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楊振寧今天在人民大會堂演講:歸根的反思
送交者: 歸根 2004年04月26日14:40:22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2004年4月25日~22日,“中國科學與人文論壇”在人民大會堂舉辦第三單元主

題報告會。
  
    以下為楊振寧演講全文:
  
    楊振寧:
  
    劉先生、各位來賓,1929年我父親就任清華大學教授,我們一家三個人搬入清華

園居住,我那時候7歲。從7歲到15歲之間我在清華園住了8年,那8年我後來曾經說那裡非

常美麗的童年。今年我81歲,最近搬回清華園居住。我寫了一首詩,叫《歸根》。在美國

居住了將近60年以後回到清華園,雖然回來才只有3、4個月,但有很多的感觸。今天下午

我預備跟大家用不正式的方式,談談這些感觸。
  
    首先我這幾個月到了北京、上海、廣州發現每一個城市都在急速的變化,可以說

是讓我難以相信的速度在變化。我發現北京的空氣污染五年來大大降低,我記得在7、8年

清華園附近常常是煙霧茫茫的,最近幾個月,80%的天都可以看到藍天。當然這個進步還不

夠,但以3、5年的時間能夠有這樣的進步也很不容易,很讓我高興。現在北京大大小小的

飯店,各種口味多得不得了。清華園裡面新建成和正在建以及計劃建的大樓有許多座。我

記得我在小時候清華學生的數目不到800人,今天有2萬多人。我晚上看電視節目“走向共

和”“延安頌”,裡面講的歷史事實是否都很可靠不敢講,但技術、剪輯等都達到了很高

的標準。
  
    有一天李學勤教授帶我到保利博物館,這是非常小而且非常精美的博物館,展覽

了一些流失海外的青銅器等文物。他們非常得意的是這個盤子,這個盤子非常的重要,里

面銘文,是一年多年前顧繼剛說的,禹從何來?我以為都是從九鼎上來的。恐怕根本沒有

禹這個人。這是中國上古時期爭論不休的問題。現在皿上的銘文證明此說之錯誤。所以保

利博物館非常的得意,從香港博物館把這個國寶給買回來,差不多3000年以前的銅器。現

在有非常大的書店,書店裡面的舊書和新版新書多得不多了,而且我看了一下大中學生看

書的非常多。我不只一次看了中國現代文學館,在三環和四環之間,這是巴金所提倡和建

設的,有很多中國文學家的手稿,以及13座銅像。我在巴金70多歲的時候看過他,我覺得

這個銅像非常之好。這是魯迅的銅像,在文學博物館的前殿,我對這個銅像非常喜歡,當

然一部分道理是他是我的好朋友一個有名雕塑家所雕刻的。我在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看了話

劇“李白”,在香港看了浙江小百花戲劇團的表演。非常高興是前不久在中國國家歌劇院

和北京師範大學推出的話劇叫哥本哈根。這是前幾年非常有名的話劇,是英國劇作家寫的

。在柏林、倫敦、紐約都是非常有名,可惜當時我恰恰有事情沒有去看,這次能夠在中國
看見非常的高興。這講是一個什麼故事呢?是歷史上非常重要的故事。
睟OHR和Heisenberg見面的故事,他們都是大物理學家,他們兩位我都認識,1941年被納粹

德國占領,Bohr是Heisenberg的老師,當時H是支持德國計劃,當時他去哥本哈根去看Boh

r,他都知道可能作出原子彈,他當時看Bohr什麼意思?這是到目前為止沒有解釋清楚的事

情。戰後對於Heisenberg為什麼要去,以及兩個人見面之後講什麼話。這個劇作家非常聰

明,他利用一個非常重要的歷史上不完全准知道發生什麼事情,這麼一個經過寫了非常精

采的劇本。這是我前幾天看的時候照了一張相,左邊年輕是Heisenberg,右邊是Bohr,中

間是Bohr的夫人。他們重要的對話怕被竊聽,所以他們走到花園裡面在花園裡面講的,整

個戲是非常有意思的,而這個話劇團演的很好。不過使得我最高興是很多年輕人和大學生

看如此學術性的話劇,這給我的印象是給我中華民族“文藝復興”的氣象。
  
    我們要往過去回想一下,100多年以前,1898年中國近乎被瓜分,德國強占山東說

租界99年,俄國強占遼寧旅順大連租界25年,英國強占山東威海20年等。1900年八國聯軍

戰略北京好幾個月,當時我父親4歲。到1931年日本戰略東三省,成立滿洲國,我當時在清

華園是一個小學生。1937年日本在北京近郊進行演習,我當時是高中學生。那個年代中國

知識分子對國家前途的反應是什麼?我們知道1927年王國維是大學者,他在頤和園投水自

殺了。他遺書開頭四句是: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經此世變,意無再辱。為什麼這麼想呢

