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的書寫文字獨特性使它很難與印歐語系進行詞彙的類比,但是語音比較卻可以越過這個書寫上的障礙。一些古老的名詞,諸如父母,蘊含了非常重要的語言學信息。以父字為例,F (P) 輔音的出現是印歐語與漢語的共同特徵。我們知道在印歐語系中,常常是輔音表意,而元音表聲的,父親這個意義在各種語言中的表達有驚人的相似性,請看以下例證
漢語 父 fu
古希臘語 πατέρας
拉丁語 pater
英語 father
法語 père
德語 Vater
無一例外,輔音 f 或 p 是父親這個意義在各種語言中共有的表達方式,由此可以想象,漢語與印歐語系可能由某種更原始的語言演變而來。
那麼,如何去研討漢語與印歐語系的共同祖先 ?對各自神話的比較好像是一條可靠的途徑。黃帝戰蚩尤的傳說是華夏上古的立國故事,因此可以被視為中國文明的起源。用漢語拼音來寫,蚩尤的寫法是 Chiyou. 如果忽略現代普通話的捲舌音,蚩字的發音中應有 c 音,與 z 也相近。而宙斯也是古希臘名神,其重要性不低於中華文明中的黃帝。宙斯在希臘語中為 Ζεύς 拉丁語的 Deus 正來源於此。法語是 Dieu, 而古日耳曼語中是 Ziu, 這個語言共性被法國歷史學家 Georges Dumezil 描述過。
蚩尤與 Ziu 的發音相似性是一目了然的,而這裡我們還得到了一個副產品,就是漢語中的帝字發音很可能與拉丁語 Deus 異曲同工。漢字的單音節習慣使尾音節消失,在帝字如此,在父字上也可以同樣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