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QU著:王力"诗词格律"书中"词的平仄"论述之商榷
已故王力教授是当代著名的诗词格律大家.我们这代人是读着他的书成长起来的.他的著作观点可以说影响了好几代人.读他的书受益良多等赞美之词此处就不多谈了.现就王力教授该本""诗词格律"书中有关"词的平仄"论述,商榷如下:
注:紫字是王力教授书中之原文,黑字是本人商榷观点.
1.王力书中云:词的特点之一就是全部用律句或基本上用律句。
王力教授这句话是值得商榷的.众所周知,康熙朝代集全国力量(人材物)所编汇"钦定词谱"是后代词谱范本.尔后的"白香词谱"与"龙榆生词谱"等,从规模等各方面均无法与之相比.我们在以"钦定词谱"为基础,新增修"曲氏反格词谱"时发现并推定:除近体诗五,七言格律之外,在"钦定词谱"编汇时,人们没有形成一个类似我们所提出的"曲氏全绝律格律"系统概念,即当时没有一套统一宋词元曲长短句审修标准,从而在该词谱编汇中凡涉及"一言律句到九言律句(五,七律句除外)",则其中格律问题多多;错误百出.
2.王力书中云:三字句。三字句是用七言律句或五言律句的三字尾。即: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王力教授这句话是不全面的.我们认为:三字句总共有八种基本诗词格律句型,即除了用七言律句或五言律句的三字尾之外,还有连三平,连三仄。其准确的表达应是:除了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之外,还有:平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仄.
3.王力书中云:四字句。四字句是用七言律句的上四字。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王力教授这句话是不全面的.我们认为:四字句总共有十六种基本诗词格律句型,即除了用七言律句的上四字(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之外,还有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仄等等多种四言格律句型.
4.王力书中云:六字句。六字句是四字句的扩展,我们把平起变为仄起,仄起变为平起,就扩展成为六字句。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王力教授这句话也是不全面的.我们认为:六字句既可以看作是四字句的扩展,但其中一部分也有其自身特点.如连不合近体诗规则的一起算,六字句总共有六十四种基本诗词格律句型;除了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之外,还有如下很多句型,例如: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等等......
5.王力书中云:八字句,九字句,十一字句.(略)
王力教授有关这三种字句的叙述就更不全面.理由同上面六字句.因从理论上推算:八字句应有256种格律句式,九字句应有512种格律句式,十一字句更达2048种句式.如果我们没查错的话,且不说整套"钦定词谱"八百多调(近二千体)中,未见过十一字句,就连九字句也很罕见,八字句也不多见.所以,王力教授有关这三种句型之叙述,应是他当时思维惯性与想当然之推理.
6.二字句。二字句一般是平仄(第一字平声,第二字仄声)而且往往是迭句。
王力教授这句话也值得商榷和不全面的.我们认为:二字句总共有四种基本诗词格律句型: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7.一字句。--一字句很少见。只有十六字令的第一句是一字句。
(待述)-->接最下面.
8.王力书中云:总之,从律句去了解词的平仄,十分之九的问题都解决了。
综上所述:本人认为,王力教授"诗词格律"书中有关"词的平仄"之论述,值得商榷与进一步深入探讨.
D.QU 2015.3.24 in PARIS (初稿)
版权所有!