?他不認為推翻滿洲國對中國是好的事情,所以它想不開,自殺了。1938年陳洛在蒙自有

詩:“景物居然似古京……”這是當時中國知識分子的心情。現在什麼心情呢?我1997年

7月1日清晨零時,我有幸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參加了回歸盛典,看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

在“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聲中升起……我父親他們那一輩子的中國知識分子,目睹

洋人在租界中的專橫,忍受了二十一條款、九一八事變等事件……1997年7月1日,這是他

們一生夢寐以求的一天。”。我看到今天再回想100年前中華民族的經過,我應該慶幸,我

有幸看到中華民族真正的站起來了。
  
    假如還有人不了解這個意思的話,我們看一下20世紀初租界裡面中國人要雇在洋

人法庭裡面的相片就知道了。假如100年以後,假如要討論二十世紀裡最重要,對人類歷史

有最重要影響的是什麼?我覺得是兩點。我認為不是兩次世界大戰,也不是蘇聯的解體,

而是第一人類利用科技大大增加了生產力。第二,中華民族站起來了。我想第一點是世界

上所有人都會同意的,第二點,我覺得還未必是所有人都同意的。但我深深的相信再過10

0年、200年,歷史會寫的非常清楚,中華民族在20世紀站起來,是人類歷史上一個極具有

長遠影響的事件。在1974年英國著名歷史學家湯因比出版了《審判文化》。在這本書有一

段討論,美國和蘇聯之外有沒有第三個強國?他說我們在什麼地方可以找到第三個強國?

不在歐洲,也不在中國和印度,雖然這兩個國家有悠久的歷史文化、豐富的資源,但是這

兩個大國極不可能在未來關鍵性的歷史年代裡發展出他們的內在潛力。大家都可以看出來

湯因比雖然是大歷史學家,但他沒有看到中華民族在50年之後能發展到現在這樣的狀態。

這是值得深思的。
  
    為什麼影響人類變化,這當然是非常複雜的問題,我是研究自然科學的,不是研

究社會科學的,不是研究經濟學的,不是研究歷史的。可是我活了80多年,我當然有自己

的看法,我想下面以外方的姿態談一下,中國為什麼以奇蹟的樣子變成現在舉世矚目既古

老有新興的國家?我覺得湯因比之所以沒有看到中國崛起的可能,是沒有看到兩點。一個

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韌性,他沒有看到中國共產黨的韌性。中國的文化可以說是人本文化,

這個名詞不是我發明的,是很多學者都說過的。而西方文化是神本文化。這兩個文化起點

不一樣,所以會產生很大分別。人本文化是基於人和人的關係,所以在人本文化裡面就有

一些觀念,忠、孝、恕、仁。這對人本文化有決定性的觀點。神本文化是基於一個人跟神

的關係,所以它的發展方向是個人主義方向,在神本文化的社會裡面基本的觀念是所謂原

罪。這個跟人本文化完全不一樣,而對於神本文化發展以後,就容易變成極端的個人主義

,這就是今天美國的社會一個非常重大的特點。一個人本文化所發展出來的社會會發生兼

容並蓄,有教無類的觀念。這些觀念在神本文化社會裡面不發生。在神本文化裡面所發展

出來的容易有宗教戰爭、種姓制度,我想這一點有全世界的例子可以證明。人本文化是融
合凝聚的文化,神本文化是分割競爭的文化。這是有基本不一樣的地方
H吮疚幕菀撞酥蔚南窒螅癖疚幕冉先菀仔緯煞ㄖ頻南窒蟆H酥蔚納緇岜冉嫌腥

