈服於四方面軍的壓力,聽從張的指揮,留在川西北開創新的根據地。因為張比其他 的中共領導人強悍,毛又比張強悍,中共早期領導人中,只有毛張二人是秀才與丘八絕妙的結合。這樣,最好的結果是,在2年後抗日戰爭爆發時,紅軍沒有敗亡, 但是被國軍封鎖在中國中西部的崇山峻岭中,沒有機會開赴華北敵後發展勢力。 再 次,即使在國內外各方的壓力下,國共合作,中共也不大可能會走老毛的獨立發展之路,完全可能全部投身於國民政府的陣營中,集中全力對抗日本的侵略。這是由 於外部的蘇共旨意和內部的民族情緒決定的,老毛在這一點上,頭腦絕對清楚。事實上,老蔣也不差,日本一炸珍珠港,他就知道中國不會完了,從此就不怎麼賣命 打日本了。 又 次,在三年的國共內戰中,老毛的戰略眼光的確高人一籌,即使以事後諸葛亮的心態,除開與粟大將有關是否轉戰江南的爭論和劉鄧千里挺進大別山是否恰當之外, 基本上挑不出什麼毛病來,最後戰爭的進程比當初中共自己的估計快了一倍。最後斯大林怕美國干預,引火燒身,在解放軍渡江前叫停,老毛也是眼皮都不眨地揮師 過江,避免了南北朝的出現。 最 後,關於出兵朝鮮的爭議中,老毛也是力排眾議,堅持出兵。決策的依據是,一方面,美國不會把戰火燃燒到中國;另一方面,既然已經投靠了社會主義陣營,那麼 就要遞交一份漂漂亮亮的投名狀。結果又讓他賭對了。當然,出兵朝鮮,對於中國未來的影響是正面還是負面,雖然不在本文探討之列,但是有一點我要提醒出兵有 害論者:當時的國際環境下,中國只能是一邊倒,沒有可能做騎牆派,東亞的局勢與南斯拉夫的情形有很大的不同。真的做了騎牆派,一定是美蘇都會提防你,誰都 不吊你。六十年代之後發生的事情也證明了這一點,美蘇從來沒有同時討好過中國,甚至有時候一致冷眼相向。 因 此,韓戰之後,毛澤東在中國人民的心目之中,完完全全地是一尊高大的神。如果說,1942年的延安整風,很多黨內資深人士在風口浪尖之上,不得不俯首稱臣 於毛澤東的旗幟之下,那麼,這個時候他們已經在心理上完全拜服於毛澤東的雄才大略。甚至很多接受過西方教育的前國民政府時期的專業人士,也對中共和毛澤東 佩服不已:百年積弱的中國,與世界頭號強國戰成了平手! 是啊,中國人沒有不高興的理由,五十年代的中國,終於一掃晚清以來貧弱屈辱的形象,揚眉吐氣地矗立於世界之林了。記得那個時期活躍在國際舞台上的周恩來的新聞照片,總是一幅神采飛揚的模樣。這一切,全拜中國共產黨的英明領導,毛澤東則是這個黨的偉大舵手。 毛澤東這個湖南鄉下走出來的農民的兒子,究竟靠什麼取得了成功呢? 老毛的曾祖是打過長毛的湘軍,香火傳到其父親的手中,依舊只是偏僻山村中的普通農戶,家道還算殷實,但是與書香門第毫不關聯。在中共領導人中,大概只有彭德懷的家境比老毛更差,大部分都要比老毛的家境好,至少在與外界的信息交流上面,老毛的成長環境是非常閉塞的。 如 果不是老毛以死相威脅要去讀新式小學,後來又去讀了師範專科,那麼湖南群山中的韶山沖里,將會多一個壯碩的種田漢,人類歷史上將會少一位叱詫風雲的梟雄, 並且最重要的是,中國將在一種完全不同的政體下邁向二十世紀的中下葉,日本人在二戰之後的悲慘境遇將從50年代末一直延伸到60甚至70年代,東亞的國際 政治生態將呈現完全不同的格局。 青年毛澤東是勤奮的聰穎的堅韌的,同時也是好勇鬥狠的。他的同學簫某對他的評價之一是喜歡抬槓,不達目的不罷休;另一個是狡詐,經常在爭論中給對方設定一個思維陷阱,然後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他 在就學期間,可能因為是年齡較大的插班生以及欠缺系統的新學入門知識,因此,大部分時間都是以自學為主,並且對自然科學的學習興致缺缺。這一段學習經歷, 對毛澤東畢生影響極大。今人評價毛澤東,可以說他是哲人毛澤東、詩人毛澤東、思想家、政治家、歷史學家、軍事學家,就是不能說他是科學家或者工程師,甚至 他缺乏起碼的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方面的基本常識。儘管在建國之後,毛澤東有意識地對於這一方面的知識進行了惡補,但是一般來說,一個人世界觀在其青年時代 就已經成型,因此,毛澤東在建國之後的種種虛妄狂想,與他知識結構中的缺陷有着極大的關聯。 可 能會有人抬扛說,人無完人,世界上不可能有什麼都懂的領袖人物。不錯,的確如此,但是很少有人如毛澤東這般,好勝心如此之強,好奇心如此之旺,不僅要當世 俗君王,而且要做精神領袖,既要當霸主又要做聖賢。這樣,麻煩就來了,別的領袖人物可能不懂就閉嘴了,老毛偏偏要去為人師長,要去Try,不僅自己一個人 去Try,而且還要大家一起Try。黨性堅定如劉少奇者之所以在大躍進後對於老毛陽奉陰違,就是因為實在受不了老毛的瞎指揮。 青 年毛澤東也是運氣的,他身在湖南這個新學運動走在全國前列的省份,接觸了很多當時世界上最新的思潮和理論,這一切大概應該歸功於曾國藩胡林翼張之洞潭嗣同 等前輩的不懈努力。當然,最幸運的莫過於他被恩師楊昌濟所賞識,謂之“海內人才,前程遠大”,多方提攜。其後,又被其愛女楊開慧的繡球拋中,這樣,青年毛 澤東得以從一介平民邁入了精神貴族的行列,從而有機會隨恩師到北京接觸外面的精彩世界,博聞廣見。相應地,也提高了他的社會知名度,不然的話,以他一個連 官話都說不清爽的鄉下憤青,是不大可能當上中共的一大代表。 因 此,老毛對於楊開慧始終不能忘懷的原因,除了青春年少兩情相眷,楊開慧本人知書達禮秀外慧中之外,楊家曾經給予的恩惠與機遇,大概不時會讓毛澤東感到感恩 與愧疚。因此,在得到楊開慧的死訊後,老毛痛心疾首:“開慧之死,百身莫贖”。說到底,楊開慧應該是毛澤東所有女人中,學識見解和思想造詣最高的一位。兩 人在熱戀中的詩詞唱和,也是一往情深,毛澤東曾寫下《虞美人》贈楊開慧:“堆來枕上愁何狀?江海翻波浪。夜長天色怎難明,無奈披衣起坐薄寒中。曉來百念皆 灰燼,倦極身無憑。一勾殘月向西流,對此不拋眼淚也無由。” 呵呵,在我看到這首詞前,從未想到桀傲若毛澤東者,原來也潛藏了若許小兒女情愫。 而 毛澤東對於賀子珍的愛顯然是感性和性慾的,兩人之間不可能有什麼共同語言,思想和學識上的差距實在是太大了。楊開慧尚在獄中,老毛就上了賀子珍的床,顯然 是荷爾蒙作用的結果,不大可能是精神之戀的升華。因此,到了延安,老毛去和談得來的文學青年一起天南海北,實在是順理成章,以他的性情,以他的精力,他如 果如同厚道之人朱德一般守着同樣粗曠的康克清過上一輩子,那倒是很奇怪的一件事情了。所以,賀子珍的出局完全在意料之中。 毛 澤東對於江青的愛應該是很複雜的,江青的年輕與美貌無疑對於老毛有着極大的感性吸引,但是如果說老毛是為了貪戀美色而拋棄賀子珍,那實在是過於看扁了老 毛。賀子珍出走在前,江青認識老毛在後,兩者之間沒有任何直接的關聯。江青之所以能夠讓老毛動心,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文化上的吸引。江青是在十里洋場 上海見過世面的,她的身上折射着當時中國的城市文化,這對於出身下層,曾經一窺高級知識分子生活氛圍,骨子裡面仍然是土包子的毛澤東來說,其魅力是很難阻 擋的。有人說,夫妻關係是互補關係,這話不無道理,越是自己身上沒有的越有無窮的吸引力。 另外,世人其實把江青臉譜化了,她的形象並非如此。江青的文學造詣不錯,一手漂亮的毛筆字,對於表演藝術也有自己的心得體會,人很聰明,意志堅強,懂得生活,會做女人。因此,老毛一頭扎進江青的溫柔鄉里不肯出來,甚至以辭職作為要脅要與江青長相廝守,就很容易理解了。 為 什麼進城之後的五十年代,老毛對江青漸漸失去了興趣?這並非是老毛的喜新厭舊,原因恐怕還是出在江青身上,一方面當年國共內戰,陪同老毛在陝北轉戰期間落 下的疾病困擾,是否能夠人道當存疑問;另一方面,江青置身於共產主義洪流二十年,除了穿衣戴帽還略微考究之外,已經被徹底革命化了,左的比老毛還左,舊有 的互補效應蕩然無存。如果說老毛是在把共產主義理念作為手段來運用,江青就是作為理想來奮鬥了。這也是老毛對江青恨鐵不成鋼的原因:笨哪,凡事怎麼能直奔 主題,講究點方式方法好不好?! 關於老毛與張玉鳳是否有那層關係,阿唐判斷可能性非常大,因為多人包括張本人曾經回憶張可以在老毛面前發脾氣,不經過那個,如何敢如此放肆?!這一點上,我有些鄙視老毛:沒有品味,缺乏自製。想那張玉鳳居然在老毛身後用此招牌生財有道,實在不是有品之人。 至於老毛與最後的紅顏知己小孟的關係,顯然是祖孫之間的舔犢之情,實在不必妄加揣測,要知道其時老毛,高齡病弱,他老人家還能幹什麼?不是人人都有本錢去做老楊的。並且,小孟在老毛身後,過着相對低調的平靜生活,阿唐很是佩服。 呵呵,不知道如何拐到這個話題上了,權當作對老毛人性中另一面的解讀吧,待俺接着剖析老毛的成長之路。 3/18/06 自從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壞了秦皇的千秋大業,中國歷史上的農民起義就此起彼落,很少有過消停的時候。其中,規模大到改朝換代的就有劉漢、李唐和朱明。因此,文革時期中共所修的中國通史簡直就是一部農民起義編年史。 實際上,無論中共是否承認,其二十八年浴血奮戰最終奪取中國政權的過程,大致上也是一場農民起義運動。 