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哀無奈的教育 |
送交者: chen1230 2004年07月22日18:16:13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
前些時候有一句話頗為時髦,無論是在傳統媒體或網絡論壇,甚至是普通百姓之中,都很流行——再窮不能窮了教育,在苦不能苦了孩子。這句話的潛台詞就是:無論條件如何惡劣,都要讓孩子接受最良好的教育。瞧,多麼深刻,是吧! 應該說這句話很精闢地表述出了教育的重要,也充分體現出國人對教育與未來的相互關係看得多麼深透。現在的孩子是國家民族的未來和希望,他們是明天社會的中堅,必將會主導着國家的發展。 然而更多的時候,這句話讀起來卻總是讓人感到彆扭。 不能窮教育,不得苦孩子!這話是由誰提出來的?針對的對象又是誰? 教育乃立國之本,孩子乃明日國家棟梁,故這話的接受對象應該是我們的政府以及政府領導下的相關部門才對。但現實好象遠非如此。現實是如何呢?教育產業化,學校成了商品交易所,前人總結的定理定義連同老師的口水全變成商品,學生們得在學校購買那些陳詞濫調,而由學生的家長——那些為數甚多的農民和下崗工人付錢!有時老師還故意留下幾句頗有新意的言語,脅迫家長們再付出一筆不菲的小費。在這場交易中,學生們大都能拿回一個類似收據的畢業證,這張收據實質上是今後就業的資格憑證。至於學生家長付出了足夠的錢是否為孩子買回了“貨真價實”的商品(知識),那就不是學校這個商品交易所以及交易所上級領導所關心的了。更何況很多交易還是在老師的家裡或在校外完成的。 看來,不能窮教育,不得苦孩子這話,正如同“九年義務教育”一樣,是政府把他應承擔的責任部分甚至全部轉嫁到了家長們的頭上。如果說國家前途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還不如說是寄托在下一代孩子的家長,我們自己身上。 有時候,看見幼兒園的孩子也被要求識多少漢字,背多少英語單詞;小學一,二年級的學生就被各種補習,輔導弄得沒有節假日,比他們的家長還忙還累。不由得讓人感到心痛。難道就不能讓我們的孩子有一個天真浪漫,純潔無暇的童年?而要讓他們從四,五歲甚至更早就背上一付沉重的枷鎖?難道我們的家長不知道所謂的“學習”對於孩子們 來講並不愉快,不是樂趣,是一種超越孩子羸弱身體的重壓?“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種對孩子及家長造成巨大刺激的極端言辭又是誰發明出來,灌輸到人們的腦子裡?有什麼目的?如果單從家長,學生的個人角度看,這話仿佛還有幾分道理,但如果放大到整個國家,整個社會,別說是已經輸在“起跑線上”的孩子,那些到了二十一世紀仍然的文盲或半文盲,難道就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了麼? 這一切的一切,只能說明已經受到愚昧,目光短淺的一代人,正在用短視的教育愚昧着自己的下一代。 對於教育,政府到底投資了多少,是2.5%,4%或者是10%?這些數據對於我們來講是抽象而枯燥的,同時教育投入的排名於普通百姓而言並無任何實際意義。因為教育投入上的差距會產生什麼影響以及後果,我們的高層才是最清楚。然而我們從媒體上得知,中國政府的教育投入在世界百名之外,低於遠比中國貧窮落後的南非。這就令人費解了。在我們眼中,中國並沒如此平貧窮,錢?到哪去? 不客氣地說,眾多琉璃碧瓦氣勢輝煌的校舍,相當部分是家長的血汗堆積而成。只不過是有人借了教書育人的名義,巧取豪奪,把家長吃飯吃藥乃至養老的錢轉到了他們的名下。 我們這一輩人好歹算是接受了一點“天下為已任”的教育。多少還知道學成以後應該對國家民族有所貢獻,但我們的下一代呢?已經完完全全地變成了家長們私有財產。若想這“財產”增值,唯有現在不斷地投入。家長投入血汗錢,望子成龍的結果也不過是希望孩子“出人頭地”甚至“找一個好工作”;孩子投入時間精力為的是多掙錢!他們想 的都是今天數十的投入應該換來數百的回報。貢獻社會,振興中華?——空了吹吧! 結束語 可悲的教育:發掘孩子的潛能也好,提高下一代的素質也好,總是與家長手裡幾個還沒捂熱的碎銀髮生着關係;各種名目巧立的收費,總是在爭先恐後撕裂着家長的口袋。 可怕的結果:現在常聽說有人因繳不起學費而離開人世;以後會不會聽見有人因傾家盪拿到一張畢業證,但卻並沒有得到一個美好的預期而命喪黃泉?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03: | 中國高幹何為要美國人培育? | |
2003: | 素質教育DIY(三續)——掠奪開發為哪 | |
2002: | 反駁陳琳答中國青年報的“再質疑” | |
2002: | 美國名校點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