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stinger:關於“形而上”的隨想
送交者: stinger 2012年06月10日05:47:46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關於“形而上”的隨想(All)

中共給我們熟悉的語言是這樣解釋“形而上”的:

“【形而上學】最初是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一部著作的中譯名,後轉為哲學名

詞,指研究超經驗的東西(神、靈魂和意志自由等)的學問,或用作哲學的別稱。

從黑格爾開始,把形而上學用作反辯證法的同義詞。作為反辯證法的世界觀和方法

論,形而上學認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彼此孤立的,永遠不變的;或者承認有變

化,但是認為只有數量的增減和場所的移動,而且其原因僅僅在於外力的推動。形

而上學否認事物的矛盾,否認矛盾雙方又統一又鬥爭,並在一定條件下互相轉化,

由此推動事物的發展。馬克思主義哲學指出,形而上學的特點是用孤立、靜止、片

面、表面的觀點去看世界,否認唯物辯證法所主張的事物因內部矛盾引起發展的學

說。由於形而上學思想產生的階級根源和認識根源尚未消除,其影響仍將存在並發

生作用。” (人民網[黨史百科] cpc.people.com.cn)

我認為,這句話只有第一個逗號前“可能”是對的(需要查證),其餘都是胡扯。共
產黨的文風是,從來不給出自己理論的出處。這樣一是便利自己隨心所欲地說,二
他們的話根本不需證明。我想談談我理解的“形而上”,留待讀者來判斷我以上的
結論。

從中國歷史上看,中國人對這個問題基本不感興趣,很少人研究,所以也沒什麼人

懂。中國人這方面研究的最高成就,迄今為止,還只有千年前的老子。老子在他
“道德經”開首的半百餘字,就是關於中國人對“形而上”研究的最高精華。以後

歷代,沒有人能超過他,包括最近年代的“新儒家”各位大儒。也難怪,儒家從來

認為“天地”就是極限了,是“不近鬼神”的,所以也不會涉及任何與自然或社會

沒用直接聯繫的問題(見馮友蘭“人生的境界”)。

嚴格地說,老子對形而上的論述,只是一個猜想,沒有論述展開。但老子的猜想和
形而上問題的提出,確是一個天才的哲學起點。因為老子討論問題的角度,可以與
二千年後的黑格爾媲美(黑氏邏輯學開宗明義討論的 das Sein (“存在”)的問題,
與老子討論內容一樣)。

形而上研究的重要,是人類研究真理的手段之一,而且是最重要的手段。我認為,

人類在自己文明的歷史上,用過三種方法探索真理。它們是“猜想,邏輯/理性和科

學”。具體到各個領域,相對應的是,“宗教,哲學與科學”。哲學產生於宗教,

科學又產生於哲學。形而上的研究,是哲學的研究範圍,主要是用邏輯的方法。這

就是西方領頭的今日人類文明源起的古希臘哲學所開創的道路。

在古希臘宗教里,神話流行,並用以解釋人們所看到的自然界。逐漸地,人們不滿

足於緊靠空洞的猜想來解釋世界,而試圖以邏輯因果的方法,來找尋自己周圍世界

的變化的規律,這就導致了哲學的產生。哲學上最早期的爭論出清b在前蘇格拉底時

期,典型的兩大派是“伊利亞學派”和“米利都”學派。他們爭論的主要問題是,

什麼是世界的本源?

世界本源的爭論,是“形而上”研究的第一階段。

米派認為,這個本源是一種物質,水,汽,不定物(flux),等等。這種物質,是構

成一切周圍世界其他物質的基本成分。相對應的伊派認為,恆定或不變,才是世界

的本質。這種不變,只能是抽象的定義,所以是“理”。兩派的發展,到了柏拉圖

和亞里士多德時期,前者被總結為“形式”,後者,“物理學”的研究對象。形而

上學(metaphysics),也正式宣告成立。

這是“形而上”研究的第二個階段。

古希臘時期哲學繁榮的和城邦民主政體,伴隨着最後羅馬人的攻入而落幕。外族的

入侵,不僅使希臘城邦的政體文化藝術不復存在,而且連圖書館和書籍都遭到毀滅。

在後來的千年中世紀中,除了幾個主教們(安社倫,阿愧納等)對上帝的證明外,幾

乎對形而上學沒有什麼根本性的研究和貢獻。直到歐洲人從阿拉伯國家那裡,伴隨
着找
回了古希臘哲學家的著作,歐洲文藝復興從意大利開始,後轉播到整個歐洲。

但必須指出,這些宗教哲學家們,試圖以邏輯的方法證明上帝的存在(本體論的證明
),雖然沒有達到足以令大眾信服的程度,但他們將世界萬物和上帝的關系所作的邏
輯推論,確十分清晰明確。他們的方法,給後代的與宗教有關的哲學家和科學家,
如荷蘭哲學家斯賓諾沙,很大啟發,因為他們開創了一條如何尋找形而上真理的道
路和榜樣。