托裕ㄖ頻納緇崛鄙偃托浴T諶吮鏡奈幕錈婢筒誦奚懟⑵爰搖⒅餵⑵教煜碌墓勰

睢2隼匆緣輪餵墓鄣恪=駁秸庖壞悖腋詹盤岬獎@┪錒藎乇鷸賦隼矗攀

俗值拿鬧械倫殖魷至肆巍K得韉倫指餵墓勰鈐諶昃鴕丫欠淺V匾牧恕

U飭齙倫值男捶ú灰謊筆被姑揮卸ㄐ危梢鑰闖隼詞塹倫幀?000年以前,在這樣

一個銘文裡面就把德字六次出現,這就代表人本文化裡面對於整個治國的哲學是有一個特

點,這個特點是神本文化裡面所沒有的。神本文化會發生什麼現象呢?我們都知道孟子見

粱惠王說,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這個利就是神本文化所產生出來的,也就是

以利治國。德和利的分別是影響整個社會的價值觀,任何一個長期在美國居住和中國居住

的人都會體會到。尤其是把中國的小學生、中學生和美國的小學生、中學生相比,就知道

德和利所產生出來的價值觀對小孩有多麼大的影響,中國的小孩一般聽話、勤奮,能夠忍

耐,而美國孩子一般不聽話,好動、急於達到滿足。當然這並不代表哪一種辦法在種種情
形之下都比另外一個辦法好,我絕對沒有這個意思。我只是講人本和神
本發展之後,得出來的社會不一樣,價值觀不一樣,而這個價值觀不一樣看出分別,看小

孩最清楚。能夠忍耐才能夠有韌性,所以我認為為什麼中華民族能夠在過去50年有這麼大

的成就,是有非常長遠的道理的。
  
    傳統中國文化的韌性與中國共產黨的韌性是中國在過去20年能夠崛起的重要因素

。為什麼我說中國共產黨有韌性呢?如果我們看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重要事情,20年代有

毛澤東的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對當時中國的情景有了一個分析。到了70年代末有了改

革開放,今天有與時俱進,這些如果仔細想一想,都是全民的極為重要的分析和極為重要

的改變,這些大的、總的、全民的有巨大影響的轉變是中華文化和中國共產黨韌性的表現

。是別的,大的發展中的國家所做不到的。別的文化比如印度文化,別的政治制度比如巴

西的民主,都不會產生中國的韌性。所以在一窮二白的狀態能夠發展“兩彈一星”等。而

中華民族卻都能做到。為什麼?人本文化所孕育出來的堅韌、溫順、勤儉的民風,與中國

共產黨的組織能力這些加起來就造成了中國今天崛起的奇蹟。二十世紀的特徵一個是科技

促進人類生產力的猛增和中華民族的崛起。那麼21世紀的特徵將是什麼呢?
  
    在1996年哈佛大學教授寫的一本書,當時很有名。但當時有很多人批評,他太多

講文化衝突的重要性,沒有把經濟的因素充分的考慮進去。很多人認為,我也同意。以後

在21世紀,世界發展最重要國際形勢是經濟競爭的加劇,是爭奪騰圓所引起的洲際競爭。

會使地區發展所引發的地區性的聯繫。換句話說,就是到21世紀後半世紀,我想不可避免

的要全世界發展成為3個集團,一個是美洲的集團,一個是歐盟,一個也許可以叫做北亞盟

,而北亞盟占最主要的主角沒有問題應該是中國。到那個時候中國會變成世界絕對大的強

國。有人說中國面臨很多的問題,三農問題、貪污問題、外交問題、資源問題、環境問題

等。人家會問我為什麼你如此樂觀呢?我回答是今天的大問題並不比過去100年中華民族經

歷過的許許多多大問題嚴重,我樂觀的態度是植根於中華民族過去500年自力更生的成就,

這些成就背後有本質的文化傳統中的長遠的道理就是韌性。而中國共產黨利用這些韌性做

一些大的政策性的改變,這些加起來讓中華民族有很大的轉變。我1945年到外國去,第一

次回國訪問是1971年,那年我去了長城,有了這樣一張照片,我非常喜歡這張照片。我曾

經在美國的一次演講裡面講了這張照片,講了長城的感受。我說長城象徵中國的歷史的悠
久,表現出了幾千年無數中國人民的精神,象徵歷史上中國一統的觀
念,儘管中國歷經興衰興旺,儘管中國有多次的內戰和朝代的更換,但貫穿歷史的只有一

個中國,在世界人民心中只有一個中國,在中國人民心中只有一個中國,合則盛,分則衰

。今天我還可以重複這幾句話,謝謝!
  
