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南大發表8篇sci文章的朱涵是怎麼欺騙公眾的
送交者: wps20082 2004年03月05日18:11:24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看了你的文章,除了最初的幾篇phy rev 之外,其餘的大多是中文期刊,而且從題目來看,slowing down of the Gaussian spin system on diamond-type hierarchical 似是第一篇rev文

章的翻版,發表中文文章是相對容易的,既然已經有了 phy rev這種頂級文章,以後應當暢通無阻。

從你的洋洋灑灑的簡歷來看,你在大二時候就發表了在phy rev 上的第一篇文章,雖然你強調了很多想法都是父親指導的,可是你仍然是一個天才,幾天前還在背誦高等數學的積分表,在“

研究”之前,你父親剛剛講了相變的基本概念,剛剛看過了三篇綜述文章,就可以做Ising模型的Kawasaki交換機制這樣艱難的題目了。從你的敘述來看,其中頗多水分,例如,“在父親的

建議和指導下,將這個機制應用到Gaussian模型,得到了其臨界動力學行為”,至於父親的“指導”占多大份量,只有你自己知道了。

雖然你是物理專業的學生,但是在大一期間,學的仍然是普通物理知識,其程度不過比高中物理深一些,而且你也說,“在進入大學以後,我努力學習,打好普通物理,和數學英語的基礎”

,請問你的普通物理學好了嗎?

你的敘述,缺乏說服力,自己是如何在高等物理的科研中克服困難,取得成就的,似乎是一蹴而就,就可以發表一篇rev文章,沒有任何“挫折”的字樣,以科學工作者的經驗來看,任何科

研成果都是在大量的探索中厚積薄發的,如玻爾、海森堡、居里夫人這些天才,他們的光環背後也不知付出了多少艱辛。所以儘管你的敘述頭頭是道,似乎把每一篇文章的來源都說明了,但

最重要的“探索”幾乎是空白,不知你是認為探索無關輕重,還是根本就不知道怎麼探索。

據我所知,在英文journal上發表文章,經常需要1年或者2年的等待時間,尤其是phy rev這種頂級物理刊物,可能要排隊很久,但是4篇phy rev的文章,都是2002,2003年發表的,而你本人

是2000級本科生,你說“在大學二年級的寒假,我回到家中,向父親表達了我希望做一點研究工作的願望”,即,你的科研工作是在2001年末,2002年初的寒假開始的,我的算術沒錯吧??

但是,我查了網上的一篇你的文章,請看,


Physical Review E (Statistical, Nonlinear, and Soft Matter Physics)
Phys. Rev. E 66, 017102 (2002) (4 pages)

Kawasaki-type dynamics: Diffusion in the kinetic Gaussian model
Han Zhu1 and Jian-Yang Zhu2,3
1Department of Physics,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3, China
2CCAST (World Laboratory), Box 8730, Beijing 100080, China
3Department of Physics,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China

(Received 13 February 2002; published 25 July 2002)
————————————————————————————————

很清楚,這篇文章是2002年 2.13日投稿的!! 2002.7.25日發表!!

換言之,在你剛剛向父親表達科研願望這個時間,你就寫出了這篇論文!!

你怎麼解釋??

說謊只要有一處破綻,整體的真實性就不可靠了!

原先我還對你的成果表示一點敬意,現在看到你如此大膽地欺騙說謊,除了鄙視還是鄙視!除此之外,對你父親的學術道德,也表示懷疑!

××××××××××××××××××

附:朱涵的科研簡歷


標 題: 【轉載】我的科研簡歷,及對一些問題的聲明--南大物理系朱涵
發信站: 一塌糊塗 BBS (Thu Mar 4 23:15:31 2004), 本站(ytht.net)


[本篇全文] [回複本文] [本篇作者: zhuhan] [本篇人氣: 2]
發信人: zhuhan (zhuhan), 信區: NJUExpress
標 題: [轉載] 我的科研簡歷,及對一些問題的聲明。
發信站: 南京大學小百合站 (Thu Mar 4 23:11:45 2004)