但是,一直到建黨近10個年頭之後,中共的高層才認識到了中國革命其實就是農民革命這一硬道理。而第一個朦朧之中意識到這一點,並且有意無意地加以實踐的人,就是毛澤東。 上 個世紀二十年代初,因為某種不為後人所知的原因,毛澤東沒有象同時期中國不安分的青年精英們那樣前往歐洲留學,對於他的個人前程而言,應該是一個好事,這 樣,他就有一段很長的時間專心致志於中國現狀的研究和思考,尤其是農民問題,因此,他後來當仁不讓地成為國共兩黨的農民問題專家;但是對於未來的中國前途 來說,阿唐認為是一個壞事,因為老毛從未有過在國外學習和生活的經歷(終其一生,也只是短暫地訪問過蘇聯兩次),因此對於西方發達國家的認識和了解,缺乏 直觀的認識和第一手的資料。 此 一說法,並非阿唐崇洋媚外。遠者以李鴻章為例,作為晚清殘局的擎天支柱,如果不是他遍游東西洋列強的經歷,他不可能對世界時局和中國的處境有如此清醒的認 識:三千年未有之變局,三千年未有之強敵!一句話,世界已經變了,原有的中華體系的價值觀和世界觀已經不適應這個變化了的新世界;近者以鄧小平為例,七十 年代末訪日,在新幹線的高速列車上,隨員指着路旁閃過的一幢幢的庭院別墅說,那是日本普通農民的住宅,老鄧聞聲默然不語。如果說,當年他在江西下放的小院 子裡兜圈散步的時候,想的是如何拋棄老毛那一套烏托邦的設想,那麼這次訪日的見聞,讓他看清了未來中國的努力方向。 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就是說明了閱歷和見聞對於開拓人的思維視野的重要性。青年時代,在一個完全陌生的文化環境社會制度下走上一遭,最起碼你不會犯井底之蛙的錯誤。 在 第一次國共合作期間,而立之年的毛澤東曾經多次提到中國的農民問題,要麼是人微言輕,要麼是大家的興奮點都在國家未來的大政方針上,對於升斗小民們的地租 多少稅賦多少人權多少,關注不多,總之,似乎只有毛澤東一個人興致勃勃地先是在廣州後來在湖南,開辦了幾期農民講習班,對於農民運動的骨幹份子做了一些知 識和思想方面的啟蒙工作,並且熱心於指導湖南的農民運動。 中共黨史貼金說這是毛澤東的先見之明,率先認識到中國革命的問題是農民問題,我寧可認為這是因為毛澤東對於農民問題有一定的了解和認識,比其他人的興趣大一些的緣故。因為國共合作期間,毛澤東在廣州國民黨總部和上海共產黨中央的任職,並非一開始就專注於農運工作的。 但是,勿容置疑,老毛是中共高層中親自動手搞農民運動的兩大干將之一,另外一個是廣東的彭湃。 毛澤東及其門徒在湖南搞的農民運動,波瀾壯闊,有聲有色,動靜最後大到驚動了國共兩黨的高層,要勞動老毛去考察考察,是否要煞煞車?於是老毛洋洋灑灑地寫了一篇“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 ,大聲疾呼:打倒土豪劣紳,好得很哪! 自 科舉以來,未能入仕的讀書人或者致仕返里的官員在鄉村稱為士紳,他們讀書知禮,處事公平,因此往往被推舉為地方民眾的領袖,構成中國農業社會一道獨特的風 景線,行使着非國家職能機構的管理權力。士紳們的社會地位很高,上衙門拜見父母官無須如同普通百姓那般行跪拜禮,無故不得隨意用刑。 清末廢除科舉後,地方士紳不再嚴格限於有科舉功名的人士和家族,三教九流,充斥其間,魚龍混雜,良莠不齊,於是就有了“土豪劣紳”的稱謂。農民運動的革命對象,就是混雜在士紳隊伍中的土豪劣紳。中共在湖南和廣東組織農會,去奪原來把持在士紳手中的鄉村管理權,對土豪劣紳實施沒收田產房屋、人身侮辱甚至殺戮。 大 凡群眾運動一旦發動,沒有不過火的,最後的結果是所有的士紳階層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波及。最糟糕的是,從此種下了仇恨的種子,日後局面一翻轉,士紳們又回過 頭來報復農會的骨幹分子,雙方殺的難解難分。呵呵,原來文革中的挑動群眾斗群眾,很早就有出處了。老毛難道真的不知道鄉村農運普遍的暴力過火行為嗎?我相 信他是知道的,但是他一定認為這是革命的必由之路:亂吧,越亂越好,無產階級失去的只有枷鎖。 等 到國共合作破局,老蔣屠刀一揮,共產黨人做鳥獸四下一散的時候,第一個反應就是報仇,因為心理實在不平衡:當年國民黨在廣州建立軍政府,是蘇共的銀子和軍 火的供養,是中共黨人的無私入伙,老蔣才能北伐成功,擊潰了北洋軍閥在南部中國的勢力,過河拆橋,相煎何急!於是,組織兵變,城市暴動,一波接着一波。顯 然,這些舉措的指令都是來自共產國際,因為蘇俄十月革命的勝利,就是首先在中心城市暴動成功的。但是,遺憾的很,這些倉促發動的暴動,往往是一擊之下,幾 圈漣漪,然後就無影無蹤了。 其 後,中共黨史的檢討是,忽視了當時敵強我弱的客觀環境,犯了以卵擊石的左傾冒險主義錯誤。呵呵,真是胡說啊。當時國民政府北伐尚未結束,內部紛爭不斷,汪 蔣互不服氣,大小軍閥如毛,南京政府能夠有效行使權力的區域不過是區區江浙周圍數省,國民黨內部遍布中共黨員,甚至軍隊系統內部也是國共交叉並存,哪裡是 敵強我弱?至少在國共兩黨的二十多年的較量中,這一時期,中共不是最弱的,國民黨不是最強的。 歸 根到底,是當時的中國不具備爆發大規模反社會性質的無產階級暴力革命的條件。中國的城市階層以及鄉村的上層階層無疑是需要穩定的,中共那一套均貧富的理論 他們顯然是不能接受的。而控制中國城市經濟的西方列強,他們很自然選擇站在現有的統治者一邊,以便維護他們的既得利益,再加上國民黨相對溫和的政治色彩, 也讓他們之間擁有更多的共同語言,因此,老蔣的國民政府很自然地就得到了列強們的財政與軍事支援。 多 扯一句,十月革命能夠在俄國成功是因為很多偶然因素的迭加,如果一定要找出其中的必然因素的話,那就是俄共有一個天才演說家列寧。十月革命前,俄國發生了 一次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統治,情形非常像此前中國的辛亥革命,前線的士兵倒戈,沙皇不得不引咎辭位。所不同的是,晚清中國的地方勢力強大,中央政府控制 能力弱,革命之後唯一的強人袁世凱稱帝失敗一命歸西後,中國就陷入了實際上的分裂狀態。但是沙皇在垮台之前的統治並不弱,不存在地方勢力對中央政府權威的 挑戰,因此二月革命之後,臨時政府仍然能夠通過中心城市的管道,有效地行使對全國的管理權。 其 時俄國,內憂外患,矛盾非常激化。民主產生的臨時政府在俄國專制統治被推翻後,整個社會被長期壓制的能量一下子迸發出來的歷史轉折的緊要關頭,暴露了民主 政體決策的軟弱、遲緩和理想主義色彩等等弱點,在大政方針上,未能滿足革命的主體--工人和士兵的最初起事的訴求:對外結束對德戰爭,對內改善百姓的生 計。因此,在各種社會勢力的暗中推動之下,在當年的10月,再次爆發士兵暴動,推翻了臨時政府,這就是二十世紀最著名的社會主義實驗運動的起始--十月革 命。 十 月革命並不是哪個具體的政黨或者組織領導的,其情形與89年天安門廣場上絕食抗議的學生運動如出一輒:烏合之眾蜂擁而起,最後運動的方向就由高音喇叭裡面 那個最激進的聲音來主導了。當時,在俄國聖彼得堡的各種集會上演講辯論聲音最大的那個人就是列寧,他以激進的思想、鋒利的言辭、動人心弦的感染力,最重要 的是喊出了迎合大多數鬧事分子訴求的綱領和政策,徹底征服了講台下面的芸芸眾生,最後烏拉一聲,布爾什維克就當選為蘇維埃的主要政黨,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 義國家就這樣誕生了。蘇共控制了首都和幾個大城市,也就等於基本上控制了全國的政權。其過程雖然翻天覆地波瀾壯闊,時間卻很短暫:十天。 所以說,蘇共的政權不是槍桿子裡面打出來的,而是用嘴巴嚷嚷出來的。因此,為什麼1927年之後的幾年內,中共如此熱心地在兵營搞兵變,在城市搞飛行集會,就不難理解了,當年蘇共就是這麼過來的。當然,其後列強武裝干預蘇俄,托洛茨基(所謂托派的頭目)正經率領紅軍很打了幾年仗,號稱紅軍之父,此是後話。 但是,俄國與中國顯然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國情,在中國的城市裡玩這些花活純粹就是往槍口上撞,連普通市民都不會同情你。俄國的十月革命有很大的自發成分,因為矛盾真的激化到不得不反的程度了,中國根本就沒有。 老毛也遵循中共中央的指示,搞了一個秋收起義。聽起來行動似乎與農民有關,其實只是時間上與秋收季節重合。秋收起義也是一個兵變,其骨幹力量是武昌國民政府(汪 精衛)的警衛團,老毛作為這次起義的中共中央特派員,大致扮演了一個監軍的角色。在起義軍攻打長沙失敗,總指揮盧德銘戰死的關鍵時刻,三十四歲的毛澤東展 現了其梟雄本色,臨危不懼,收攏起義軍餘部,並且在三灣村做了三件具有深遠影響意義的事情:一是軍隊改編,第一次建立了黨軍的模式,保證了中共對軍隊有直 接有效的控制權;二是制定了“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軍規;三是明確了在井岡山建立根據地的方針。 這三件大事中的前兩條,顯然是取經於曾文正公,曾大帥以一介書生統兵,當初就是用鄉土觀念、忠君報國、仁義之師、令行禁止種種手段把農民出身的湘軍打造成一支鐵軍的。