    主持人:
  
    大家隨着楊先生的思緒走過了中國歷史,我們可以感受到楊先生對祖國這顆赤子

之心,他的結論就是20世紀最偉大事件之一就是中華民族的崛起。21世紀最偉大一個事件

之一就是中國成為世界的強國和大國。我們想這個目標一定能夠實現!楊先生的視角非常

的廣,給我們講了當今社會現象的新見解。我們當前的三農問題、貪污問題,這些問題比

起100多年前以及這100多年來中華民族經歷的苦難比起來都是小事情。我們要把中國民族

的韌性以及中國共產黨的韌性結合起來,把中國建設的更加強大,下面我們以熱烈的掌聲

對楊先生表示感謝!
  
    提問:
  
    楊先生最後落葉歸根,到底是什麼促使你最後回到祖國來?
  
    楊振寧:
  
    實際上這個問題不需要回答的,我想想要落葉歸根的人很多。這裡面有感情上的

因素,另外大家從我剛才講的話就可以感受到,我回來心情是很愉快的,站在都市我覺得

我是可以在最後參加一個欣欣向榮、有前途的發展。我剛才詞裡面最後一聯,我是把回到

清華園,參與清華研究工作當成最後的事業,而且是我覺得很值得做的一個事業。
  
    提問:
  
    我想請問一下楊先生,現在很多人有這樣的觀點,他認為中國的落後主要是因為

中國文化裡面沒有產生出科學理論來,所以說他認為中國文化特別是儒家文化造成了中國

落後,為什麼呢?就是因為它不可能產生科學理論來,請問您對儒家文化和科學之間的關

系,以及科學理論和中國傳統文化之間的關係能不能做一下解釋和陳述?
  
    楊振寧:
  
    說是對立不太恰當,我也想過很多,今天全世界都承認中國有非常聰明的人,你

到美國各個大學裡面跟美國的大學教授、同學談談的話,你就知道了中國來的學生非常厲

害。為什麼近代科學沒有在中國植根、萌芽呢?為什麼300年來西方近代科學猛進、國力猛

增,中國變成被欺負的狀態。我覺得最主要的道理就是跟我講的人本文化有關係。中國整

個社會集中精力把一切的想法都集中在對人和人的關繫上了。當然人跟人的關係是人類社

會一個非常重要的元素,可是人跟自然的關係就沒有被足夠的重視,我覺得這是最主要的

道理。清朝末年的時候有激烈的辯論,說需不需要全盤西化,這個事情到今天已經不再有

辯論了,大家認識到西方近代科學中國必須引進,而且必須要讓它在中國紮根,這決定一

成功之後,我個人對於前途的發展是非常樂觀的。如果仔細分析之下,科學的發展好象很

困難,其實從長距離的眼光來看並不複雜,比起中國過去100年經過了社會動盪、軍事的沖

突、內憂外患簡單多了。我認為有四個先決條件,如果這四個先決條件都符合的話,科學

發展實際上是不困難的。第一,要有優秀的青年。第二,要有優秀的傳統。第三,要有決

心。第四,要有經濟的支援。今天我想全世界的人都會同意,這四點在中國今天都已經達
到了。所以我對於中國科技發展的前途是抱着比剛才講出來的三農問
狻⑻拔畚侍獾齲揖醯每萍擠⒄貢饒切┪侍飪梢運蹈菀滓壞愣
  
    提問:
  
    楊先生作為中國的一個青年科學家,我們非常敬佩您的。知道您回國了,但是中

國科學家心頭有一個病,就是諾貝爾獎103年來,沒有一位中國大陸的科學家獲得,您的回

歸有沒有可能指導中國的物理科學家向這方面努力,獲得大家希望的成績呢?謝謝!
  
    楊振寧:
  
    第一,當然很自然,全世界都對於每一個國家有沒有人得到諾貝爾獎很注意。之

所以注意的原因不是諾貝爾自己,而是這個國家獲得諾貝爾獎代表這個國家尖端的科學是

非常之進步的。在這點上我非常希望到清華來,我會在全國很多大學、研究所能夠幫助他

們在科研方向上向國際階層科學的發展進軍。科技發展重要一點就是要注意在每一個時間

,哪幾個方向最有發展的可能。國內的學生也好、研究員也好比起美國同類人最弱的地方

,就是比同一領域的人獲得這個領域的信息比較晚,在這方面我信息我會有所幫助。
  
    提問:
  
