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系列:绝学的"存在(being)"范畴
“Being”的概念,从前苏格拉底时期的哲学家,如巴门尼德,到“苏柏亚”,再到黑格尔,最后到海德格尔和萨特,都进行了讨论。好像该说的都说了,后人难以给新的补充,其实不然。那么范例的存在(being)对此有什么新的贡献呢?绝学的存在认为如下。
第一,存在,不仅是指相对于“物质世界”(从巴氏,苏柏亚等许多哲学家),不仅是指相对于时间(海氏),不仅等同“非存在”(黑氏,萨特)。存在的“逻辑”出现,是在“潜在”之后产生的。也就是说,存在必须分为“潜在,存在(非存在)和定在,思在”,这几个部分的范畴。换句话是,“存在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的逻辑发展完结之前,我们不能称之为“存在”。
第二,我们不可能在“存在”中发现存在的来源,这就是海氏为什么没有完成第二部分“存在和时间”的原因。他本人,用他自己的话叫,被“thrown into the world”。所以他无法看清。中国的说法叫“只源身在此山中”。只有范例出现后,只有“跳出”存在的世界,才能看清存在的真面貌。这个新的“世界”叫“绝对”,完全摆脱了相对的束缚。
第三,在,是存在的基础。也就是“潜在”是存在的“逻辑前提”。没有潜在就没有存在。
第四,存在与“非在”,都是纯粹的逻辑概念,比较贫乏和缺乏内容。真正有丰富意义的存在是“范例”。就是范例本身是“有具体规定的存在”。范例的形成,不仅是仅仅存在,而且包含了诞生,功能的释放,完毕,等一系列过程的概念。因而其意义更加丰富和饱满。也就是说,范例包含了在,存在和定在,思在,这一系列的概念而成为一个“package”,一个抽象但注重“功能性”的集合。这样,绝学就由哲学的找寻“实体”的努力,转弯到注重“功能”的发现阶段。
最后,存在的含义更加细致因而更令人信服。存在不仅在物质世界,如“宏观世界”,而且在“微观世界”。两个世界的规定性不同,决定了存在的形式也不同。将本体论的概念具体化,清晰化,一直是“分析哲学”努力的目标之一。范例的绝学存在,就是运用分析哲学的思想重新定义存在概念的努力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