【 以下文字轉載自 D_Physics 討論區 】
【 原文由 zhuhan 所發表 】


(1)解釋一下為什麼許多文章中我的父親要作為通訊作者,很簡單,我沒有南京大學的郵箱
,只有hotmail的郵箱,這是不妥的。
(2)昨天出現的報道,由於主編刪減的緣故,是部分失實的。我在大學期間,學習還是很扎
實的,雖然說不上很用功。比如說,在軍訓的時候,我一直抽空閱讀一本高數教材,出去
訓練,口袋裡放着撕下來的積分表,在休息的時候背誦。比如,我的gre單詞背了40遍左右
。比如,我還記得去年大年三十的晚上,我還在修改論文。當然,我並不希望自己成為一
個書呆子,我有很多興趣,也會玩電腦遊戲。不過,我付出的所有心血,不能容忍他人妄
加揣測和否定。
(3)我是個未出茅廬的小本科生,研究工作做得很幼稚,很不起眼,談不上有什麼貢獻,但是,
這裡面飽含了我的心血。我的科研工作可以參見下面的文章。在申請美國大學的時候,我的personal statemen
t中包括了下面要講到的主要內容,包含了我的成長過程。我從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是個誠實的人,而且我的誠實絲毫不能影響我作為申請者的優秀。負責審核招生和面試的
人都是大行家。
(4)我在科研上的領路人是我的父親,而我也非常感謝南大所給我的寬鬆的環境,和許多師
長對我的教誨。大一的時候,盧德馨老師的大學物理課帶領我初探物理學美妙的方方面面
;大四的時候,劉俊明教授作為我本科畢業論文的導師,循循善誘,引領我走進龐磁電阻
這一充滿挑戰的領域。在浦口的時候,經常在熄燈以後站在走廊上和志同道合的周陽等同
學討論尚未明白的物理問題;在來到鼓樓學習以後,每次我走進物理樓到四樓的圖書館,
看到那麼多實驗室,看到那麼多忙碌的師兄和教授,我都感到很受激勵。在高中的時候,
我的分數足以讓我走進中國任何一所大學,但我感到很幸運,我來到南大。

研究工作簡歷
物理系2000級本科生 朱涵

這裡我簡要地介紹我在本科階段的研究工作,從中可以看到我的逐漸學習的過程。
從小開始,因為父親的緣故,我就受到科學探索的耳濡目染,並且希望將來能做一個物理
學工作者。在進入大學以後,我努力學習,打好普通物理,和數學英語的基礎,並在一年
級快結束的時候,和同學周陽合作,做了一個物理教學中的小研究,後來發表在《大學物
理》[6]上。
在大學二年級的寒假,我回到家中,向父親表達了我希望做一點研究工作的願望,得到他
的支持。他將我引入磁性系統的臨界動力學這個方向。在寒假中,他首先花了幾天時間給
我講解了相變的基本概念,並且給了我三篇概括20世紀統計物理的綜述文章閱讀。在我對
此有了基本了解後,他給了我一個題目,推廣原先僅適用於Ising模型的Kawasaki交換機制
。我通過思考,想到可以將交換(exchange)推廣為重分配(redistribution),這樣就
可以適用於任意的模型。這個思想得到父親的認可。很快寒假結束我回到學校繼續工作,
我在父親的指導下將其表述為數學上比較完整的形式。並且,在父親的建議和指導下,我
將這個機制應用到Gaussian模型,得到了其臨界動力學行為。這個工作發表在《Physical
Review E》上[1],一個前期鋪墊性的工作作為快報發表在《Chinese Physics Letters》上[7]。

