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诤友
万维读者网 > 教育学术 > 帖子
韩露: 苏格兰小镇寻书记
送交者: 韩露 2005年04月22日15:21:51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苏格兰小镇寻书记


韩露


前几年曾经流行过一本王小波的书,书名叫做“我的精神家园”。说来惭愧,平凡如我还真是不曾奢望自己也能拥有这么一块自留地。但奇迹还是在那一瞬间发生了——自从我第一次推开那个小书店的门,这句话就一直在我的心头脑海萦绕不去。在那些压抑沉闷的日子里,它就像一眼荒漠甘泉,滋润着我几近枯竭的心灵,陪伴我走过了一个又一个孤寂的白天和黑夜。

◆这里注定是我的又一个“家”

Bridge of Allan是个宁静的苏格兰小镇,沿小镇的主街Henderson Street行至尽头,左手边有一栋三层的灰褐色石头建筑,旧书店Bridge of Allan Books就坐落在这栋房子的底层。店主人显然颇有匠心:整个一楼都被漆成了沉着的墨绿色,一下子就与这栋不起眼的建筑区别了开来;三扇两米来高的木门已经可以看到龟裂的痕迹,带着生了锈的门环和褪了色的烫金图案;门中间两个橱窗,也都各有一米五左右的高度,橱窗里胡桃木的书架,泛黄的纸张,米黄色的台灯,杏黄色的台布和窗帘,营造出黄昏一般的宁静,让我打从心眼里觉得亲切。

足足一百多个平方的空间里,环墙绕壁都是书架,密密匝匝,围出一片遗世独立的天地;架上、桌上、地上、箱子里、窗台上到处是书;摞着的、摆着的、书籍朝外的、书根朝外的,各有各的姿势。最最令人心醉的,还是那特有的浓郁的书香,如果有合适的容器,真想把这空气也装进行囊带回家。

我一边下意识地大口大口吸着“仙气”,一边不敢相信似地直揉自己的眼睛,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原来,美到极处,是可以让人“辞穷”的。

这里注定是我在中国之外的又一个“家”:那书架的色调,还有那昏黄的光线和我们家里几乎如出一辙,尤其让我窃喜的是那层板的高度,明显是为某一种开本的书籍量身订做的,为的当然是尽可能多装几本书。我不由感叹,几十年和一万公里的时空距离,丝毫没有影响到爱书人想法的不谋而合。

往文学书籍那一带扫过去,触目所见都是熟悉的名字:史蒂文生、狄更斯、菲尔丁、埃略特、毛姆、哈代、大卫·劳伦斯、简·奥斯汀、伍尔夫、塞林格……我的天,这可不是回家了吗?我家卧房里摆的可全是外国文学啊!

在书架间游走了一阵,就发现真的置身福地也未必是件好事,我手里拿着一本,眼睛盯着另一本,半天定不下神,于是决定先咨询一下店员再说。这是个梳着披肩长发的中年男子,灰绿色的眼睛带着笑意,跟《雾都孤儿》里那个总是在关键时刻帮助小奥利佛的绅士有几分神似,又像是老古玩店里带着花镜的老伙计。

听说我想找哲学方面的书,他沉吟了一下,抽出一本普及读物《哲学入门》,这老兄,看着很有深沉的样子,结果一出手就把我的眼镜给跌碎了。不得已,我只得明确告诉他,我想找伯特兰·罗素的《西方哲学史》,结果他在书架上好一阵忙活,告诉我应该是有,但店里有两万多本书,他实在一下子找不着。

◆不买倒像是少捡了个大便宜

我这边正郁闷着,他突然递给我一本六十四开的小书,看着很讲究也很有年头的样子,说“这是一个经济学家写的,你可以看看”,我接过来一看,《THE WEALTH OF NATIONS》,第一时间没反应过来,等回过神来就听到自己的一声尖叫,《国富论》!我这个学经济出身的虽然没什么造就,但这种经典中的经典还是要拜读一下,更何况还是英文原版。这个版本是牛津出版社的《世界经典》系列,接着我又在附近找到了同一系列的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和马尔萨斯的《人口论》。

听说这里有好多莎士比亚的书,在店员的指点下,我找到了“莎士比亚专柜”。这里有牛津版、美国国会图书馆版、1833年插图版收录了莎翁轶文的《莎士比亚全集》,有悲剧集、喜剧集、有十四行诗集、有创作年谱、有莎士比亚评论集、有《莎士比亚》词典,林林总总,足足摆了六七层。我首先把一摞1833年插图版莎翁全集紧紧抱在怀里,生怕被别人抢了去似的,光是里面那几十幅覆盖着衬纸的插图就足以让人爱不释手,我不知道那是一种什么笔法,感觉上跟我们的工笔画很像,但好像又略微古朴一些,细腻一些。接下来又选了牛津和美国国会图书馆版的全集,一方面系出名门,一方面品相和纸张都相当不错兼价格极之公道。

