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校一直聽着任教老師們教育學生:少抱怨,多幹事。抱怨不但不能使事情變得更好,反而會向反的方向發展。因為在抱怨時是negertive 思維,不但影響自己情緒,還影響他人情緒。所以美國文化不崇尚抱怨。
經常提醒二女收到不好的結果,先不要去指責,抱怨他人,看看自己能否在現有的基礎上改進。既使真有不公,你釆取冷靜及商量的態度,會對解決問題起到積極作用。這點在美國不管學習,工作,生活都十分重要。
舉例: 一些華人家長在孩子二年級前要麼之前送入過私立在功課上多學於常孩,要麼父母自身監督孩子多一些或送過各類補習班。結果當然會不錯。孩子在學業上的表現會遠超其他學生。這時的家長多半沒做好孩子的心理工作,至使他們有意無意地表現出輕視他孩的行為及語言。如: 你們怎麼還不會做? 這麼簡單的問題,我早會了等等等等。這種言語對其它學生產生負面 影響。而家長則多是抱怨公校要求低,不重視聰明孩,讓他們無事可做等等等。
哈,本是好事: 孩子聰明肯學且已學得不錯。但這麼一表現及一抱怨讓學校認為家長的文化含養及孩子心理出了問題。比較理解文化不同的老師還會去試着好好與家長溝通說明問題,但不是很open的老師哈不昰建議你孩子跳級而是去做心理輔導。至少讓孩子明白不管你聰明與否,學習程度怎樣,尊重他人昰第一條。
哈,同樣這個邏輯在工作中也存在。美國大部分不管公司,行政,機關等以集體項目為主。個人抱怨會影響整個團隊情緒。不管個人能力再強,效率再高,如不能適應team 合作文化,對個人都會有不好的結果。這就昰許許多多的華人抱怨我認真努力,聰明過人,效率奇高。為什麼別人對我不公平?
哈,不公平的原因是我們國內多為個體單打獨鬥,愛怎麼的,就怎麼的。而這裡環境多為團隊合作。不能愉快合做就會影響整體進程及效果。你是老闆你喜歡一個整日有嘴說人,無嘴說己的個體嗎?既影響情緒又麻煩調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