最後一條大概是出自老毛年輕時候對於水滸的熱愛,這靈機一動,如神來之筆,無形中產生了“以農村包圍城市” 的中共武裝鬥爭的策略綱領。 三灣整編,是毛澤東個性中英雄主義色彩綻放出來的一個亮點,臨危不亂,敗而不餒。中共領導人中,朱德和彭德懷也具有如此的英雄氣概。朱老總在南昌起義失敗後,其他的中共高層領導人(包 括周恩來)都跑得一乾二淨的時候,振臂一呼:要革命的跟我走!帶領無頭蒼蠅般地散兵游勇就上山打游擊去了,最後在井岡山的山寨之中,入了老毛的伙,號稱 “朱毛”。要知道,老朱在起義時不過是南昌市的公安局長,起義的士兵大都是賀龍的部下,沒有幾個是他的兵,其個人魅力由此可窺一斑。呵呵,老朱曾經有過身 為紅四軍軍長,親自端着機關槍上陣殺敵的經歷,而且這一輩子就從來沒有被槍子撞上過,牛人哪!彭德懷也在平江起義之後,帶領自己的餘部千里轉戰到了井崗山 與朱毛會師,不象其它的起義暴動,一旦失敗,就煙消雲散。 毛澤東的身上另外具有一種特質,他很能與下里巴人混在一起。當時井岡山有一夥山大王,袁文才和王佐。老毛一到井岡山,三言兩語就搞定了這幫人。後來,中共過河拆橋,等到羽毛豐滿,回手就殺了袁王二人,當然,據說不是老毛的意思,這裡不能冤枉他老人家,此是後話。 老 毛最擅長地就是這種小範圍內的高談闊論,天南海北,深入淺出,博引旁證,甭說一夥嘯聚山林的山大王,就是很多老學究都很拜服老毛呢。但是,老毛的講演能力 顯然不靈光,要麼是他的湖南土話太難聽懂,要麼是他的講話太過辨證,正面說說,反面講講,最後反而把主題給沖淡了。記得看過幾張他在魯藝抗大的演講照片, 台下的聽眾明顯一幅不在狀態的表情。 所以說,老毛的成功絕非偶然,能上能下,能屈能伸,絕對不是一個眼高手低之輩。中共第一個割據政權的建立,老毛當據首功。 朱毛在井岡山站住腳之後,中共中央終於醒悟到這是一個很妙的招數,因為不會觸及到現政權的直接利益與痛處,容易生根長葉開花結果。於是賀龍在洪湖,張國燾在大別山(當然,他不是創始人),劉志丹在陝西,鄧小平在廣西,方志敏在江西。。。一波接一波地搞起事來。老蔣當時的注意力放在中原大地上和馮玉祥閻西山大戰上面,結果紅軍慢慢坐大。 等到老蔣收拾完了馮大兵和閻老財,招撫了花花公子張學良,回過頭來對付中共的割據勢力,紅軍就開始打敗仗了。 後 來,中共黨史給老毛貼金說,這是因為王明的人剝奪了老毛的軍事指揮權。這種說法顯然是因人修史,國軍對中央蘇區的第5次圍剿,誰來指揮都是打不過的,老毛 的建議也不過是主力部隊跳到根據地的外面,到外線去周旋。張國燾在大別山就是這麼幹的,結果根本站不住腳,被國軍在屁股後面一直追趕到川軍的地盤川北山 區,四川軍閥寧可容忍紅軍也不願意中央軍進來,這才喘了一口氣。後來,黨史指責張是右傾逃跑主義,指責李德是左傾冒險主義,一事兩讀,實在是很不講理。 紅軍集體大逃亡到陝北的結果,老毛終於如願以償地做了中共的老大。領袖人物地位的建立,看來確實是要經過腥風血雨的考驗。沒有中央蘇區的大潰敗,如何反證老毛戰術的機動靈活?沒有張國燾在川西北草地的仗勢逼宮,如何反襯老毛在生死攸關的時刻,毅然決然壯士斷腕的氣度? 接下來的一手,老毛玩的更是漂亮,張國燾的兩萬多精兵強將在河西走廊,稀里糊塗地被馬家軍打的灰飛煙滅!如果說老毛成心如此,其心機真的是十分陰沉;如果說老毛是無心之作,似乎與他卓越的軍事才幹不相匹配。 西 路軍的覆滅,恐怕永遠成為歷史之謎。當年西路軍的最高軍政首長陳昌浩在失敗前夜,憤恨地對所有的高級將領大發牢騷:要獨自一人回陝北和老毛評理去!言外之 意,中央關於西路軍的電報指示,都是自相矛盾,一會是在河西走廊站腳紮根,一會是向西前進打通與新疆的聯繫,舉棋不定,遂遭覆滅。半路上,陳昌浩卻又想拐 回大別山東山再起,結果稀里糊塗跑回湖北老家待了一段時間,最後才輾轉回到陝北。如果別的人有如此經歷,這輩子的審查就會沒完沒了,但是陳昌浩的境遇卻很 奇怪,雖然一直被閒置高掛,但是也沒有被三審五查,大概是兩不相擾,彼此相安,你不胡說八道,我不與你為難。 無論真相如何,客觀上老毛又是直接的受益者。假如四方面軍會師陝北,以其大過一、二方面兩軍的實力,如何處置張國燾將是一個非常頭疼的問題。搞得不好,四方面軍仍然會在張的率領下,獨闢蹊徑,單獨去打天下了,老毛也就沒有可能樹立起自己在中共的絕對權威。 從1921年起,至1936年止,經過十五年艱苦奮鬥,四十三歲的毛澤東終於成為中共事實上的最高領袖。 此 時中共的前景非常的灰暗,三萬缺衣少彈的武裝,侷促於全中國最後一塊紅色區域--陝北貧瘠的山溝溝里,外面是幾十萬虎視眈眈的東北軍西北軍和中央軍,日子 久了,不被打死也被困死。舉目四望,白區的中共組織喪失殆盡,有組織的活動全部停頓。沒有大功率電台,與共產國際的聯繫早已中斷。 陝 北的窮困是人們難以想象的,即使已經邁入二十一世紀的今天,那裡仍然是中國最貧窮的地區之一。十年之後國共內戰期間,彭德懷率領三萬解放軍與胡宗南在陝北 周旋,為什麼不多添一點兵?要知道那時候全中國解放軍的總兵力可是一百多萬哪!無它,完全是陝北太窮,養不起這麼許多的兵。那時胡宗南二十萬大軍的後勤補 給全部依賴於西安一帶兵站的補給,運輸線拖的老長,軍力的一半以上要用於防守點線上面,所以,老彭三戰三捷消滅了幾萬人馬之後,胡宗南的機動兵力就不比老 彭占優勢了。 剛 剛到達陝北的中央紅軍,為了擺脫不利的局面,一方面對當面的東北軍大力遊說,一方面組織東征,跨過黃河去打閻西山。東征的成果不大,還折損了大將劉志丹, 愁的林彪要帶一支隊伍去陝南打游擊。遊說東北軍的結果,天上掉下一碩大的餡餅,傻袍子張學良發動了西安事變,把老蔣給抓了起來。呵呵,有時候傻瓜也能創造 歷史啊。說笑了,張大少之所以抓蔣不完全是中共的鼓動,主要是他自己有私心,想倚靠蘇聯做西北王。 今 天,恐怕還是有很多人嘲笑老蔣的迂腐,為了一個口頭上的承諾而放棄了對中共的窮追猛打,沒有如同49年渡江前夕老毛不吊斯大林喊停的指令,高唱着“宜將剩 勇追窮寇”,把老蔣攆到台灣去了。其實,阿唐猜想,一定是老蔣和蘇共達成了某種協議:國共合作,蘇聯支持蔣抗日。這樣,就不難理解武漢上空激戰的蘇聯戰機 和新疆至西安公路上忙碌的蘇援卡車了。老蔣也是沒有辦法,1936年的世界列強對於中日爭端,集體袖手旁觀,蘇聯願意出面幫忙,就是一付毒藥也要吃下去 先。 後來發生的事情諸位看官都很清楚,阿唐也曾拽文寫過,總之,中共絕處逢生,從中央政府喊打喊殺的叛軍叛黨,一下子變成友軍友黨,合理合法地在中國的土地上便宜行事了,當然大多數時間是在國民政府打不過日本而扔下不管的地盤上面。 1945年,日本在蘇美兩大強國的一致打擊下,不支投降,一不小心,中國變成了戰勝國。國共兩黨,面臨戰後的勢力劃分和政權定位問題。 當時中國大地上有三方五種勢力,日方:日軍,汪偽和滿洲國;國民黨;共產黨。從戰略姿態而言,日方占據了幾乎全部的大城市、交通樞紐、港口和鐵路線,最為有利;中共的根據地在華北華東與日偽交叉在一起,形勢不差;只有國民黨的主力被壓縮在西南邊陲,非常的不舒展。 國共雙方的軍事力量的對比上,國軍在人數和裝備上都占有絕對的優勢,國軍的人數是共軍的三倍,陸軍裝備大致是共軍的二倍優勢,再加上空軍海軍,因此,總體上,國軍的軍事優勢很明顯。 這樣,一方面中共不大敢主動去招惹國民黨,另一方面國民黨需要時間調整自己的戰略姿態,再加上人心厭戰,誰也不敢率先發難,於是,就有了抗戰勝利之後的毛澤東赴重慶談判之舉。雖然說,國民黨不可能冒天下之大不諱殺了毛澤東,不過,還是佩服一下老毛的膽略。 重慶談判期間,老蔣老毛這兩個撕殺多年的老對手曾經在一個屋檐下住過,而且晨起散步的時候走過一個照面。在這所宅院裡拍下的二人合照中,老毛略壯略高,老蔣面露微笑,恬淡自然,老毛面色平靜,略帶侷促。 那 個時候,老毛大概沒有想到日後真的要與國民黨殺的血流成河,回到延安,已經開始張羅着國共合作之後,未來中共的首府搬到長江北岸的淮安之事,因為那裡距離 南京比較近,便於兩黨協調。是啊,人世間很少有人嗜好戰爭,老毛也不是天生的鬥士。蘇共也對中共施壓:最好建立聯合政府,就象歐洲的法國意大利希臘那樣(當然,後來那些政府中的共產黨都消聲匿跡了,嘿嘿) ,如果打內戰的話,中華民族就有滅頂之災。 斯大林主要是為自己的國家打小算盤,不想因此而引發美蘇之間的衝突,才如此嚇唬毛澤東:兩強在中國土地上大戰起來,原子彈一爆,你們就完了。另外,從國際地緣學角度來看,一個分裂和虛弱的中國顯然比一個統一而強大的中國更符合蘇聯的利益。 因 此,抗戰勝利之後,中共上上下下確實都有馬放南山採菊東籬老婆孩子熱炕頭的想法。後來文革中對劉少奇批判說,在老毛重慶談判期間主持中央工作的劉少奇對國 民黨充滿幻想,犯了右傾投降主義的錯誤。這是非常不公平的。老劉當時做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戰略決策:向北發展,向南防禦。一下子向東北派出了10萬主力部 隊和2萬幹部,手筆相當大。 率先搶占了東北的中共,實際上在未來的內戰中已經占有了不敗的地位。 以經濟學的眼光來說,東北是一個獨立的經濟區劃單位,工業發達,交通便利,農產品豐富,礦產齊備,也就是說,如果封閉起來,東北不需要與外界發生物資上的交流,完全可以自我循環,自我發展。 