那店员看了我选的书忽然来了灵感,跑去拿了一套两本《OLD ENGLAND》给我,告诉我这是19世纪早期英国出版的第一套普及插图版介绍英国城镇、建筑、风土人情的书籍,不仅插图精美、数量大,而且是初版本。正在我反复摩挲的当,他加了一句,这套书很贵的,要130镑。说着又递过另一本重量级的《图片博物馆》,里面天上飞的,地下走的,水里游的,几乎所有的生物种属都有详细的解剖图谱,笔法之细腻简直到了纤毫毕现的程度。当然价格之高同样不难想象。我一时没了主意,只好说我要先跟家里人商量一下再做决定。我的感觉是,这几本书在这里一定已经呆了有年头了,估计十天半个月的也卖不掉。

◆连英国首相都不看乔叟了

三天后的一个早晨,我又直奔心中的家园。

兴冲冲走到门前,却发现原来还没开张,我索性站在橱窗外仔细打量了起来。发现左边橱窗里摆的都是有关苏格兰历史、地理、文学以及小镇风物的书籍和画册、地图册,看样子多半都已经有六七十年的历史,撇开内容不说,在国内能买到民国时期的书籍已经殊为不易,朋友说民国时期的平装本现在也成了国内藏书家的宠儿,那这些书对于一个中国人的意义就更可想而知了。右边一个则有点文化杂锦的味道,有中国的丝绸、埃及的古墓、日本的装饰,还有印加文化探秘。

我正看得起劲,身后走来一个瘦小的白头发的老太太,她冲我笑了笑,接着就把门打开了。早上时间没什么客人,慈眉善目的玛格丽特跟我这个她印象中的第二个亚洲人说起了这个小书店的来历。

二十多年前,美国姑娘Virginia·Porter拿到我们学校的全额奖学金来到这里学习苏格兰历史,没事的时候她经常骑着自行车到处欣赏苏格兰的美景,在这个过程中她遇到了后来的丈夫Wills,他在一所中学里教德语和俄语。他们相爱了,Virginia留在了苏格兰,在学校任教,现在他们已经做了祖父母,就住在学校后面的SHERIFFMUR。Virginia一直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拥有一间自己的书店,十六年前,这个愿望终于成为了现实。而十六年间,玛格丽特一直是这里的经理,虽然三年前这个书店被转让给了别人。

和老人家的闲聊是相当愉悦的,我能明显感觉出这是个受过良好教育的老人,当我问起乔叟,问起兰姆,问起乔伊斯,她显然都相当熟悉,但我的问话也引得她一阵伤感。当听说我看过《坎特伯雷故事》,家里有中文版《伊利亚随笔》、《尤利西斯》,她惊诧之余难过地告诉我,“连英国首相都不看乔叟了!”

接着老人就把话题转到了英国的教育,说现在的学校连基本的语法都不教给孩子们,说过去那么多的经典著作已经不为年轻一代所知了,像《兰姆的莎士比亚故事》,是多好的启蒙教材啊,可是还有几个人想得起来呢。听得出,英语和汉语一样,也面临着过分随意化和不规范使用的问题。

话说到此,老人显得有些意兴阑珊,我于是拉过小梯子开始淘书。

◆我是来这里买书的第二个亚洲年轻人

那一次的淘书,半年后的今天想起来都让我觉得回味无穷。我总在想,也许穷我这一生,也很难再有那样平静那样享受那样陶醉的过程了。我坐在梯子上一架一架地看,一层一层地挑,一本一本地过,都忘了还有时间这档子事。室内由于书架的遮挡,本来就没有多少自然光,等我淘得差不多,站到收银台前,才发现原来外面天色已暗了下来,不知什么时候下起了雨。一看表吓了一跳:已经快五点了!五六个小时就这么过去了,我竟然一点感觉都没有!

那一次的寻书,却让我实实在在体会到了其中的乐趣,简直是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这个行当。叫我怎么能不爱上它呢?除了这妙不可言的过程,我的战果也相当可观:

《爱默生随笔集》毛边本一套,1906年版;《兰姆的莎士比亚故事》;《伊利亚随笔》插图版毛边本,1900年版;《图片博物馆》;《OLD ENGLAND》;汤因比的《EXPERIENCE》,这是他的学生为庆祝他八十寿辰出版的,牛津大学1968年初版本;《法国大教堂》;《法国大革命史》1836年版;吉本的《罗马帝国兴衰史》;《苏格兰风俗》彩图毛边本;毛姆的《刀锋》;《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卡斯特桥市长》;林语堂的《中国民间故事》;《世界好书图书馆》;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

老人告诉我,我是第二个来她店里买书的亚洲年轻人,另一个是个日本女孩,“但她只是想买一本旧书送给她的爷爷。”她指着那些毛边本和插图版说:“这些书都是非常好的版本。”

一结账,好心的老太太吓了一跳,提醒我,那三本大部头就要两百四十镑,说老实话,如果不是地处偏僻,我坚信这些书绝对不会是这个价钱,而且我还和上次一样拿到了九折,知足了,简直要偷着乐了。

(中国宁波网)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4: 清华理科现状
2004: 中国科学界的急功近利
2003: 留学美国的n件趣事
2003: 华人里没有其它的大数学家吗?
2002: 中国曾经衰落过吗?
2002: 北大的官学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