首先重新燃起對形而上的內容研究的,是法國的哲學家數學家笛卡爾。笛對自己所
學的
知識充滿謬誤,感到不滿,所以開始重新審視自亞里士多德以來,繼承的一切知識

的可靠性。笛的起點和基礎,就是“我思顧我在”。笛通過的哲學研究,得出世界

上最根本的物質,不是一種,而是二種:“心靈”和“非心靈”。根據笛的結論,

後代的哲學家批評他為“二元論”者。笛進一步指出,以前人們關於自然界中因果

邏輯的看法,都是錯的。因為客觀世界根本不存在因果邏輯的鏈條。

笛卡爾對世界根本問題的二元認識和自然界因果關係的否定,是“形而上”研究的

第三個階段。

笛卡爾發現了“心靈”這一物質,是人類哲學史上最偉大的發現之一。笛的“心靈”

既是人類的“思維”。笛對人類思維本質的研究,影響了後來的所有哲學家,意義

十分深遠。他的“心靈物質”的發現,也是現代心理學產生的基礎。

被笛卡爾的發現震動的第一個哲學大家,是德國的康德(he was rudely wakened from 

his “dogmatic slumber”)。康德的深入研究發現,笛的結論是正確的。但如果因

果的鏈條不存在自然界中,難道是人類憑空捏造的嗎?康德開始透射出自己獨特的

哲學眼光。康德認識到,笛卡爾所說的心靈,並不是在人類的□
'7b識過程中無所事事,
而是積極參與到自然界中,根據自然界的規律,方構造出世界的因果關係等範疇。

康稱其這種二者結合的發現為“先天綜合判斷”。“先天”,指的是邏輯或公理的

道路,來源於柏拉圖的“形式”;“綜合”,就是根據“經驗”作為證明的資料,

來源於亞里士多德的物理世界。一切在人類經驗和和語言全稱判斷邏輯之外的事物,

是“物自體”自身,僅僅存在與“彼岸世界”,康德認為,他們是不可能被人類所

認識的。

康德,正確地解釋了形而上的基礎,發現了形而上,和“形而下”的聯繫。康德在

世界本源的認識上,卻依然保存着笛卡爾二元世界的遺蹟。從康德開始,哲學研究
變成了專業化的職業。只有在大學任教和從事哲學學術研究的人,才可能懂得的,
純粹象牙塔里的知識。康德的“三大批判”,以其明晰的語言,深刻的邏輯,使後
來所有的哲學流派都站到他的旗幟之下。相比之下,他的同胞黑格爾,在語言簡潔
和邏輯清晰方面,遠遠沒有康德受歡迎 - 雖然這也許是因為黑格爾自有其超越康德
的深刻邏輯和思維的廣度作造成。

這就是“形而上”研究的第四個階段。

接下來,輪到最聳人聽聞又最臭名昭著的黑格爾(這本身就是個“辯證法”吧?)。
黑格爾哲學的“晦澀難懂”,是眾口一辭。一個人可以將黑格爾背的滾瓜所熟,卻
不明白其真正的含意 - 用他自己的話,這叫“熟知並非真知”。我認為黑格爾的天
才在於二點。

一,他將古希臘哲學家,如柏拉圖,所認為的思辯的最高法則“辯證法”,揭示為
是世界的本質。既一切事物,或現象,的發展變化,其實也都是遵循這一方法(儘管
這與馬克思解釋的“辯證法”是否一回事,是另一個問題)。

二,他將古希臘哲學家,如亞里士多德,首先通過研究語言來尋找“全真”陳述的
方法(三段論),再到自然界這個過程,全部連在一起了。他認為,語言,思維或理
性,自然界:其實“都是一個事物”。這個事物的發展,就象是一顆橡樹的種子,
從小在泥土到長成參天大樹是整個一過程。大樹的偉岸身軀繁枝茂葉,其實在早在
“橡樹的種子”里就已經“規劃好了”。就像人類的基因一樣。這個“基因”,黑
格爾叫他“理性”。種子入土後,並不必然會長成大樹,還受周圍空氣土壤濕度等
自然因素的影響 - 這就是“時空的偶然性”,也就是“現象”。所以,理性首先是
“潛在”在世界中,然後到“現實的世界”,然後就進入了他的範疇所規定和適用
的範圍。亞里士多德提出過十個哲學範疇,康德提出過十二個哲學範疇,黑格爾提
出了比康德更多的哲學範疇,如“質,量,度”等等。黑格爾所以稱自己發現的理
性為“世界的精神”。

