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高校職場之二:美國經驗
lakehulake
說到教學經驗,這是美國高校招聘教師的第二個基本條件,有時候比學位更重要,因為有高學位的人多得像麻雀,有教學經驗的人卻沒麻雀多。
美國高校招聘,要求應聘者具有歐美高校的求學和教學經歷,強調美國經驗加拿大經驗或歐洲經驗。所謂美國經驗,是指應聘者通過求學和執教而對美國文化和教育理念有透徹的理解與認可,並融匯到教學實踐中。但這是看不見摸不着的軟指標,難以對應聘者做出準確判斷,於是便有了不成文但業界公認的量化硬指標,這就是除了美加歐的博士學位外,還得有美國高校三年以上的教學經歷。美國高校的用人制度是開放型的,認可加拿大和歐洲高校的經歷。這經歷的證明材料,主要是簡歷陳述和推薦信,以及應聘者在歐美高校執教的教案、教學筆記、自編的輔助教材之類。近年有中國博士跨海求職,成功者極少,主要是因為缺少美國經驗。
美國經驗也包括英文水準,而中國博士的英文不易勝任在美國高校講課。我遇到過一些國內博士,對自己的英文很自信,仿佛美國高校的教職就是為其專設的,只等其前往赴任。殊不知,所謂英語水準,不僅是閱讀和翻譯,更主要是指講話的流利程度和口音是否地道。中國博士講英文,不少是磕磕巴巴蹦豆子,而且一口難聽的中式口音。試想,中國高校若聘請一個滿嘴方言鄉音並且口吃的人講課,學生會滿意麼,除非是諾獎得主。再說,英文寫作更是一大不易,若未在歐美高校用英文寫過學位論文,寫作這一關是很難通過的。在英語水準方面,國內高校英語系畢業的博士比非英語系畢業的有很大優勢,但國內的英語博士到美國高校教什麼呢,教英語麼?
進一步說,國內博士不易越洋接受面試。就我所知者,國內的應聘者是利用到美國參加國際學術會議或做訪問學者的機會來公私兼顧。問題是,面試不止一次兩次,儘管有些人出國像出差,但應聘者若混到了這一步,也就不必到美國求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