以軍事角度來看,東北的三面為蘇朝蒙包圍,只有南面山海關一線窄窄的數十公里的通道與華北相連。因此,確實具備紮起口子,在東北稱王的可能性。 國共三年內戰,東北戰場基本上是一個縮影,國軍東北一敗,棋就已經下輸了。 一 開始,老毛是想獨占東北,命令林彪去守山海關。沒有等林彪從瀋陽趕到前線,山海關已經丟了。急切中組織了黃克誠的兩支主力縱隊,去抵擋國軍的進攻勢頭,結 果被國軍一個先遣團用美式炮火一通招呼,土八路在抗戰的大部分時間裡都是打一些韋小寶式下三路的小仗,哪裡見過如此大的陣仗,轉瞬之間,就崩潰了。把林彪 氣得胃病都犯了。 一 路向北潰敗的東北人民聯軍,哪裡有兩年之後解放軍頭號主力四野的威風,幾十萬人被國軍的兩個軍追得向北猛逃,三下兩下,東北的一大半又歸了國軍。一直跑到 四平,林彪抗不住老毛的三令五申,自己也覺得窩囊,於是在四平展開部隊再次正面抗擊國軍的進攻,結果還是打人不過。這一撤,就撤過了松花江。 進 入長春的國軍,受到市民的空巷歡迎:看看,這才是俺們的中央軍,流光水滑,軍容整齊,哪裡是前些日子那些破衣爛衫的土八路能夠相比的?於是紛紛把閨女嫁給 國軍的年輕軍官。今天台灣的外省人中,很多人的母親都是東北人,就是這個緣故。當然,長春人日後也為這個衝動付出了代價,被四野圍困了150多天,餓死了 三十多萬人。(戲言而已,圍困長春不是因為這個原因。編者按。嘿嘿) 接下來,國共在美國的調停之下,停戰熄火。 國 軍小諸葛白崇禧的兒子白先勇曾經撰文說,如果不是停戰令的頒布,林彪軍就完了。阿唐深不以為然。以南滿為例,這裡是中共的偏師弱旅,十來萬人,一直被國軍 壓着打,卻怎麼也收拾不下。因為背後就是北韓,打不過就往後退一退,把傷病員往朝鮮一送,主力暫避鋒芒,從朝鮮補充齊備之後,轉一圈又在別的地方接着干。 北滿的地勢開闊,與蘇聯接壤的邊界更長,國軍在東北就那麼幾個兵,能把林彪怎麼樣? 總之,截至到1947年,國共雙方在東北戰場上呈現相持的局面。 林彪在這一段時間內,幹了兩件大事。一是訓練軍隊,二是穩定後方。 在中共進入東北之後,蘇軍陸續將手中繳獲的日軍軍火移交給了林彪,數量非常龐大,總計可以裝備近百萬軍隊。但是,士兵與裝備的磨合需要時間,軍官對於正規戰爭的理解和學習也需要時間,在東北戰場的初期,林彪軍之所以一敗再敗,就是因為尚處於磨合階段。 正是在這個時候,小個子陳誠幫了林彪一個忙,他把原來滿洲國時期的軍警人員全部下崗回家了。這些人迫於生計,基本上都投靠了中共,繼續吃糧當兵。呵呵,林彪所部一下子就擴張到近百萬人,要人有人,要槍有槍。夏天隔江練兵,冬天踏冰過江襲擾,這就是“三下江南” 的故事。 後 方加緊剿匪,少劍波和白茹的故事就發生在這一時期。鬥地主,分田地,開罪了1%的人,卻得到了99%的人心。那些家裡分了田地的士兵就鐵了心要為共產黨玩 命,不然,國民黨勝了,家裡人也鐵定要遭殃,誰讓你分了村頭張大善人家的大青騾子和二畝上好的水澆地不算,還把人給崩了的?這叫做交了投名狀。 同 時開展新式整軍運動,全軍上下,挖窮根,訴苦水,哭成一團。甚至那些剛剛被俘虜過來的國軍士兵在悲慘氣氛的感召下,一時間也覺得國民黨不是什麼好東西,於 是全軍同仇敵愾,紅了眼睛要去幹仗,這應該就是洗腦吧。不過,這種法術可能持久力差一些,對於環境的依賴性也很大,因此韓戰中被聯合國軍俘虜的前國軍士 兵,大多數在戰爭結束之後選擇去了台灣。 此後東北局勢的演變,基本上就沒有什麼懸念了。 實際上,土改和新式整軍在中共統治區域一經全面展開,國民黨在中國的失敗命運就不可避免了。 四十年代後期的中國是一個落後的農業國,其城市經濟受海外強國控制,依賴性很強,而且僅僅占有中國經濟總量的很小一部分,農村經濟大致上是自給自足型態的自然經濟,對於城市經濟的依賴度很低。因此,抓住了農民,也就等於得到了中國。 此 外,因為那個時候的中國根本不是一個現代意義上的國家,對於社會資源的整合能力很弱,因此,國統區的管理模式是粗放鬆散型,效能非常低下。而中共利用其嚴 密的組織,狂熱的理想,人為打破舊有社會結構後煥發出來的社會能量,最大限度地把自己控制區域的資源整合成為戰時體制。舉個例子,東北戰場戰錦州前夕,幾 十萬大軍從北滿調動到南滿,在重要交通樞紐和主幹運輸線仍然在國軍控制下,沒有人民的全力支援是很難短期內跨過山山水水調動完成的。淮海戰役中,用於後勤 支援的民工有好幾百萬之多,以至於老鄧後來說,我們的勝利是解放區的人民用小車推出來的。 在 國共內戰前期,儘管國軍軍力占有優勢,但是國共雙方的差距沒有大到人力不可抗拒的程度。其精銳部隊是三十九個美械整編師,大致是按照美軍的輕裝水平配備 的,其中部分師團是美日混合裝備的半美械師。美械師的火力強大,機動性強,但是因為受制於中國的道路狀況以及軍火生產水平,並未能發揮其有效的能量,尤其 是專業技術人員的缺乏,造成其後勤補給以及戰場維護效能的不足,因此,只有在東北戰場的前期,發揮了很好的作用,打出了緬甸遠征軍的威風,其它戰場上的表 現乏善可陳,甚至還不如黃百韜日式裝備的雜牌軍出色。那個牛皮哄哄的張靈甫居然扔下重型火器把74師帶到山頭上去打陣地防禦戰,結果叫粟大將給連鍋端了。 簡 言之,就是國軍有了現代化的裝備,沒有現代化的環境,也沒有現代化的人,而且,這種裝備上的優勢沒有大到壓倒性的程度,共軍因而憑藉靈活的戰術,頑強的斗 志,廣大的國土,堅強的後方,最後抵消掉了這種優勢。等到平津戰役淮海戰役雙方的硬件水平相當,甚至共軍反超的時候,國民黨就兵敗如山倒了。 在某種程度上,老蔣是舊中國城市階層的代表,老毛是舊中國農民階層的代表,兩強相鬥的結局是,因為中國是個農業國,所以農村戰勝了城市,嘿嘿。 1949年10月1日,五十六歲的毛澤東站在天安門城樓上,用他那漂泊生涯幾十年而鄉音不改的濃郁的湖南土話向全世界大聲宣告:他成功了,他和他的同志們經過二十八年的奮戰,他們做到了! 同一天,台灣島上暗自神傷的蔣介石在最後一刻,取消了派遣空軍轟炸天安門的計劃,到底是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的正人君子,慘敗之餘也不願做火燒阿房的魯莽項羽。 在無線電波把毛澤東的聲音傳遍全世界之後的日子裡,他的軍隊正在邁開大步奔向中國的四面八方,短短的一年之內,甚至踏上了雪域高原拉薩的街頭,這個從古至今鮮有中央王朝軍隊降臨的神秘之域。 中國在歷經百年積弱的恥辱之後,終於又一次浴火重生,被一隻強而有力的大手統合到了一起,國土遼闊,軍容齊整,萬民歡騰,成為繼大漢、盛唐、蒙元、滿清之後,第五個自信滿滿的帝國,矗立於世界的東方。 我 不知道,那天站在天安門城樓上的毛澤東心裡想了些什麼,在廣場上民眾的萬歲聲中,他是否意識到凡事一體兩面,有得便有失?他是否知道,在他和他的同志以及 他戰死了的同志歷盡艱辛打造一個紅彤彤的國度的過程中,付出的代價不僅有同志的鮮血,還有百姓的痛楚,經濟的殘破,思想的禁錮,文化的踐踏以及仇恨的播 種。。。 滿清皇帝在天安門後的紫禁城內宣布遜位的三十八年之後,中國人民用他們的萬歲聲音迎來了一個全新的皇帝。 3/21/06 1953年,中朝美三方在板門店簽署了朝鮮停戰協定。至此,在三千里錦繡河山的朝鮮半島上綿延了3年時間之久,自二戰以來規模最大烈度最高的局部戰爭的戰火,終於正式熄滅下來。 一直到韓戰已經過去了五十三年的今天,中國的網民們仍然為了這場韓戰是否應該打中國是否真的勝利而吵得不可開交,但是,1953年的中國人民幾乎全體一致地認為打得對打得好打勝了,我們把美國人又趕回了三八線,保衛了我們的家園。 中 共政治局中,毛澤東的同事們由衷地敬佩這個微微發福的湖南騾子,他黑黑濃密的頭髮、旺盛的精力和散漫隨意的舉止,絲毫看不出已經是一輪甲子之人,如果不是 他力排眾議堅持出兵,今天的東北地區不是變成了美軍占領下的游擊區就是抗擊在朝美軍的前沿陣地了。一場韓戰的結果,年輕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獲得了60個步兵 師和近30個空軍師的蘇軍最新裝備,經受了現代化戰爭的戰火洗禮,從一支近代化的軍隊一躍而為現代化的軍隊,中國跨入了世界上屈指可數的幾個軍事強國的行 列。最關鍵的是,這場戰爭大大地改善了斯大林對於中共的觀感,接踵而來的經濟和軍事援助,讓中國快速地擺脫了傳統意義上的農業國地位,在邁向世界工業強國 的道路上迅跑。 截 至到五十年代中期,很多身在高位的中共黨人一致認為這是中共歷史上少有的風調雨順的時期,高層團結,將士用命,人民忠心,城市裡在蘇聯的幫助下建成了 156個工業基地,農村里完成了社會主義生產資料的徹底改造,共產主義的門檻似乎不過是一步之遙,於是,很自然地產生了“超英趕美”的狂熱口號。 以今天的眼光看回去,在這一段中共黨史津津樂道的堯舜一般美妙的黃金時期中,發生了兩件事情,對於中國以及中共的未來影響,意義深遠。 第 一個就是土地改革。中共在全中國範圍內,除開西藏等偏遠地區之外,人為地打破了鄉村的私有制經濟的神聖性,重組了生產資料所有制形式。通俗地講,就是鬥爭 地主富農,分田分地分家產,並且在相當一部分的鄉村中對富人階層實施了事實上的有計劃殺戮。50年代初的土改運動以及同期的鎮反運動中,到底有多少人死於 非命,一百萬人還是二百萬人?大概已經不可考了。 