順便提一下,西方哲學的發展,有兩條主線:形而上和經驗。我這裡主要是勾劃了
前一條,所以不是西方哲學的全部。

可笑的是,青年馬克思不懂黑格爾的本意。他除了學了黑格爾,還師從了一個沒有
名氣的哲學家,費而巴哈,學了些唯物論。馬克思就把二者揉在一起聲稱,要將黑
格爾的辯證法“頭腳倒置”,並提取僅僅“合理的內核”。這就是中共自吹自擂
“馬克思偉大”的來源。在學術上,黑氏難懂,似乎僅憑這一點,也不該責怪青年
馬克思。但他用自己不懂的學術,“忽悠”了半個世界一百多年,挑動了多少暴力
和造成了多少生命的喪失,至今還在困擾着中國人。在政治和社會領域,馬克思給
世界造成的災難,遠在希特勒之上。

黑格爾超越了康德,解決了康的“物自體”問題,也解決了從迪卡爾以來哲學關於
世界本源的二元解釋。黑格爾因此在人類文明的先導哲學上,立下了繼古希臘三傑
後,最偉大的人類思想的里程碑。因為黑格爾的哲學如此龐大無所不包,使其不符
合從笛卡爾以來西方知識份子建立的“分析”方法的傳統,所以絕大多數人都不懂
他的哲學。加之他的語言冗長難懂,有故弄玄虛之嫌,又使許多人對其斥之以鼻。
但暇不掩玉,真正懂了黑格爾的思想,無人不為他的深刻所震撼,為其遠見所嘆服。
黑格爾的天才,不僅僅在自己的獨創的新觀點,而是繼承和發揚了從古希臘形而上
開始以來,探索世界的真理的人類文明以思維作先導的傳統。

這就是“形而上”研究的第五個階段。

建造大而全的哲學體系,開始於亞里士多德,較突出的後來哲學家,有思賓諾沙,
迪卡爾,到康德,最後黑格爾。從康德開始,哲學又成了哲學專職人士,學院派的
“專利”。因為如果不是專門在學院學習的人,很難入門,更與懂得其思想的深刻
不沾邊。但畢竟哲學不是僅僅供“玩耍”的象牙之塔產品。哲學的根本任務,從來
就是,或滿足人類對根本問題的求知的回答,既人類的好奇心的滿足,或者給人類
的社會生活以指導。“大而全”的體系攀比,畢竟不是目的。正相反,哲學的精髓
就是簡潔與深刻,一句話,用理性和邏輯揭示真理。

研究黑格爾的歷史學家告訴人們,黑格爾將其年輕時的著作“精神現象學”,後來
壓縮成自己“科學邏輯學”一書開始的邏輯部分。很多人發現了他的“辯證體系”
也有誇大和錯誤的成分。如,用他自己的哲學觀點研究歷史,黑格爾認為當時法國
橫掃歐洲的拿破崙,是“世界精神”的體現,認為國家政體,是道德精神的代表,
完全否認了個人意志對社會的積極作用,和其在西方文化主流中的地位等。加之黑
格爾的行文語句晦澀,較之同胞康德,遠不是簡潔明白,直書其意,因此被很多後
來的哲學家病垢。批判黑格爾的潮流,從崇拜他的高峰,發展到反對他的哲學體系,
一併反對從古希臘開始的所有形而上研究的體系。

這股“反哲學體系”,“反形而上”的思想派別,占據了歐洲近代哲學結束後,和
現代哲學開始以來的一切領域。所有後來的哲學家,與其跟在黑格爾之後,對其體
系似懂非懂,不知所云,不如都選擇了在康德作為旗幟下的匯合點。從十九世紀中
以後,哲學明顯的分為二大派別。一派是“現象學”到心理學的發展;一派是“分
析學派”,邏輯分析到語言學,結構學,科學學,現代派等的發展。對形而上的研
究的向心理研究方面的發展,起於Soren Kierkegaard,後有海德格爾,薩特等。總
的趨勢,是將哲學歷史上形而上研究,歸為心理和社會與人生的聯繫。在分析學派
方面,特別到了“語言分析”階段,如維特根思坦,則乾脆否定了形而上的問題,
將歷史上形而上的研究,歸為是“語焉不詳”造成的。因此他乾脆說,哲學的任務
到此時已經完成了。很明顯,分析學派的觀點受自然科學方法“牽鼻子走”,而不
是相反。分析學派在英語國家占主要地位,由此也影響了今天的中國社會科學院的
哲學研究(見徐有漁的著作)。因為中國要學習英美,一些知識分子自然認為,英美
國家的哲學家也必然高明。中國人沒有學到英美知識分子的“critical thinking”
的思維傳統,只學會了跟隨他們的結論,接受顯而易見的事實的結局。

