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建設一流大學去國外不要取錯經
送交者: bestbu 2004年05月01日13:01:21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最近,幾個中國頂尖大學的領導層要到耶魯大學開培訓班,學習一流大學的管理
。這顯然是熱鬧了好長時間的“建設世界一流大學”計劃的延續。但是卻讓我產生了
“牛頭不對馬嘴”的感覺。

  為了捧出幾個“世界一流大學”,國家可謂出手不薄,一個精英大學,一年動輒
撥款十幾億元。可是你再看看真正的世界一流大學,排在前面十幾位的,全是美國的
私立大學。歐洲能夠進這個檔次的,只剩下牛津和劍橋,而且基本上也是靠吃幾百年
的老本來維持目前的地位。英國教育界已經認識到,不像美國那樣引進市場機制,連
目前的水平也維持不了。這才有了布萊爾的教育改革。

  所以,在耶魯大學為中國頂尖大學的領導層開培訓班,本身就是個矛盾。中國的
這些大學,全是國家養的。耶魯是私立學校。拿着皇糧辦大學,出來培訓,至少也應
該到康州大學這類州立學校去。因為大家都面臨一個如何管理政府的教育撥款問題。
而私立大學的許多經營方式在公立大學不僅行不通,甚至可能違法。到那裡取來的經
,回來好念嗎?

  這些例子充分說明,我們一心追求一流,但從來沒有想到,如今的一流大學,要
在市場上才能競爭出來。想建設中國的一流大學,就得培育中國的私立大學。所以,
國家撥給精英大學的巨款,都應該分配到學生手上,讓學生自己決定要用這筆錢繳哪
個學校的學費。如此競爭,二十年下來,經營好的大學就會勝出。中國的名牌大學才
會誕生。如今的北大、清華,真要自由競爭,說不定也會像“解放”“東風”“紅旗
”那些國產車一樣,未必能夠維持自己的聲譽。

  中國已經全面由計劃體制向市場體制轉型了,但教育領域卻似乎是個例外,甚至
還有點反其道而行之的味道。結果在沒有市場競爭的前提下,一味和國外的大學攀比
,就會造成教育浪費。比如前幾天有報道,說教育部要控制博士生的培養,適當擴大
碩士生的規模。理由是,我國的本碩博的比例是36:4.2:1,而發達國家是25:10:
1。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比例結構還不是很諧調。為什麼要這麼比?我們是發達
國家嗎?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對高等教育的要求是不同的。比如美國,為什麼碩士
生那麼多?除了人家經濟的技術含量高外,理由之一,在於人家的本科教育是通才教
育,碩士才是專業教育。所以本科生2/5要讀碩士,學專業。我們如果本科教育還是
專業教育,碩士是否需要這麼多呢?博士生的比例就更可笑了。人家培養10個碩士才
培養一個博士。我們培養4個碩士幾乎就要培養一個博士。為什麼博士的比例這麼高
?還不是在計劃體制下大家爭當一流,搶國家撥款,於是博士課程盲目上馬。

  在美國,像達特茅斯這樣的常青藤盟校,都不設博士課程。後起的華盛頓大學去
年排進前十大名校,但大部分專業也無博士課程。事情明擺着,博士主要是到大學教
書,市場很小。而博士課程動輒五六年,要給足獎學金,不僅不能像碩士課程那樣靠
收學費來經營,而且要倒貼錢。所以,任何一個大學設立博士課程,都要三思而後行
。而我們這裡,竟然“大學的水平主要取決於其博士課程的水平”這樣的荒唐話也大
行其道,不受任何挑戰。如此辦大學,教育成本豈不越來越高?

  高等教育不能產業化,因為國家和社會有責任對高等教育進行支持。但是,拿國
家和社會對大學的投資,必須要像產業那樣經營,要算投入產出,要讓教育的消費者
貨比三家。在美國,不僅有最優秀的大學的排名,還有“最合算的大學”(The best
buy)的排名。這樣,民間的教育機構才能根據自己的資源、特長制定獨特的發展道
路,滿足不同層次的受教育者的需求。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3: 權威版:瑞典皇家學院公布世界大學獲諾
2003: 諾貝爾獎並非是夢----諾貝爾獎獲獎技巧
2002: 中國高等教育向何處去?
2002: 一代科學宗師周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