在 中共早期的武裝割據時期,對於紅區和游擊區的地主富農曾經實行了蘇聯實施過的專政手段:肉體消滅,財產分光。這也是老蔣至死都稱呼中共為匪的歷史由來。從 權變角度而言,早期中共的做法有不得不為之的原因,不然,誰會死心塌地地跟你鬧革命?但是,在建立政權之後,仍然大力推動這種急風暴雨式的社會革命運動, 就大有商榷的必要了。 從鞏固中共政權的角度出發,5百萬的軍隊,全民族空前規模的對於中共的向心力,根本就沒有必要對於鄉村的富裕階層實施如此極端的國家主導的專政行為,難道僅僅因為分了田地,他們就敢造反不成? 從 保護生產力的角度出發,凡是農村中的富裕階層,富有的原因不外是祖上遺產、個人勤勞和聰穎,巧取豪奪欺男霸女的惡霸地主不是沒有,但是毋庸質疑,其比例顯 然是少數之少數,否則,社會結構因為違背了大多數人的利益,將會因為其不穩定性而即刻傾覆。呵呵,看官如果不信,盡可以回家去問問家中經歷過那一時代的長 輩,調查調查有多少地主理當殺頭。退一萬步,即使此人該殺,其審理與執行的操辦之人,也不應當是同村的鄉民。這種作法對於我們二千年歷史的封建專制傳統, 只有起到強化的作用。 從 建立現代化國家的角度出發,這是一種對社會進步發展的反動行為,從破壞私有制的神聖性開始,演變到對於少數階層的肉體消滅,最後種下的惡果就是人性的泯滅 和權力的濫用。其後的合作化運動中,農民們不得不放棄自己的土地,選擇加入人民公社這個超現實主義的理想怪胎,土改的前車之鑑,誰還敢說個不字。最後農村 基層幹部的權力膨脹到了除了多吃多占,還可以任意吊打那些不服從管教的農民,情形嚴重到中共要發動“四清”運動來清理這些所謂的變質分子。 從 效果來看,暴力革命就是一柄雙刃利劍:立竿見影,後患無窮。當年,中共在蘇區搞了非常徹底的“打土豪分田地”運動,動員了無數農民參加到了共產主義的洪流 之中,如江西的吉安湖北的黃安,幾乎都是將軍縣了,因此中共理所當然地認為這些地區都是自己人的地盤。於是,1945年初,在日軍發動了打通大陸交通線的 “1號作戰”戰役之後,老毛派遣王震率領一直在延安開荒種地的三五九旅南下前往江西福建的老蘇區去點燃那裡留存的革命火種,順便打算沿路揀揀戰場上的洋 落,收編收編地方武裝。王鬍子遵令率領這幾千人馬跋山涉水萬里轉戰,備極辛苦,誰料想,一路之上經過的革命老區,老百姓看見他們就象看見鬼一樣,根本不予 合作,甚至貧苦農民也迴避他們。何也?當年紅軍在當地鬧革命的時候,徵兵征糧,簡直到了殺雞取卵的程度,分到手的那幾畝地的收成根本就不夠應付的。等到紅 軍拍拍屁股一走人,還鄉團一回來,不僅田地物歸原主,還要搭上若干利息。結果,王震的部隊轉來轉去,一片根據地都沒有搞成,後來,被迫北上,在河南入了李 先念的伙。最後國共內戰一起,中原突圍之後,王鬍子帶領他的部隊又回到了延安!嘿嘿,算起來,這王震還經過兩次長征呢,也是一個奇人。 第 二個是“高饒事件”的爆發和處理。高是高崗,饒是饒漱石。饒漱石為人謹小慎微兢兢業業嚴於律己,人稱“苦行僧”,並不是一個很招人喜歡的人,高崗則是一個 極富爭議的人物,性格色彩極為鮮明,一直到今天還是難以定論。他手下的幹將馬洪,80年代曾經任職國務院經濟信息中心,也算是個一言九鼎的人物,當年阿唐 求職無門,曾經拜訪此老,沒有見着馬老,大紅牆裡出來個秘書與青年阿唐攀談,問某可否搞到東北山林里的新鮮山參?山參的沒有,工作的沒有,不然的話,今天 擺的龍門陣或許還可以透露若干內幕,嘿嘿。 話 說當年老毛率領一方面軍擺脫了四方面軍的潛在威脅,走出草地,在甘肅哈達鋪獲得國民黨的一張舊報紙,言及陝北有共匪劉志丹和徐海東部活動,大喜過望,原來 設想前往內蒙接近蘇聯的設想暫且擱置,一溜煙地徑直奔往陝北。到達陝北的中央紅軍大概有6千多人,破衣爛衫,疲憊不堪,遇到的劉志丹高崗部,人數不多,三 千來人,但卻是地道的陝北地頭蛇。老毛骨子裡面的草莽氣質,一下子就征服了這兩個後生之輩,尤其是高崗,馬上就對老毛服氣的不行。寫到這裡玄幻一下,如果 換上周恩來率隊而來,以他溫和的性情,彬彬有禮的風度,大概不會如此之快就能折服這兩位已經獨當一面很久的諸候大員。總之,陝北的紅軍毫無二話地接待了落 魄的中央紅軍,並且自覺自愿把自己手下的隊伍納入到了老毛的指揮體系之中。 其 後,劉志丹戰死,高崗成為了陝北紅軍的一面旗幟,老毛非常欣賞這個粗曠的陝北漢子,不僅僅是因為他的直率他的忠心,而且也因為他的能幹。不然的話,當時在 陝北迎接中央紅軍的還有紅二十五軍團的徐海東部,徐把自己手中的全部大洋都接濟了中央紅軍,連個眉頭都沒有皺一下,不可謂不忠誠,但是其後並未獲老毛重 用。當然,也有人說是因為徐大將體弱多病的緣故,嘿嘿。 老實講,我對這個動輒在萬人大會上講什麼“我們有些同志的小資產階級尾巴就象XX,動不動就翹起來”的魯莽漢子,也是頗有好感,在共產黨專制體制下淹滅的人性,在高崗的身上卻屢有閃現。比如,他曾經毫不顧忌地亂講什麼“陝北救中央”之類犯 諱忌的話,開政治局會議的時候,猛磕瓜子,隨便吐皮,甚至飛濺到旁邊人的身上而不察。高大麻子不僅個性張揚,而且非常的花心,但是從來不曾聽說過他倚仗權 勢來硬的,都是在社交場所上勾三搭四,牛人哪。另一方面,高崗在東北做了近10年的東北王,工作幹得相當出色,甚至在群眾集會上,有人喊出了“高主席萬 歲”的口號。從林彪到彭德懷對他的印象都非常好,要知道,這兩位也都是眼高於頂的人物啊。 在 韓戰結束之後,老毛為了加強對地方的控制,來了一個“杯酒釋兵權”,調動了各地方大局主管軍民的五大節度使進京任職,西南局第一書記鄧小平任政務院副總 理,華東局第一書記饒漱石任中央組織部部長,中南局第二書記鄧子恢任國家計劃委員會副主任和政務院財經委員會副主任,西北局第二書記習仲勛擔任中宣部部長 和政務院文化教育委員會副主任,東北局第一書記高崗則擔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兼任國家計劃委員會主席。建國初期,國家的主要經濟職權集中在計委,因此國家 計委直接受國家主席領導,有“經濟內閣”之稱,陳雲、鄧小平、彭德懷、林彪、饒漱石、彭真、薄一波等都是其中的委員。由此,高崗在黨內的地位一躍成為毛、 劉、周、朱之後的第五號人物,號稱“五馬進京,一馬當先”。 後世之人總是想不明白,高崗與饒漱石這兩個個性完全不同的人,為什麼會走到了一起,他們兩個在歷史上毫無淵源可尋。我猜想,大概起因是來自老毛對二人的重視,從五馬進京的人事安排來看,高饒是掌握黨政兩方面的實權人物。 黨 史的結論是兩個人利慾薰心,打算取劉少奇而代之。這話不錯,事實上他們兩個就是這麼幹的。高崗出面找了很多人談話,如林彪、彭德懷、陳雲、鄧小平等實力人 物,矛頭表面指向劉少奇手下的大將鄧子恢,其隱含的意思則是:劉少奇不行,右了,要下來。但是,打死我也不信這是高饒兩個人的自發行為,很顯然,有老毛的 意思在裡面。 建 國伊始,劉少奇在天津就發表了一個“資本家剝削有功”的觀點,大意是資本家固然占有了相當一部分的剩餘價值,但是他們有效率的經營行為對於整個社會的進步 是起到了促進作用。以共產主義的基本原理來分析,劉少奇的言論是非常地大逆不道。但是,劉也有自己的理論體系作為依據:現階段的中國是新民主主義時期,共 產主義那套理論暫時還用不上。 在這點上,老毛認為劉少奇右了,再加上劉對於合作化運動的態度是:先機械化,再集體化,與老毛超英趕美的戰略設想相去甚遠,因此,要麼是真想換馬,要麼只是想給劉施加一些壓力,老毛顯然是對高崗說了些什麼,至少是暗示,不然,高大麻子膽子再大,也不敢如此囂張地公然倒劉。 但是,沒有想到高饒活動的結果是,除了林彭有些附和之外,其他人都不大感冒,劉系人馬更是反戈一擊,鄧小平這個局外人甚至跑到老毛那裡去打了小報告。 老 毛一見眾怒難犯,就拍拍屁股去了杭州,留下劉少奇在北京牽頭組織對高饒的批判,罪名是反黨聯盟。我靠,高崗反的是劉,不是共產黨耶!會議上說了些什麼,只 有日後等待中共秘密檔案解密了。不過,我猜內容和形式與日後由李銳披露的廬山會議記錄大致一樣吧,無非是陳芝麻爛穀子,歷史舊賬,個人恩怨,互相揭短,發 泄不滿,上綱上線,最後還要逼着你自己承認錯誤。 這是共產黨內部政治和組織生活不正常的開始,是一種極端惡劣的作法,完全是以勢欺人,以眾擊寡。高饒的作法實在無可厚非,如果不在會議前交換意見,如何給正式的會議擬定議題和主調?當年老毛在遵義會議前不就是這麼做的麼?高饒事件,種下了廬山會議和文化革命的惡果。 高老弟百口莫辯,一氣之下,尋了短見,而且是try了兩次才成功,可見尋死決心之大。 老毛獲知高崗死訊,據說非常生氣,認為高麻子沒有出息。 讀史至此,往往忍不住想起李自成看到被崇禎砍掉一條臂膀的長公主時說的那句話:上太忍! 難道老毛真的是鐵石心腸的人嗎?從對老毛的回憶文章知道,他是一個感情極為豐富,常常在看戲的時候淚流滿面,路遇倒臥路旁的可憐窮人也心疼的不行,文革中受到打壓的造反司令蒯大富抱着他哭訴的時候他也陪着落淚。。。為什麼對於殘酷的黨內鬥爭卻處之泰然無動於衷呢? 這 個大概要追溯到斯大林時期對於蘇共的整肅。二三十年代,為了爭奪和鞏固自己在蘇共的領導地位,斯大林瘋狂地在蘇共和紅軍內部清除自己的政治對手,寧可錯殺 一千也不放過一個,手段殘酷之極。中共作為蘇共的兒子,也受到極大的波及,三十年代初的紅區,共產黨自己殺自己人,比國民黨還能幹,因為殺的都是自己的骨 干。