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江苏高校教授出走 |
送交者: 19977 2005年01月14日15:37:06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
透视江苏高校“教授出走” 岁末年初,江苏高教界有些不平静,高校师资招聘会持续升温。就在高校师资招聘活动热火朝天的背后,却是近一段时间以来有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被外地高校以各种优惠条件挖走。这种大规模的“教授出走”现象令不少业内人士唏嘘不已,他们不仅仅担心部分学校的学科建设会受到影响,更对江苏建设“人才教育大时这一宏伟目标提出了严峻的现实挑战,“狼来了”这句话在此时已不是危言耸听,他们还呼吁应该尽快建立高校高层次人才流动协调机制。记者遂对震动江苏高教界的“教授出走”现象进行全方位透视。 A篇 记者对话外流江苏教授 放弃熟悉的工作环境无疑是需要勇气的,那么这些“出走教授”内心世界又是什么样的呢?朱教授(以下简称朱)原是南京某知名高校的中文教授,三个月前他来到了位于广州的暨南大学。作为在现当代文学研究方面全国知名的专家,是什么原因让他有了远走高飞的念头?记者(以下简称记)带着疑问与远在广州的朱教授电话取得了联系。 记:朱老师你好,能谈谈你在新环境的情况吗? 朱:来到暨南大学已经有三个多月了,我对这里的环境很满意,学校院系领导对我的工作十分支持,将我列入珠江学者计划,并专门为我成立了现代文学研究中心。成立后的研究中心将面向台港澳以及海外地区,这极大地方便了学术交流,给我的研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工作平台。 记:我知道,你过去所在高校的知名度应该是高于你现在的学校,从一定意义上,你是屈尊了,当时选择离开现在后悔吗? 朱:我不后悔。的确,我呆在过去的学校做起事来会省力些,但我觉得在那所老学校里让我最不适应的是一套固定化的运作程序。相比之下,现在的学校在人员开放度和人员流动性方面都比较大,这对于像我这样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学者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挑战,我在感到压力的同时更觉得是一种动力。 记:我们知道,南方学校的待遇是很吸引人的,来这里主要是考虑待遇问题吗? 朱:工资待遇决不是促使我来这里的第一因素,说实话,这几年高校教师的待遇比过去有了较大的提高,如果说前几年有人跳槽到别的学校是为了待遇的话,现在这种情况已经很少见了,我在南京也有能力买车买房。我来这里追求的是一种环境,一种宽松而又公平竞争的工作氛围。不过我也承认,来这里后,我的各方面待遇比过去有了成倍的提高。 记:像你这样离开江苏到外地高校工作的教师现在越来越多,你觉得是不是过于频繁了? 朱:高校人员流动我觉得是一个正常的现象,我还觉得如果一个人从上学到留校任教这种从一而终的情况在目前的市场经济大潮下并不正常。记得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就是大学教授聘用制,往往是这所大学干几年再到别的大学干几年,这种“候鸟型”教授生活我很感兴趣。我选择离开工作了快20年的母校的确让一些师长和同事感到很伤心,但我的做法在我的人生价值观看来是合理的,我要强调的是,即使离开我还是很热爱培育了我的母校。 记:当你选择离开南京到外地任教遇到过阻力吗? 朱:从去年3月份暨南大学与我接洽到9月份正式到这里,这6个月的时间里,暨南大学引进人才的诚意和政策令我很欣赏。他们学校引进人才前首先从全国范围某个学科知名专家里进行搜索,在圈定好几个对象后再与他们接洽,各种待遇问题也是每人面议,这种做法给预引进的人才以极大的信任感。当我决定离开南京时,感到最大的阻碍是学校在一番挽留失败决定放人后,我的人事关系调动很复杂。好在广东这里答应没有档案他们照要我,没有档案可以在广东补办。现在,我就是学校给我重新做的人事档案。 记者还从侧面了解到,像朱教授这样流出江苏的高校教师大多数成为现在单位的“业务骨干”,很多中青年教师还优先得到了出国成为访问学者的机会,很多出去的人对当初的选择表示满意,认为自己选择没有错。 外地高校挖江苏教授不仅靠高薪 记者注意到,江苏高校教师流动的主要目的地主要集中在三个城市:北京、上海、广州。而接受外来高校教授的大户也集中在清华、北大、复旦、中山这些全国顶尖级高校上。“要说‘挖墙脚’,清华、北大的本领的确是技高一筹。”江苏一位高校领导以一种愤懑而又无奈的语气向记者说道。记者还注意到,一些“挖人大户”出台了相当完备的引进高层次人才政策,这些政策不仅给江苏高校教授以待遇上的吸引,更提供了一种宽松、公平竞争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氛围。一位刚刚跳槽到外地一所高校的江苏教授向记者坦言:“到南方学校工作,我觉得给我的最大吸引力不是高薪,而是那里的宽松工作氛围,人际关系也相对简单一些。”记者注意到,外地高校在引进高层次人才机制上较为灵活。如复旦大学,该校对某一学科方向的学术带头人(二级或医学类三、四级学科);或在教学、科研和技术等某一方面特别优秀者,不仅应聘者国籍不限,工作时间上可以采取灵活的半时制(6个月或以上),或全时制(9个月或以上)。 在工资待遇方面,对于优秀人才开出以下“待遇菜单”:1.全时来校工作,除工资福利以外,学校提供岗位津贴,每年12万元人民币,按月支付;2.可自主选聘科研和行政助手2至3名,学校给予适当的编制和津贴支持,并在人才引进和队伍建设方面给予政策支持;3.学校和所在院系优先安排办公和实验用房;4.根据不同学科特点和研究计划,学校和所在院系共同提供科研启动经费(实验学科,不少于100万元人民币;理论学科、人文和社会学科,不少于20万至30万元人民币)分期下达,并积极协助申请国内外重大科研项目,对所申请到的重大科研项目按学校政策给予经费配套;5.全时来校工作,学校提供购房补贴50万元人民币,并在购房期间提供过渡居住房(不再享受学校货币化分房政策)。 据了解,引进高层次人才在一些外地高校已经成为一项常规化工作,如上海大学专门建立已引进人才库,对引进人才进行跟踪管理,评价和考核已引进人才在上海大学工作的情况,发现他们的困难,协助解决,坚持引进、使用、培训、考核相结合。该校成立“上海大学人才引进领导小组”,常务副校长任组长,主持决策人才引进工作。人事处设立“上海大学人才引进办公室”,作为学校人才引进工作的具体执行机构,定期向领导小组汇报工作。 暨南大学在引进人才方面除了对学术水平有较高要求外,还对人才在人际关系处理上提出了明确要求,如待引进的优秀人才必须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优秀人品,团结同事,业务能力强,身体健康。此外该校还规定,若引进的优秀人才的学术水平和任职资格已达到学校高一级职务的评审条件,经学校人才引进领导小组认定可优先评聘职务;学校专家委员会确认的优秀人才经学校领导小组批准,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适当放宽享受住房待遇。 |
|
|
|
实用资讯 | |
|
|
一周点击热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复热帖 |
|
|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
2004: | 赫胥黎与猴子的关系--概念的分类 | |
2004: | 北大校长不如耶鲁校长吗 | |
2002: | “吴杨事件”最新进展的几点分析 | |
2002: | 惨淡人生--在北美的日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