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怎樣才能得不到諾貝爾獎?
送交者: 273 2004年10月20日17:57:07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最近,2004年的瑞典皇家科學院諾貝爾獎的獲獎名單陸續公布。這次諾貝爾獲獎名單像往年的一樣,再次重複了兩個由來已久的特徵。一是獲獎者中依然以美國人居多。二是在獲獎者中沒有一個人生活在中國的大地上。
  
美國人口占世界人口總數略低於百分之五,獲得諾貝爾獎的人數卻占全部獲獎者人數的百分之七十以上。200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由3名美國科學家獲得;此前公布的醫學或生理學獎的獲得者也是2名美國科學家;兩位經濟學獲獎者中有一人是美國人,另一位雖不是美國人,但卻是在美國受的教育,現在還在美國教書。據有人初步統計,截至2003年,美國共有273位諾貝爾獎獲得者。
  
對於為什麼美國有那麼多的人能夠獲獎,這個問題,國人問得不多。為什麼中國人始終未能出現在諾貝爾獲獎名單上,我們卻一再追問。也許,把這兩個問題結合起來思考,會得到一些新的線索。我們要問:怎樣才能得到諾貝爾獎?或者問,怎樣才能得不到諾貝爾獎?我發現以下的一些做法與得不到諾貝爾獎有着密切的關係。
  
第一、限制和歧視私立大學及民間研究機構肯定消除了產生諾貝爾獲獎者的溫床。如果把美國私立大學和民間科研機構全部國有化,那麼,美國的諾貝爾獲獎人數就可能減少百分之八十到九十。美國的諾貝爾獲獎者中八成以上來自私立大學。沒有私立大學,就沒有那麼多的諾貝爾獎候選人;沒有頂尖的私立大學,就沒有諾貝爾獎獲得者。美國是世界上私立大學最發達的地方。美國可能是唯一沒有國立大學的國家。美國頂尖的前20個大學,幾乎是清一色是私立的。美國的大學,不論是公立還是私立,不需要與任何政府機構協商辦學方針。治理大學的權力和對校長的任命來自於獨立的校董事會,這樣的董事會既獨立於大學,也獨立於執政黨與政府。學校管理層僅向獨立的基金會董事負責。私立學校也有來自政府的經費,但是這些學校對獨立的經費託管人負責,而不是對教育當局負責。中國有多少私立大學,中國頂尖大學中有多少是私立的?中國的公立大學對誰負責?對這三個問題有了答案,對怎樣才能得不到諾貝爾獎就增加了不少把握。
  
第二、靠增加政府經費投入是錯失諾貝爾獎的有效辦法。中國很多人士人為,美國人獲獎多,是因為美國政府的投入多,如果中國像設立奧運“奪金”工程一樣,傾舉國之力辦諾貝爾“奪獎”工程,中國一定會在不久的將來,實現零的突破。有人測算,奧運金牌每塊背後有七億元的投入,一個諾貝爾獎還不知道需要投入多少錢。但是,這樣的工程違背了諾貝爾設獎的初衷。諾貝爾要把獎頒給那些能造福於人類的人,而不是那些能花錢的人。如果以造福於人類為宗旨,不得獎又何妨?如果不能造福於人類,得了獎又如何?浪費納稅人的金錢而已!就像在特定的制度下勤勞很可能不致富一樣,在特定的制度下經費投入與得獎沒有必然的聯繫。更何況,這幾年學術風氣的敗壞與前幾年各高校得到數額不等的行政撥款有着密切的因果關係。其結果是,對經費的追求代替對學問的追求,對博導的追求代替了對博學的追求,權術的探險取代了學術的探險。當教育以培養接班人為目的並為之設置無休止的課程時,當學術期刊的價值大小是按照該期刊所屬的行政級別來決定的時候,當研究課題指南是掌握權力的人來制訂並受理項目申請的時候,當每個研究人員被強制按照先紅後專的次序定期向黨政領導匯報工作的時候,諾貝爾獎的苗子就被連根拔斷了,除非他能用腳投票。
  
第三,用國家選拔人才重點培養的辦法來取代為科學家的成長創造自由寬鬆的環境是扼殺獲獎者幼苗的不二法門。諾貝爾的獲獎者是自由成長、自由追求而來的,不是國家機器上鍛造出來的。美國之所以有那麼多的獲獎者,是因為國家從不拿納稅人的錢去專門培養諾貝爾的獲獎者。獲獎是個人的事業,不應該是國家的事業。獲獎是個人追求的副產品,而不是主業。如果美國常設教育部和科技部,美國的教育和科技一定會迅速落後。現在有的高校辦起旨在“奪諾”重點速成班,真是南轅北轍。獲得諾貝爾獎不能靠培養,尤其不能靠重點培養。政府越重視諾貝爾獎,得到諾貝爾獎的可能性越小。國家對大學的資助與管制,不是導致大學的獨立,而是導致大學的政治依附,使得學校和科研機構成為權力的附庸。行政官僚,與科學天才從來就不可能水乳交融。現在,中國的博士數量已在超短的時間內超過德國和美國。中國現在可能是世界上博士導師最多的國家,也是官員中博士學位獲得者最多的國家。博士與博導數量和科研經費的竄升,以及博導收入和經費的竄升絲毫沒有縮短中國與諾貝爾獎的距離。
  
第四,不容忍另類和異端學者的教育制度和社會住制度不可能產生諾貝爾獎的獲得者。一個從根本制度上最大限度容忍自由與獨立思考、鼓勵創新精神和向各種假設提出挑戰的國度,離獲取諾貝爾獎就為期不遠了。有創見的科學家不同於常人的思維方式,有關懷的作家不同於常人的視角。對各種人物的制度性寬容程度與產生諾貝爾獎獲得者的可能性呈正比。一個諤諤之士沒有立錐之地的地方,不會有諾貝爾獎獲得者的身影。非主流的文學作品有多大的自由發表的空間?有多少民間實驗室和獨立研究機構?有多少不需要掛靠的絕對獨立民間基金會來扶持學術研究?這些問題有了答案,諾貝爾獎與中國人的相關性的問題也就有了答案。
  
總之,政治權力對學術與科研控制的越多,造就出諾貝爾獎獲得者的可能性越小,除非把諾貝爾獎變成通過政府出題統一考試的方法來評選。通常,一個社會的諾貝爾獲獎者的數量與社會的自由度成正比,與不自由度呈反比。中國若能改掉上述那些導致國人得不到諾貝爾獎的東西,該獎離國人就不遠了。其努力的方向,應該是培育諾貝爾的獲獎苗子能夠自由生長的環境,而不是置大環境於不顧,去重點在個別人身上下賭注。我以為,造就能夠產生諾貝爾獎獲得者的環境比得到諾貝爾獎本身重要得多。有了這樣的環境,諾貝爾獎的潛在獲得者和所有其他人都能受益。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3: 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2003: 三年目睹之怪現狀zt
2002: 北大校長來了
2002: 陳景潤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