--------------------------------------------------------------------------------------------------------------------------------------------------
附:王力教授"诗词格律"书中有关"词的平仄"一段叙述
词的平仄
词的特点之一就是全部用律句或基本上用律句。最明显的律句是 七言律句和五言律句。有些词,一读就知道这是从七绝或七律脱胎出 来的。例如《浣溪沙》四十二字,就是六个律句组成的,很像一首不 粘的七律,减去第三、第七两句。这词的后阕开头用对仗,就像律诗 颈联用对仗一样。《菩萨蛮》前后阕末句本来用拗句(仄平平仄平), 但是后代词人许多人都用了律句,以致万树《词律》不能不在第三字 注云"可仄"。如果前后阕末句都用了律句,那么,整首《菩萨蛮》 都是七言律句和五言律句组成的了。不过要注意一点:词句常常是不粘不对的。像《菩萨蛮》开头两句虽然都是律句,但它们的平仄不是 对立的。
不但五字句、七字句多数是律句,连三字句、四字句、六字句、 八字句、九字句、十一字句等,也多数是律句。现在分别加以叙述。
三字句。 --三字句是用七言律句或五言律句的三字尾。即: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如"须晴日",平仄仄如 "俱往矣",仄平平如"照无眠"。两个三字律句用在一起如"青箬 笠,绿蓑衣"。
四字句。 --四字句是用七言律句的上四字。即:平平仄仄,仄 仄平平。平平仄仄如"天高云淡",仄仄平平如"怒发冲冠"。两个 四字律句用在一起如"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如果先平脚,后仄脚, 则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六字句。 --六字句是四字句的扩展,我们把平起变为仄起,仄 起变为平起,就扩展成为六字句。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如"我欲乘风归去";平平仄仄平平如"红旗漫卷西风"。两个六字律句用在一起如"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八字句。--八字句往往是上三下五。如果第三字用仄声,则第五字往往用平声;如果第三字用平声,则第五字往往用仄声。下五字一般都用律句。第三字用仄声的如"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第三字用平声的如"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九字句。--九字句往往是上三下六,或上六下三,或上四下五。 一般都用两个律句组合而成,至少下六字或下五字是律句。如"浪淘 尽,千古风流人物"。
十一字句[30]. --十一字句往往是上四下七,或上六下五。下五字往往是律句。如"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又如"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词中还有二字句、一字句、一字豆[31]. 现在再分别加以叙述。
二字句。--二字句一般是平仄(第一字平声,第二字仄声), 而且往往是迭句。如"山下,山下"。又如王建《调笑令》,"团扇, 团扇。……弦管,弦管"。个别词牌也用平仄,如辛弃疾《南乡子》:"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一字句。--一字句很少见。只有十六字令的第一句是一字句。
一字豆。--一字豆是词的特点之一。懂得一字豆,纔不至于误 解词句的平仄。有些五字句,实际上是上一下四。例如"望长城内外", 望字是一字豆,"长城内外"是四字律句。这样,"长城内外,惟余 莽莽"和"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就成为整齐的对仗。
特种律。--特种律句主要指的是比较特别的仄脚四字句和六字句。仄脚四字律句是"平平仄仄",但是特种律句则是"仄平平仄"(第三字必平);仄脚六字律句是"仄仄平平仄仄",但是特种律句 则是"仄仄仄平平仄"(第五字必平)。《忆秦娥》前后阕末句,依 《词律》就该是特种律句。其实,前后阕倒数第二句也常常用特种律 句。如"马蹄声碎,喇叭声咽","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如梦 令》的六字句也常用特种律句。如"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 滑","直指武夷山下","风展红旗如画"。又如"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却道海棠依旧","应是绿肥红瘦"。
拗句。--大多数的词牌都是没有拗句的。但是,也有少数词牌 用一些拗句。例如《念奴娇》前后阕末句(如"一时多少豪杰", "一樽还酹江月"),《水调歌头》前阕第三句上六字(如"不知天 上宫阙"),后阕第四句上六字(如"一桥飞架南北"),都是"平 平平仄平仄",就都是拗句。
总之,从律句去了解词的平仄,十分之九的问题都解决了[32].
(本段引字网络)
接上面:
王力教授有关这种一字句之叙述,并不准确.至少,在"钦定词谱"之词牌"哨偏"(异体)之中,就有:
"噫!归去来兮。我今忘我兼忘世。"(苏轼)
噫。水與月兮。逝者如斯曷嘗往。(曹冠).
此外还有,陆游《钗头凤》中的"错!错!错!""莫!莫!莫!"
吕老渭《惜分钗》中的"重!重!""忡!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