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與哲學(9) - “我的本體”(C) |
送交者: microsoftbug 2014年01月11日05:43:25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
思想與哲學(9) - “我的本體”(C)
思維,是人的精神的主要部分(另一部分是心理的因素,這裡不討論)。精神作為一 種“物質”,被“正式發現”,是4百年前歐洲近代史的開創者,大哲學家笛卡爾的 功勞。 笛氏認為,世界上只有兩種存在,一種叫普通的物質,一種叫“精神物質”。大家 知道,他將後者的發現拿來用作自己哲學的出發點。但他沒有深究這個精神物質發 現的意義。也就是說,精神到底意味着什麼?精神的本質是什麼?後來的哲學家, 也都是拿來他的精神的發現,如同笛氏本人一樣,用在自己的體系中。如康德明確 地將範疇從中提出(區別與亞里士多德的範疇提法);黑格爾認為,精神,是他的 “哲學百科全書”系統的源泉,稱為“絕對精神”。因為他科學邏輯,辯證法,就 是由“潛在-自然-精神”的三步曲組成。叔本化認為精神中的“意志”,才是一切 之首,背離康德,黑格爾等的傳統的西方哲學,而從心理的角度探討哲學的問題。 從“一切現象都是範例”的觀點看,我認為,精神的神奇性在於,精神突破了物質 性的“限制”,變成了具有“無限/絕對”性的本質。 這是什麼意思呢?我們知道,我們周圍的任何事物,其根本特性,是它的“有限性”。 想一想這些事物,哪一種不是從一物轉為他物呢?從自然界的“食物鏈”,到麥克 斯韋的電磁轉化方程組,到愛因思坦的質量能量轉化關係的公式,“E=MC^2”,等。 它們都是,從一種有限物質變成另一種有限物質,無一例外。而精神的特性,尤其 是思維的特性,卻是我們只要“INPUT”進有限的物質,而“OUTPUT”出來的,竟然 是“無限的物質” - 精神。這不很奇怪嗎?思維的這種無限性,在範例中被稱為 “無限本質”或“絕對性”。它正是突破了一切普通物質的局限,變成了一種全新 的物質,所以笛氏稱它為“精神物質”。 在心理方面,我們不也常說“無限的欲望”或叫“貪得無厭”。或是“極端的理想 者”(見高伐林“我們都是毛澤東時代的‘廢品’”),即具有“無限意志”的人: 如叔本華,尼采,希特勒,毛澤東等。但很少有人問(如果曾有過),人的這些無限 的“貪慾”和“野心 (“意志”的貶義詞)”,都是哪裡來的?如果世界上沒有一種 無限的“物質”,作為它們的基礎和來源,難道它們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嗎?它們是 “純粹從外界”來的嗎?比如人們看見宇宙之大,世界之無極,也學會這樣看問題 嗎?我的回答是,沒有純粹的“外部原因”,我們內心必定有與之相呼應的成分, 既毛澤東所謂“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 - 這個內因,就是我們的“思維”動力在 其背後。 思維是一台“virtual machine”,它有無限的功能。它需要feed in 普通物質即可: 如血液,空氣,食品,異性,心理的需要,等等。思維的產品,不僅是可以從“一 物到他物”,如上面的例子,或“悲憤出詩人”等,而且還可以像魔術師一樣, “憑空產生”某物。比如,“心動”,“偶生一念”等等。也就是說,物質的世界, 人通過其“精神”,可以將其轉化為另外一種完全不同的產品,“精神產品”。奇 怪不奇怪呢?事實上,正是對我對自己的這個思維功能的思考,或叫“思維對思維 的思維”,使我發現了海德格爾終身尋求的未竟之志:存在的本質是什麼?我可以 確定地告慰這個德國近代最後的哲學大家:這個本質就是範例本體論中的“絕對” 範疇。進一步說,絕對,不僅是人的思維的本質,而且還向外伸向了世界:它是 “現象萬物”的本質。我的思維,就是“我的本體”。而“絕對”範疇,就是世界 的本體。我的本體是個人的思維,它是絕對世界本體大海中的一滴水。懂了人人 “我的本體”,即自己思維,的性質,也就懂了世界的本體的本來面貌- "萬物皆備於我”。 不是在滿世界到處找哲學的本體或存在在哪裡,而是從自己的內在思維開始,得到 悟性認識,再轉向外界:如同康德的認識論一樣,現在輪到了對本體的研究轉變 - 這就是為什麼我在<論範例>中說:“範例學”的本體研究,是哲學史上對本體研究 的“哥白尼革命”,即,“絕學”的誕生。 (全文完) P. S. 我不打算再寫如何發現“思維本體”的過程了,有興趣者請自己看<論範例>(可以去 “八股問”網免費下載或購書)。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13: | 蘭道爾對安那祺主義的思想貢獻 | |
2013: | 何岸泉:第三篇作文 | |
2012: | 程序員們小心了:下載公司代碼被刑事逮 | |
2012: | 天蓉:陰謀政治-43-上流社會魅力無窮 | |
2011: | 考考你,是否搞懂了愛因斯坦相對論多普 | |
2011: | 不容錯過:Win XP減肥十大酷招 | |
2010: | 引力波不屬於黑洞本身而在黑洞外空間傳 | |
2010: | 職老:古文觀之(I):波 | |
2009: | 邏輯:漢字優劣,日本是面鏡子 | |
2009: | aa88:再論漢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