凡是與自己意見相左觀點不一致的,當自己權力夠大時,就有可能將對方殺掉。幾乎所有的中共高層基本上都有過這一經歷,不是被整就是整人,包括老毛本 人,除了黨史中常常提到的在中央蘇區被王明的人所整肅,剝奪了軍權,長征前險些被拋棄在蘇區的被整經驗,此前,老毛因為自己主導的蘇區肅反,波及過大,險 些造成了“富田兵變” 。 無論老毛們心中是否真的認為這是革命過程中的一個不可或缺的過程,一個不得不付出的代價,最終造成的後果就是,對於自己同志的生命毫不重視,凡事只要與所謂的路線鬥爭沾上邊,那麼人性就被拋到九霄雲外去了。 為什麼從五十年代中期之後,老毛在經濟建設的思路上一直快於他的同事們呢? 這 其中有一個很大的原因是斯大林的去世。蘇聯是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共是全世界共產黨組織的龍頭大哥,有為老子黨的稱呼,斯大林當仁不讓是國際共產 主義運動的領袖人物。老毛對於斯大林的感情是複雜的,愛恨交加。當年在井岡山的時候,老毛以中央蘇區的創始人的身份居然被王明一夥二十多歲的小年輕整得很 慘,不是因為這“二十八個半布爾什維克”有多大的能耐,而是站在他們身後的斯大林的緣故。雖然,斯大林最後接納了毛澤東,但是十幾年來,對中國的事情依舊 指姬氣使,多有干預,老毛領導中共在與日本人周旋、與國民黨爭天下、與美軍在朝鮮血戰的過程中,凡事仰仗斯大林撐腰的地方太多,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 斯 大林一死,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領頭羊似乎很自然地應該落到了毛澤東的頭上:二十八年艱苦卓絕的奮鬥歷史,幾乎獨立推翻現政府奪得了政權的赫赫武功,代表社 會主義陣營與資本主義陣營在朝鮮戰成平手,世界上第二大的社會主義國家。。。但是,中國與第一大的蘇聯相比,無論是工業產值、技術水平還是生產資料所有制 的形式,方方面面,相去甚遠。即使老毛本人真的被兄弟黨推舉成為大家的領袖,恐怕也是名不副實,最起碼的,小兄弟要求一些施捨,貧窮的中國也是無能為力, 如何能夠服眾呢? 就 在這個當口,斯大林身後的三駕馬車之一的赫魯曉夫脫穎而出,成為蘇共事實上的領袖。要麼是老赫打算以清算斯大林路線來鞏固自己的地位,要麼是真的認為和平 競爭才是今後世界發展的方向,人道與理性才是共產黨人應該具有的品德,總之,他在蘇共二十大公開對斯大林進行了批判,一時間,震驚了世界上大大小小的共產 黨組織。 為 了壓制蘇共黨內的不同聲音,老赫盡其所能對中共示好,他加大了對中國經濟建設的支援力度,把原來中蘇合營的企業中的蘇聯股份全部送給中國,幫助中國建立原 子反應堆,歸還旅順口海軍基地,廢除《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的《秘密補充協定》,提高人民幣對盧布的比值,甚至在中國大躍進後的大饑荒中向中國提供糧食 和食糖的援助。另外,他在與老毛的交往中,儘量降低自己的身段,千方百計滿足中國黨的民族自尊心。 這 樣,老毛內心深處做國際共運大哥的潛意識在新的形勢下逐漸膨脹起來,開始把自己獨創或者總結的理論,諸如武裝奪取政權、農村包圍城市、統一聯合戰線等等向 世界上的大小共產黨組織推銷。但是,人窮志短,是顛撲不破的真理,吃着別人,花着別人,如何能夠理直氣壯地吆三喝四,於是,加快社會主義建設步伐,在一個 不太長的時間內,趕上和超過蘇聯,就成為老毛日思夜想的目標。 中共建政前幾十年來的奮鬥史,迥異於蘇共曾經走過的路,如果能夠在和平建設時期,探索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路線,多快好省,馬兒不吃草卻還跑得好,那該有多妙啊!到時候,中國就是名符其實的共運老大,煌煌華夏,四方來朝。 因此,五十年代中,老毛對合作化運動的急切熱衷,對劉周主張的平穩持重的經濟建設的指導思想的批評,就不奇怪了,他着急,他恨不能一步就蹦到共產主義天堂。按照這個思路一直發展到最後,一手促成了千古笑話的大躍進運動。 古人云,青出於藍而於藍。這話一點都不假。中國這個蘇聯的學生總想快馬加鞭竄到蘇聯的前面去,結果餓死了上千萬的中國人;紅色高棉這個中國的學生更是一步到位消滅了商品經濟,屠殺了上百萬自己的子民和同志。這就是二十世紀偉大的社會主義實驗運動的典型結果。 在建國十年不到的時間裡,原來好到恨不能穿一條褲子的中蘇兩個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居然吵架吵到不可開交的程度,這其間到底發生了什麼呢? 事 情還是要回到老赫對斯大林的批判上去。老毛的顯然是對斯大林不滿的,但是老赫對斯大林的鞭屍卻讓老毛感到很疼,因為他與斯大林之間具有很多的共同性,這倒 不是因為兩個人的品質有多壞,而是共產黨專制體制下所有黨魁的必由之路。所以,中國黨對於斯大林的批判,表示了極有限度的支持。這就成為了兩黨之間的一個 心結。 老 毛說到底是一個粗魯的農民,在老赫面前又想要東西又想充老大,心理難免不平衡,因此,不自覺地在行為舉止上怠慢老赫,比如說在游泳池邊會見不會游泳的老 赫,聊上一會兒,游上一會兒,讓老赫尷尬不已。兩人之間的談話,老毛也經常是以上臨下的姿態,對蘇共的作法說三道四。如果說,老赫即位之初,為了平息內部 的爭端,不得不受老毛的氣,等到羽翼豐滿,就不會永遠甘於做小弟了。再說,老赫本質上也是個粗人,否則,就不會出現與尼克松玩了一個劍拔弩張的廚房辯論 了。 其 後,老赫悟出了地球村的概念,認為要用和平競爭的手段打敗資本主義,戰爭不是選項,那意味着世界的毀滅,於是主動與美國搞緩和。我對老赫這人很佩服,戈爾 巴喬夫在90年代初玩的花活,老赫在50年代已經想明白了,不愧是歷史的先驅者,可惜生得早了些,觀點超前了些,沒有為當時的蘇共普遍接受。 同 期,中國的大躍進也搞得如火如荼。於是,老毛認為老赫變修了,向資本主義投降了,老赫認為老毛髮瘋了,左傾幼稚得可笑。就這樣,兩黨開始了理論大辯論,中 共連續向世人公開發表了著名的“九評”,對於蘇共在後斯大林時代的路線來了一個算總賬。蘇共同樣也不客氣:吃着我的喝着我的,還要罵我,於是也是口不擇言 對中共的大躍進運動給予了批判。 一來二去,兩黨之間的激烈爭論最後導致了兩國關係急劇惡化,到1959年底,蘇聯撤銷了對中國的全部援助項目,兩國之間的關係降到了冰點。 說 句實話,我可以理解老毛髮動大躍進和文革的動機,唯獨對中蘇交惡不理解。按理說,老毛也是一個很實用的人,當年抗日的時候都知道要審時度勢,整明白什麼是 主要矛盾,為什麼到了五十年代就傻到了一定要把中國擺在世界兩大強國的對立面呢?難道國際共運領袖的位置就具有如此之大的吸引力? 看 來,還是沒有被逼到生死存亡的死角,等到60年代末被蘇聯的百萬大軍壓迫的喘不過氣來的時候,才不得不祭出了實用主義的法寶:與美國眉來眼去了。結果,歷 史驚人的重演,越南人又不幹了,與當年中國對於蘇聯與美國搞緩和的反應一模一樣!嘿嘿,好玩吧?還沒有完哪,等到70年代末中國拋棄了毛澤東的路線,阿爾 巴尼亞人又不幹了!如果說越南人跟中國老大姐治氣還有蘇聯老大哥可以依靠,歐洲最貧窮的阿爾巴尼亞的反應簡直就是莫名其妙,主義真的就能當飯吃麼? 看來,不可理喻的不僅僅是毛澤東,凡是信奉了共產主義理念的國家首腦,多少都有些走火入魔。 大躍進的惡果在59年就看出來了,樹砍光了,人累倒了,莊稼爛在地里沒有人收,公社的存糧被敞開肚皮猛吃的社員們吃光了。居然現在還有人為大躍進辯解:積累了工業化的經驗!我靠,這與老毛當初為自己的辯解如出一轍:儘管交了學費,可也鍛煉了隊伍。 因此,老毛召集中央大員齊聚廬山開個神仙會,讓大家發發怨氣,回去之後,給全黨全國的大躍進運動降降溫,文武之道,一張一弛麼,老毛的辯證法學的極好,天生的研究易經的腦袋。 但是,小組討論中的怨氣之多,遠遠超出了老毛的設想,尤其是彭德懷的萬言書中提到的“有失有得”,簡直就是跟老毛在會議開始時定下的主調“成績很大,問題不少”唱反調。但是,最讓老毛感到不安的是,來自不同背景的反對聲音,彼此之間的觀點是如此的相象,基本上是對大躍進持否定態度。國內的來源有軍方第一人彭德懷,前中共首腦張聞天,自己的前任秘書周小舟和現任秘書李銳,國外有赫魯曉夫以及東歐一幫子小兄弟黨,如果將這些現象聯繫在一起,裡應外合,上下其手,有綱領,有理論,有軍隊,外有奧援,內有群眾基礎,問題相當嚴重。 於是,幾個晝夜不能入睡的毛澤東,在風景秀麗的廬山之巔,展開了對黨內反對聲音的猛烈反擊。會議開始時定下的反左基調,來了一個180度的大轉彎,變成了反右。 感謝李銳,這個目前瀟灑於體制內外的老人家,他大致忠實地記錄了當年廬山會議上發生的一切,讓後人有機會一覽毛澤東梟雄本色的一個側面:潑皮。 老 毛的講話一開始是推卸責任,東拉西扯地說大躍進是群眾擁護幹部用命,如果說是狂熱性,也是大家夥一起發了瘋。接着就是犯了錯誤之後的一貫說法:鍛煉了隊 伍。然後就扯到南北朝時期的斛律金,說他大字一個不識,卻做了《敕勒歌》,老農不懂政治經濟學也可以學。