    楊先生我是一個教育工作者,有人把教育科學和人文科學的關係比喻為是汽車的

發動機和方向盤,這種說法您認為合適不合適?我們非常想聽您闡述一下自然科學和人文

科學的關係。
  
    楊振寧:
  
    我想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的關係是很複雜的一件事情,在早年因為自然科學的明

顯的成功,所以各種不同的人文科學向自然科學的方法學習。比如說心理學在比較開始的

時候不是用很多實驗的辦法,後來到了20世紀漸漸向這方向發展。西方的研究歷史的辦法

跟中國傳統的研究歷史的辦法一個不一樣的地方,基本上就是比較吸收了一些自然科學的

辦法。當然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在方法精神上是有共同之點,但仍然是相當不一樣的學科

。我知道每一個社會裡面都常常有很複雜的辯論。大家知道最有名講兩個文化的分別。在

中國也好、海外也好,我想大家都知道這是對社會發展最必要的發展。所以我不認為這兩

者有衝突,而多一些溝通是非常好的。我最近在清華我就希望我們搞了一個高等研究中心

,這個高等研究中心不只是對於自然科學要注意,對於人文科學在有機會的時候,我們也

要向這方面進軍。
  
    提問:
  
    尊敬的楊教授您的講話讓我很受啟發。聽您的話我感覺就是中國的人文就是儒家

文化,忠、孝、仁、意等,而且你把中國的人本文化和神本文化做比較,但我們大家平時

聽到西方文化他們特別強調人的精神,個人主義,或者政府是為人民服務的。而我們儒家

在方方面面強調人的時候,而往往人的權力得不到應有的尊重。現在中國強調法制,我感

覺到你的理想和中國現實之間有一個差距,我不知道您怎麼看這個問題?
  
    楊振寧:
  
    我剛才說東西文化分別最主要的來源就是中國是人本文化,西方是神本文化。由

這個最初的開始就有種種後邊的後果,包括西方比較發展出來法制,中國發展出來人治。

哪一個比較好呢?這個我想是一個複雜的問題,不能夠說哪一個一定比另外一個好。中國

過去人治是幾千年的辦法,這裡面有很大的弊病,這些弊病必須要通過引進法制來更改。

但這並不代表人治就是錯的。現在尤其是西方的言論的人,還有做學問的人,會有一個傾

向,覺得法制社會是絕對的好,我不同意這個說法。我想這就是人本文化的特點,就是我

剛才講的韌性,西方東西變成絕對的了,就跟中醫和西醫的分別也有關係,中國的繪畫意

境,所要做的事情跟西方是不一樣的。這裡面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能夠因為看見某一個發

展,比如說西方發展出來了近代科學,就認為西方的整個東西是比中國優越,我認為這是

完全錯誤的想法。我不知道我是不是,至少從我講話的態度上回答了你的問題。
  
    提問:
  
    我聽過您數次的研究,您都表達了對中國文化非常讚賞的態度,表現今天這樣的

場合,我也非常贊成另外一個觀點,就是中國將在21世紀成為世界的強國,但文化都有正

反兩個方面,您從世界視野的角度,告訴我們中國文化在承擔起中國世界強國的時候,應

該做哪些準備。
  
    楊振寧:
  
    這個問題太大了。我沒有成熟的考慮多,說是中國的人本文化所發展出來許多的

觀念是有它永久的價值這點,我想任何到美國居住幾年的人都會了解到,人類的歷史最初

之所以能夠發展出人類的社會,是本着有人聚族而居,這樣就需要有人和人的關係,人和

人的關係通過中國古時間的文獻,就是剛才德字在3000年前的銘文上有記載,是非常重要

的。而且會很珍貴的保留下來,不管是10年還是100年,都是這樣。西方和東方還是不一樣

的。這樣具有長遠歷史意義和歷史價值的,還會保留在那兒。不過你的問題很好。我想通

過大家仔細研究、討論的話,大家可以更清楚的認識到,哪些是特別值得保留的。哪些是

應該改進的。
  
    主持人:
  
    因為時間的關係,今天下午的論壇就進行到這兒,下面我們以熱烈的掌聲向楊先

生表示衷心的感謝!我們祝願楊先生在清華園生活的愉快,能夠為中國的科學和文化事業

作出更大的貢獻!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3: 第一次美國大學面試經歷
2003: 賓夕法尼亞大學
2002: 怎樣給“學術腐敗”開藥方
2002: 學術批評的學術規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