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今讀到很多有關國內大學招聘人的報道。同時也看到很多讀者的反應。大多數人的反應是負面的。細看招人與被招人的背景與能力,可以看到國內大學在招人方面的確還有很多地方需要快速,徹底的改革。
一般(國外)招人的程序是:
1:學校或院系首先要選定學術與研究方向和領域。
2:公開招聘(給出要求條件與期望) 。
3:審評所有申請人的申請材料。選出前三到十名後選人。
4:邀請後選人到招人單位面試。
5:最後決定終選人。
通常申請人要交一份履歷(包括學歷,學位,研究經歷和工作經歷),三到五封推薦信,加上倆到三篇代表文章。次外還要申請人的研究和教學計劃,以及發表的文章清單。
另外,招人單位有資格去查詢和驗證申請人提供的任何材料。推薦信通常起很大的作用(誰寫的,是否真實,是否和申請人有利益關係,等等) 。
上述的程序主要是對申請人的。如果任何環節出了問題(作假,誤導,篡改,隱瞞,等等) ,申請人都會面臨被取銷申請資格,或被解僱的後果。另外,如果招人單位招聘了有問題的人,其他申請人有權力去查詢和辯解。
再回頭看看國內大學近幾年的招聘(特別是海外申請人) ,幾乎每一道程序都有被破壞的嫌疑。
國內大學招聘人是一個極其重要的事情。八十﹐九十年代大批學生留學﹐以後留在國外﹐造成國內大學研究和教學人才斷層(三十五到六十歲)。中國的發展無疑需要一大批中年人。如果國內大學對招聘人之事沒有一個高度﹐長遠﹐規範﹐和嚴肅的對待﹐後果會極其嚴重。而最重要的不是學術與研究是否趕上美國或歐洲﹐或是否成為世界第一﹐而是下一代和下幾代人的培育。國內大學需要招聘的是一批有創新﹐有職業與人文道德﹐有對學術與知識敬仰﹐可為人師表的人﹐有學問的人。這些要求在“人慾橫流” 的時代尤其重要。這些是“人才” 。而不是 熟人﹐ 親人﹐老人﹐有錢有關係有名有大批文章的人。
如果這一關失敗的話﹐我們能否想象中國的未來將是什麼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