生命在繼續,人在活着,人就要問人生的根本問題:我是誰?世界是什麼?我與世
界是什麼關係?等等這類的形而上問題。從古希臘哲學開始的“形式/範疇”的解釋
方法,終於到了德國的黑格爾那裡,讓人們“倒了哲學的胃口”。另一方面,否定
形而上問題的根本存在,如分析學派作的,也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就好像一個
“剩女”,因為還沒找到對象,有人建議“去掉自己的欲望吧”不可能。人類的
“哲學欲望”,只要人類存在,它就存在。而欲望本身的解決,必須找尋一個新的
突破口。

這個新的突破口,轉到了東方中國人這裡,它叫“絕學”。

這就是“形而上”研究的第六個階段。

繼承西方世界對形而上的研究,就是繼續回答自古希臘有了哲學研究以來,人類有
關形而上的“三大問題”:

1 我是誰?
2 世界是什麼?
3 我與世界是什麼關係?

很明顯,一切否認形而上的哲學家和派別,都不得不面對這樣的問題,不能不給出
自己的答案。歐洲的“現象學派”,將這三大問題的解答,首先開始於世界的本質
是“現象”。下面的細節不用聽了,因為世界的本來面貌已經被他們“砍掉了一半”,
而且還是“主要的一半”,關鍵的東西沒有了。如果聽聽英語國家“分析學派”的
語言,結論更糟糕。因為分析學派,根本否定了形而上的研究。他們首先會責問提
問題的人糊塗。不是思想糊塗,思維過於籠統,就是語言混亂,或是邏輯有問題。
一句話,他們認為提出這三大問題,本身就錯了,和古希臘開始的本體論研究(形而
上)一樣,是“始亂終棄”。他們認為這三大問題本身,就像“皇帝的新衣”一樣 
- 皇帝本來就沒穿衣服,大家都幾個巧舌如簧的騙子騙了。

離開了哲學家的書房和學校的象牙塔,人們的本能告訴自己,這“三大問題”是確
確實實存在的,無論你如何不相信自己的感覺和哲學家的勸說。所以,不是承認或
不承認它們存在的問題,甚至也不是回答不回答的問題,而是如何回答的問題。如
何以一種新的方法,從一個新的角度回答這“三大問題”。當然,真理的揭示,必
須有繼承性。也就是說,新的解答方法,必須不與傳統的形而上解釋相矛盾,而又
投入新的眼光,新的視角,新的亮點和光芒 - 這就是哲學的新階段,我稱之為“絕
學”,所試圖完成的。

古希臘傳統的研究形而上方法,是將世界分為“形式與變化”(柏拉圖,亞里士多德
等),或“範疇與經驗”(迪卡爾,思濱諾沙,康德,黑格爾等)。這個“二分法”的
展開,所以我們今天有了西方世界的兩大哲學流派:歐洲的大陸“現象派”,和英
語世界的“分析派”。絕學的提出,必須要包容這兩派研究中的真理部分,但又不
能重複他們的老路 - 絕學的本質是將二方面“合為一體”,用“範例”的概念,全
面概括,同時又賦予新的內容。簡言之,“範例”,集“精神 - 物質 - 範疇 - 經
驗 - 思維 - 語言- 生命 - 歷史”,為“一丸(capsule)”,形象地概括化了。在
“範例”以前,我們可以將“形式/範疇”概念的提出,看作哲學中的“硬骨”。另
方面,將“經驗/現象”概念的提出,看成是哲學研究的“軟體”部分。 當這兩方
面都面臨危機,需要有新的觀點來繼承和發揚形而上(本體)的研究,“絕學”,也
就應運而生了。

中國人說,“溫飽思淫慾”,又說,“立德,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西方
人說,人有“安全,食物,性,地位,榮譽,權力”等基本要求。顯然,哲學思考,
都不是大眾的人生目標。但是,在人類第一哲學家,蘇格拉底,看來,只有追求真
理,才是人生唯一的意義。這也許就是,我們今天不知道人類歷史上究竟有多少人,
有過什麼樣的故事的原因,我們忘記了無數先人。

我們記住的一個名字 - 而且還會被世世代代傳遞下去 - 叫“蘇格拉底”。
(完)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1: 毛主席讓大師們搞兩彈一星。總射雞濕讓
2011: 從《聖經》的十誡和《唐律》的十惡談中
2010: 再談美式初等教育
2010: 什麼是暗能量
2009: 知識精英們的社會責任到底在街頭還是在
2009: 論壇常見三代人
2008: 中國和男人
2007: 漢字緣何“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