這是反擊張聞天說他不懂經濟。又說如果人家提意 見,要硬着頭皮頂住,不可動搖,那些潑冷水的都是右派分子。最可笑的是說,如果報紙只提工作中的錯誤,天天登載都會登不完的,結果必然是政權垮台。接着又 說了一句狠話:“那我就走,到農村去,率領農民推翻政府。你解放軍不跟我走,我就找紅軍去,我就另外組織解放軍,我看解放軍是會跟我走的。”這是對在座中共高層赤裸裸的威脅:大家看着辦,如果不支持我的作法,我毛澤東就重打鑼鼓另開張。 在撩下重話之後,又為自己提倡的大煉鋼鐵和大辦人民公社開脫責任,“人民公社好”是 隨口對記者講的,最後政治局決議大辦公社,那也是人人舉手,人人有份。又說,小資產階級狂熱性的錯誤馬克思也犯過,天天想着歐洲革命快要來了,人無完人 麼。最後因為責任的歸屬問題動了感情,忍不住揭了彭德懷的痛處:“始作俑者,其無後乎。我無後乎?中國的習慣,男孩叫有後,女孩不算。我一個兒子打死了, 一個兒子瘋了,我看是沒有後的。”當年老彭因為毛岸英死在朝鮮之事,一直感到對老毛愧疚萬分,這是他老館子的軟肋。 在定下了彭德懷幾個人是右傾錯誤的調子之後,老毛以這麼一段話結束了自己的講話:“我勸同志們,自己有責任的,統統分析一下,不要往多講,也不要往少講,都吐出來。無非拉屎嘛,有屎拉出來,有屁放出來,肚子就舒服了。今天不再講別的,因為還要睡覺。你們要繼續開會就開,我就不開了。講了好久?不到兩個鐘頭嘛。散會!” 皇 帝退下之後,大臣們的表演就精彩了,大家的動機可能很不相同,個人恩怨,權力之爭,觀點差異,隨波逐流等等,不約而同地對準老彭開火。這些都是中央政治局 委員一級的人物啊,說出來的話語惡毒至極,充分展現了人性惡的一面。唯一的例外就是朱老總,不疼不癢數落了幾句,事後還被老毛奚落一通:隔靴搔癢。另外一 個人表現也不錯,他就是軍中的二號人物林彪,他出面澄清長征中他寫的那封建議老毛把軍權交給彭德懷的信與彭無關。林彪在會議中的表現不比其他人更瘋狂,按 理說推倒老彭對他來講好處多多。 廬 山會議的結果,彭德懷黯然退出了中國的政壇;毛澤東以自己的威望和霸道取得了完勝:我錯我說錯,豈容他人置啄;中央大員們也鬆了一口氣:黨還是黨,主席還 是主席,大家依舊可以繼續原來的生活,不同的是,彭德懷換成了林彪。但是,中國的百姓們卻為此付出了千萬人的生命代價。 三年之後,劉少奇這個一臉嚴肅的虔誠的馬列主義的信徒對毛澤東說“人相食,你我是要上史書的”時候,是否還記得當初廬山會議上他義正詞嚴對彭德懷講的那句話:如果毛澤東能夠反,我早就反了,輪不到你!如果他和他的同事們有彭德懷一半的勇氣和道德責任感,歷史的大劇就不是這樣上演的了。 後 來,老毛又為千萬人餓死的人間慘劇為自己開脫:廬山會議本來是要糾左的,彭德懷說,延安整風你操我四十天娘,今天我操你二十天,不成?!這一操,就把會議 的方向給搞偏了。我靠,不是老毛出於維護自己的面子、威信和權力結構的穩定的目的,對彭德懷的萬言書斷章取義上綱上線,其後,中央大員們異口同聲地對老彭 落井下石,老彭怎麼會一怒之下爆出那個著名粗口?! 從 來自基層的緊急報告中,毛澤東獲悉農村出現了大面積餓死人的現象時,最初的反映是不敢置信,派出了以自己的秘書田家英為首,自己的衛士為骨幹的大內調查 組,下到農村去親自取證調查,得到確認證實之後,不得不在中央高層下了罪己詔,退居二線,由劉少奇接任國家主席,老毛自己不再過多直接干預具體的中央工 作。 劉 少奇這個人的確有兩把刷子,延安的“七大”,他率先提出了毛澤東思想,呼籲全黨團結在毛澤東的周圍,那是因為他認為戰爭年代黨與軍隊事實上的山頭林立,一 定要以鐵腕的獨裁專制手段統合全黨的力量對抗實力強大的國民政府;建國之後,他的種種舉措,大致也是符合其時的國情。總的來說,他是一個為人嚴肅,做事認 真,勤於工作,敢於面對現實,不拘泥於本本主義的人。以至於老毛自己都調侃說:三天不學習,趕不上劉少奇。 實 際上,無論是學術水平、思想深度、獨創能力和個人魅力方面,劉比毛相去甚遠,大體上是一個資質平平的人。他不多的著述之一的“論共產黨員的修養”,味同嚼 蠟,我從來沒有完整地讀下來。但是,劉的能力與表現,恰恰滿足了中國當時的需要。五十年代的中國要的不是一個具有雄才大略的英主,而是一個謹小慎微兢兢業 業的守成君王。那時的中國剛剛被中共的大手牢牢地整合在一起,又儀仗強而有力的組織力量,在不傷筋動骨動盪騷亂的情況下,對於整個社會結構進行了重組,內 有勤勞質樸的中國百姓的鼎力支持,外有蘇聯的無私援助,可以說是歷史上少有的黃金時期,只要不獨出心裁的瞎折騰,誰來干都行。 民主國家在這一點上,其實通過民意已經做出了正確的選擇。如領導英國贏得二戰勝利的丘吉爾,領導法國抵抗運動堅持到二戰結束讓法國混進了戰勝國席位的戴高樂,在戰後的選舉中雙雙落敗。和平年代建設時期的國家首腦不能過於英武,否則難免會做出踐踏民意的舉動。 就 是在這一時期,與劉少奇毫無淵源的鄧小平卻與劉越走越近,最後居然隱隱形成了劉鄧路線的局面。按照歷史淵源來說,鄧小平絕對是老毛線上的人,早在井岡山時 期,兩個人就曾經一同被打倒過,建政之後,打高饒、反右、反擊教條主義、反冒進、推動大躍進、九評批蘇共等等,鄧小平始終跟老毛走的很近。大躍進失敗後, 兩個人共同主持中央日常工作,身上肩負的責任開始把劉鄧二人綁在了一起,從此開始形成一種鄧小平主導的書記處與劉少奇領導的政府之間的密切合作關係。歸根 結底,還是因為兩個人的行事風格都很低調很實際,沒有那種天降大任於己任的不凡使命感,有着普通人之間的共同語言。 老 毛的威信,在61年的七千人大會上,跌到了最低點,劉鄧兩人都對大躍進提出了批評,劉少奇甚至對於老毛關於一個指頭和九個指頭的辯解,直言不諱地批評說, 是倒三七開,錯誤七分,成績三分,沒有什麼天災,只有人禍。最後,老毛不得不半遮半掩地做出了自我批評,這在老毛的一生中,是絕無僅有的事情,他的倔強和 嘴硬是出了名的。 劉鄧周在第一線主政的第七個年頭,大饑荒後的第四個年頭,老毛髮動了文化大革命。 對於老毛髮動文革的動機雖然眾說紛紜,但是大致上可以分為兩類:反修防修和大權旁落。 我個人分析,老毛髮動文革的最初動機是“淨化思想,純潔隊伍”。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促使他產生了這種想法,一個來自國際,一個來自國內。 前 者是因為老赫對於斯大林的批判,導致老毛對於老赫的印象極為不佳,因此其後老赫出台的和平競賽論,無論是出於競爭國際共運老大的需要,還是個人的好惡,還 是真的準備捍衛共產主義理論的純潔性,總之,老毛堅決反對,並且認為,蘇共變修了,社會主義發展到了一定階段,就會在共產黨內部自我變質自我異化,並且產 生資產階級的代理人,老赫就是一個典型。 後者是第一線上的劉鄧周陳對於經濟結構的調整,大幅度地降低農村經濟的集體化程度,老毛感覺長此以往,必將導致全黨向修正主義傾斜,而農村基層幹部在缺乏權力制衡的體制下暴露出來的人的自私與權力的濫用,一個個活生生的例子也不斷強化着老毛的觀點:流水不腐,要不斷革命。 因 此,從大躍進的災難中恢復不久,老毛就不斷敦促他的臣子們要以階級鬥爭為綱,注意新形勢下的新動向。而劉鄧一幫子人卻基本上採取把老毛供起來的辦法,你說 你的,我干我的,儘管不是完全意義上的陽奉陰違,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偷工減料,加進自己的東西,淡化老毛的左傾思想。最後因為清理農村基層幹部的腐敗 問題的“四清”運動逐漸逼近了大躍進中三面紅旗正確與否這一底線問題,讓老毛終於忍無可忍,皇權和相權之間的矛盾,達到了空前緊張的程度。 萬 般無奈之下,老毛只有依賴自己的老婆,在文化口上打開缺口,而且不得不首先是在上海地區發難,因為北京已經是“針插不入水潑不進的獨立王國”。因此,從運 動一開始,老毛就不是把重點放在什麼破四舊上面,那不過是發動群眾的一個幌子而已,當然,因此造成了中國文化上的巨大損失,卻是老毛始料不及的。老毛的本 意是想人為的造成戰爭年代的那種全民動員的形勢,用革命的烈火燒一燒這些“走資本主義的當權派”,期望他們“繼續保持革命戰爭年代的那麼一股勁,那麼一種 拼命精神” 。 因 此,我本人不能同意很多人主張的文革起因的奪權說,以毛澤東當時的威望,一言九鼎,真的想要重掌權柄,實在是小菜一碟,根本就不用大費周章地折騰一遍:先 把國家機器整垮,再重建。總的來說,老毛是一個不耐煩經手具體事務的一個人,他並非對於一二線的工作模式有什麼不滿,儘管他不過問中央具體的日常事務,但 是大的舉措都是要經過他的首肯才能實施的,再加上有林彪這個心腹愛將執掌軍隊,他完全有信心控制全國的局勢。他最初的目的就是想讓那些不怎麼聽從他的指令 的新中國的官僚們清醒清醒。 但是,不論老毛髮動文革的初衷如何,運動發展的實際歷程確實是一個奪權與重建的過程。 首 先沸騰起來的紅衛兵運動,其規模,其熱情,其綻放出來的異端邪說的思想火花,讓老毛興奮不已。毛澤東是一個不習慣循規蹈矩的人,他對一切新鮮事物都有着濃 厚的興趣,小將們的對於改造社會的渴望、衝動以及對於權勢無所畏懼的精神,毛澤東仿佛終於找到了一個一勞永逸地解決革命黨人入城之後暴露出來的“共產黨變 國民黨”問題的根本方法:用群眾運動的烈火周期性地鍛煉官僚機構。