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评选的详细过程我不清楚,但我知道国内以前教授职称的评选的详细过程。我认为两者的可比性很好。
学校有一个十几人的学术委员会,基本上是一个系里一个代表,按照何老的说法,候选人只要过了系里学术委员会的评选,被报到学校里,本系的代表就”操纵“不了学校级的评选。这是大错特错的!事实是校学术委员会里本系的那个代表对本系的候选人的作用是一夫挡关,十夫莫开。
道理很简单。理论上是全校范围内按水平评选,实际上每次全校是有严格的名额限制的,实际上在学校这一级是按山头(系)瓜分这些名额的,跟当年评选元帅一样的,山头平衡是一个最重要的因数。
学校投票的人对其他系的绝大部分候选人的水平不是真正的了解,不过这也不重要,只要你用了你自己系里的名额,把关的是各自系里同行。
所以本系那个委员的意见,比如,对本系候选人的情况介绍,是非常重要的。事实是大家配合得相当默契,不是友谊而是博弈。
本系那个委员要保本系的某人,七八成能保成,除非特别出名的,比如肖传国那样的;本系那个委员要压本系的某人,那更容易,十拿九稳的,除非特别出名的,比如陈景润那样的。而大部分人既不是陈景润也不是肖传国。
一个学校的同事,圈子以外的人专业上可能了解不深但其他方面还是能了解不少的,而院士选举圈子以外的人的了解是很表面的,主导意见肯定来自圈子以内的人。所以,何老的论据(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一共有130位院士,其中数学方面一共有27位院士。)不足以说明问题。
至于北大的5院士对数学方面的25的院士。如果北大的5院士是抱成团的,这一点从丘成桐教授说的情况来看是这样的,那么对付20个乌合之众那是很容易的事。听说过政治局里的四人帮吧?能量大的很呢,所以,GCD内一直强烈反宗派。
结论:如果中国的数学界确有北大的四人帮,复旦的四人帮,那么他们足可以称霸整个的中国数学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