在學校的時候,我和父親主要是通過電話和電子郵件聯繫。在第一件工作完成後,我很快
又開始第二個工作,對Glauber機制和Kawasaki機制競爭動力學的推廣[2]。相比於第一件
工作,我顯得能力更強了,工作也更為獨立,而父親脫離具體指導,主要扮演指明方向和
最後把關的角色。同時,我協助父親研究一種分形結構上的Gaussian模型[8],作為第二作
者,承擔具體計算和文稿寫作的工作。
在大二寒假快結束的時候,父親還向我介紹了一個新興的方向,複雜網絡系統,但我當時
並沒有投入很多時間。在回到學校後,我開始大量閱讀相關最新的文獻,為後來的工作打
下基礎。在完成上面提到的工作後,在大二下學期中段,父親給了我一個題目,將臨界動
力學引入到小世界網絡系統上[3]。這個思想是父親的,他也做了最後把關,而我作為第二
作者,進行具體工作和文稿寫作。
到了大二的暑假,我對複雜網絡系統興趣越來越濃厚,假期內大量閱讀,全面地了解這個
新興方向。經過過去的工作我的研究經驗進一步積累,我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時,父親
轉向相對論的研究,不再對我進行具體指導。回到學校後,我開始自己尋找題目,並將黃
壯雄和王欣然兩位同學引入這一領域,進行合作。我們的工作包括一篇綜述[5](在王的協
助下,我進行主要的寫作,父親把關),對網絡中年齡效應的研究[4](以我的思想和工作
為主,王和我一同做了計算機模擬,父親最後把關),對網絡關聯性的研究[9](我確定的
思想,黃具體工作,我和王共同進行文稿寫作)。在大三快結束的時候,我協助父親做了
一個[3]的後續工作[10],我作為第三作者,承擔了部分計算和部分文稿寫作。
在四年級上學期,在黃的協助下,我研究了網絡結構中信息傳遞的問題,工作已經結束,
即將投稿[11]。目前,我還在協助黃研究鐵磁顆粒的磁滯現象,並且在劉俊明教授的指導
下做本科畢業論文,題目是錳氧化物的相分離。
針對我的工作,我已經在2003全國凝聚態與統計物理會議和即將在2004華人物理大會上做
口頭和張貼報告。

Publications: Research articles: Include 8 papers published, 2 accepted and 1
in progress.
1. Han Zhu and J.-Y. Zhu, Kawasaki-type Dynamics: Diffusion in the kineti
c Gaussian model, Physical Review E 66, 017102 (2002).
2. Han Zhu, J.-Y. Zhu, and Y. Zhou, Generalized competing Glauber-type dynamic
s and Kawasaki-type dynamics, Physical Review E 66, 036106 (2002).
3. J.-Y. Zhu and Han Zhu, Introducing Small-World Network Effect to Critical D
ynamics, Physical Review E 67, 026125 (2003).
4. Han Zhu, X.-R. Wang, and J.-Y. Zhu, The effect of aging on network structur
e, Physical Review E 68, 056121 (2003).
5. Han Zhu, X. –R. Wang, and J. –Y. Zhu, The Architecture of Networks (a rev
iew article), Physics (a Chinese journal like Physics Today), 23, 364 (2003).

6. Han Zhu, Y. Zhou, Kinetic properties of a heat conducting piston oscillatin
g in an adiabatic cylinder container, University Physics (in Chinese), Vol. 22
, No. 4, 35 (2003).
7. ZHU J. –Y. and ZHU Han, A generalized Kawasaki-type Dynamics with spin-pai
r redistribution mechanism, Chinese Phys. Lett. 19, 1669 (2002).
8. J. -Y. Zhu and Han Zhu, Critical slowing down of the Gaussian spin system o
n diamond-type hierarchical lattices, Chinese Physics 12, 264 (2003).
9. Z. –X. Huang, X. –R. Wang, and Han Zhu, Pair correlations in scale-free n
etworks, accepted by Chinese Physics.
10. J. –Y. Zhu, W. Liu, and Han Zhu, Small-World Network Effect in Competing
Glauber- and Kawasaki-type Dynamics, The European Physical Journal B 36, 545 (
2003).
11. Han Zhu, and Z. –X. Huang, Navigation in a small world with local informa
tion, in progress.

Conferences:
1. Talk: The effect of aging on network structure, The 12th National Conferenc
e on Condensed Matter and Statistical Physics,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C
hina (2003, 10, 15-19).
2. Post: Generalized competing Glauber-type dynamics and Kawasaki-type dynamic
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hysics Education & Frontier Research (the 4th
OCPA Joint Meeting of Chinese Physicists World-Wide), Shanghai, postponed to J
uly, 2004 due to the SARS.


--

※ 來源:.南京大學小百合站 http://bbs.nju.edu.cn[FROM: 202.119.46.171]

※ 修改:.zhuhan 於 Mar 4 22:57:59 2004 修改本文.[FROM: 202.119.46.171]
※ 修改:.zhuhan 於 Mar 4 23:01:32 2004 修改本文.[FROM: 202.119.46.171]
--
※ 來源:.一塌糊塗 BBS http://ytht.net [FROM: 202.119.32.49]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3: 袁崇煥引出的“醜陋的北京人”
2003: 美國大學的昆蟲學系
2002: UC Berkely簡介
2002: 科學與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