因此,在運動的初期,他傾注了極大的熱情投身於其間,先後八次接見狂熱的青年們,不停地 為運動的烈火增添燃料。不知道站在天安門城樓上向小將們揮手時的毛澤東,望着眼前被他親手點燃的群眾運動的烈焰,心中會不會湧起這樣一個念頭:好一棚大煙 火啊!呵呵。 文革緣毛澤東而起,毛澤東從文革中汲取着思想靈感。他開始嘗試用這種方法改造甚至拋棄他的官僚隊伍,期望能夠再現當年解放軍入城時的萬民歡騰萬象更新的局面。 文革伊始,劉少奇一夥人短暫地徒勞地抵抗一下之後,早已經土崩瓦解了,“赫魯曉夫”式的人物已經一命歸西了,但是文革卻仍然方興未艾,這是因為,一方面老毛還在興致勃勃地東try西try,另一方面,運動已經慢慢發展到了失控的程度。 在 中國這個儒教文化源遠流長的古老國度,溫文爾雅疏懶散淡一盤散沙的中國人民為什麼爆發出紅衛兵這種激進的社會現象呢?乍看上去似乎撲朔迷離,其實一點都不 奇怪:社會能量在長期專制壓制下的劇烈反彈。這種爆發因為價值取向的單一、信息來源的單薄和社會寬容精神的不足,其力度其烈度很快就達到了社會尖銳對立的 程度,進而造成社會秩序的劇烈震盪,運動的範圍逐漸從在校學生擴展到知識分子、官僚機構和市民階層,最後不得不動用軍隊來出面維持起碼的社會秩序,進而接 管全國的政權機構。 毛 澤東這個運動的始作俑者,恐怕也是身不由主隨波逐流了。他不斷地向運動的前台推出自己的代理人,隨着運動的發展,再一一將他們打倒,首先遭殃的是運動中最 先站出來的幹部子弟,如果他們知道老毛髮動文革的目的就是為了燒燒他們的父母,他們還會做文革的首義分子嗎?接着是老毛從地方緊急上調中央的陶鑄,他顯然 缺乏應有的政治智慧理解追隨老毛的思路。然後是老毛的秘書王力、關鋒、戚本禹,還有他們的手下,造反的司令蒯大富等人,他們理想主義色彩過於濃厚的言行在 遭到軍隊的強力反彈後,不得不被老毛犧牲掉了。最後是軍隊的新貴文革中充當老毛的聯絡員的楊成武,他的問題是久貧乍富過於囂張,招致了林彪的不滿而倒台。 文 革的第四個年頭,遠遠超過了老毛預計的文革結束享受勝利成果的時間表,他主持召開了九大,濟濟一堂的中央大員中,半數左右都穿着草綠色的軍裝,一方面是因 為軍隊代表的比例很高,另一方面是很多人因為軍隊在文革中的地位如日中天,很多身兼軍民兩職的大員們自覺着上軍裝。我不知道坐在主席台上的毛澤東做何想 法,難道文革的目的就是為了把中國變成一個超級軍營? 不, 這不可能是他的初衷,據說他老人家這一輩子就在草莽時期的井岡山胯過兩天盒子炮,從此就沒有摸過槍,他怎麼會喜歡舞刀弄槍的軍隊呢?!這大概就是所謂的人 在江湖身不由己吧,一旦社會結構破壞,社會秩序失衡,在鋪天蓋地的社會大潮中只有見招拆招,過一關算一關,最後全社會的階層統統洗禮一遍之後,站在浪尖上 的就是唯一沒有受到運動衝擊的國家重器軍隊了。 在 軍隊台階下面的是文革中衝殺出來的筆桿子們,毛澤東的嫡傳弟子。他們出力最大,得到的卻不是最多。而軍隊的代表人物林彪又是一個孤傲陰鷺的人,歷來對於舞 文弄墨的秀才們不大放在眼裡。在他們共同的敵人倒下之後,出於權力角逐的本能和意識形態上的衝動,秀才們開始找軍隊的麻煩。老毛出於平衡勢力的需要,自然 樂見其成,不然,至高無上的仲裁權力如何有發揮的場所。 誰 知,林彪卻根本不是一個合格的政治家,什麼韜光隱晦能伸能曲的官場一類的遊戲規則,想到了但是卻做不到,先是收留了秀才隊伍中的叛徒陳伯達,然後在廬山上 借着國家主席的議題對秀才們的軍師張春橋猛批,因為此前老毛用了張春橋起草大會報告而不是陳伯達。結果,老毛大怒,認為林系人馬囂張跋扈,不殺殺威風不 行。於是,借批陳伯達來打擊林彪,希望林出面服個軟,收斂一些。沒有想到林彪卻是一個強相公,死活不肯低這個頭,皇上和皇儲的關係立馬變得劍拔弩張。 老 毛是何許人也,政治鬥爭中,歷來都是緇珠計較眥目必報的主兒,遂滿世界的嚷嚷廬山的那點破事,點着林彪的名字說他犯錯誤了,要挽救他云云,把林彪氣得半 死,想一想前面倒下的老毛對立面們的下場,不寒而慄,一時糊塗,上了飛往北方的飛機,結果運氣不好,折戟沉沙,丟了性命,還搭上了一世的英名。 呵 呵,毛劉破局,很容易理解,治國理念上的巨大差異麼。毛林分手,簡直就是不可理喻。在政治理念上,林基本上是空白,他沒有自己的施政班子和建國方略,他兒 子和手下的小軍官們議論的那些事情,不過是文革前期紅衛兵運動中出現的社會主義反思浪潮的一個繼續,林彪十有八九不知情,不然,以他的精明和細心,反骨反 到這種程度,早就會在軍事上作些準備了,不會只是空軍系統內的一點小動作。因此,毛澤東對於林彪不留情面的打壓很令人費解,如果僅僅因為自己的尊嚴受到冒 犯而龍顏大怒進而要整肅林彪的不恭,實在是胸襟有欠偉岸。而林彪對老毛的淫威抵抗到底的作法也是非常奇怪,難道他還希望毛澤東先來向他道歉不成? 很顯然,毛林在林彪事件中,落得一個雙敗的下場。一個丟了性命,一個折了陽壽,並且在有生之年裡,不斷地反思自己發動的文化革命究竟是對還是錯。 毛澤東已經走了30年,但是他對中國的影響力依舊沒有散去。 中國的出租車上,很多的司機掛上老毛的肖像,取其逢凶化吉的意思,顯然,毛澤東在相當一部分草根階層中的法力還是十分強大。 曾經生活在老毛時代的一些人,仍然對於那個傳奇的社會充滿了留戀與回憶:單一的價值觀,貧乏的文化生活(甚 至很多人都能順口說出某個老電影中的一段台詞,呵呵),相對公平的分配原則,良好的同時也是單純的社會風氣,敢於對世界強國說不的英雄氣慨(代價就是全國 都拼命地深挖洞廣積糧,嘿嘿),更多的是因為自己生命中最好的光陰都獻身到了那一場接一場的社會大實驗中。。。阿唐從記事起,家中正屋的牆壁上就是一個端 端正正的毛澤東畫像,一直懸掛到老父駕鶴歸去。 後文革時代成長起來的年輕人中,也不乏對於毛澤東時代憧憬嚮往之輩,他們沒有經歷過學農學軍就是不學文化的蒙昧,沒有在大饑荒中餓過肚皮(當 然,我也沒有,呵呵),沒有急急忙忙地在兩三年內惡補全部的中學課程(俺初中畢業時還不懂得如何去解一元二次方程,嘿嘿),沒有經歷過沒有玩具的童年和沒 有新衣的少年,當然,更加不可能想象男女交往大多依賴媒妁之言往往第一個男女朋友就是老公老婆的天方夜譚。。。他們的成長過程中,看到的是商品社會中充斥 的種種不公平現象,社會不同階層之間巨大的貧富差異,中國韜光隱晦的現實主義外交方略,因此,二十一世紀的中國,一種後毛澤東主義的思潮在他們中間隱隱地 發酵蕩漾。 對於毛澤東的評價更是眾說紛紜,差異大的離譜。 好人辦壞事說。毛澤東的晚年錯誤是好心辦了壞事,他建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五個統一而強大的國家,因此要過功三七開。 建國有功說。毛澤東如果在建政時死去,他會是一個列寧式的偉人而名垂千古,可惜他老人家建國有過,文革有罪。亂世英雄,治世狗熊。 歷史罪人說。毛澤東領導的共產主義革命是一場失敗了的社會實驗,正是因為他超凡的能力,讓本來不可能成功的共產革命在中國鹹魚翻了身,不然的話,中國在國民政府的領導下,早已經邁入了富強與民主的坦途,斷斷不會發生反右、大躍進、文革種種人為的社會劫難。 革命有罪說。辛亥革命就是一場誤會,革命黨人通過暗殺滿清出洋考察立憲體制的大臣,阻止清政府試圖君主立憲的改良主義的企圖,用暴力革命推翻了中央政權,讓中國陷入了長期的分裂與內戰狀態。百年之後的今天,又重新開始當年曾經走過的道路,開了一個巨大的歷史玩笑。 百年滄桑,俱往矣。不論毛澤東的功過如何評論,他都是一個二十世紀對中國影響力最大的人物,並且毫無疑問將在中國的史籍上與秦始皇、漢武帝、唐高宗、成吉思汗、明太祖一同齊名。 他開創了一個嶄新的時代,直接影響了整整兩代中國人。英雄創造了歷史,他改變了東亞的地緣政治格局。 他自豪地宣稱他所從事的事業可以媲美秦皇漢武成吉思汗,他從不諱言他欣賞秦始皇的專制行為。革命不是請客吃飯,暴力是最直接有效的革命手段。他對倒臥路旁的陌生路人關懷備至,卻對千萬人的生死置若罔聞。他生前的稿費累計過億,身後的子女卻清貧如洗。 毛澤東身後的第十一個年頭,我不忍老父失望陪同他前往瞻仰毛澤東的遺容,那是我今生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見到毛澤東,一個靜靜躺在玻璃罩子裡面的龐大軀體。不論是否出於他的本意,毛澤東似乎將永遠地占據在北京的中心之地,生前身後,享盡了帝皇應有的榮耀。 讚美毛澤東的人們,你們是否在讚美你們曾經的輝煌?或者是祭奠一個不曾有過的烏托邦? 批判毛澤東的人們,你們是否思考過毛澤東現象的歷史必然性?環顧過去的和現在的共產國度,哪一個不是大同小異的澤東們曾經或者仍然風光一時?如果僅僅從人性善惡的的角度去批判毛澤東現象,是否有捨本逐末的嫌疑,歷史難免再次重蹈覆轍呢? 安息吧,毛澤東,但願中國不再需要你了。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09: | 歐陽山甲:宇宙尺度之困惑 | |
2009: | 好一個“西方文明建立在幾何學嚴格的公 | |
2008: | Why 中國大陸學生不回國 | |
2008: | 挫折教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