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诤友
万维读者网 > 教育学术 > 帖子
aa88:“杨振宁谈嫦娥奔月”读后感
送交者: aa88 2007年10月27日15:46:19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杨关于嫦娥,未来中国科研,关于华人再获诺奖的评论,只是场面上的话,并没有什么大意义。杨是个圆滑的人,他在讲这些话的时候,脑子里并不真正在为中国着想。因为,一个社会,因为鞭策而发展进步,因为溢美而麻木停滞,这是历史现实的教训。杨应该知道,真正为中国社会长远利益着想,是应该利用他的影响力,给中国社会和中国人尽可能多的鞭策,而非赞美!”忧患所以兴国,逸豫所以忘身!“中国人过去长时间的被灌迷魂汤,早已变得听赞美兴高采烈,听批评暴跳如雷,这样虚弱的心理状态, 是阻碍中国社会进步的一大障碍。杨在继续灌迷魂汤!

这决不是说,嫦娥奔月不足轻重;恰恰相反,这是件盛事,那些开发人员是中国人中的脊梁!


杨说早上刷牙时的思考是灵感来源,这是真话。成功需要高度精神投入,早晚九五是干不了什么的。

马丁.佩尔关于兴趣的话,也很值得中国人深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持续的工作动力。中国人科学成就不大,一个原因是中国人浮躁,追钱,追利,追名,而很少人追心灵。伟大的科学成就,都是心灵的产物!

杨振宁谈嫦娥奔月

  杨振宁形容“嫦娥奔月”成功,是“不可思议的成就”,因为中国在短短的30年内,就追上了欧洲 400年积累下来的科学成就,成就骄人。他说:“我相信在未来的20、30年内,中国能做出更多的科研成果。”而在昨日的分享会上,出席的学生都对中国的科研成就显得十分关注。有学生问及对近年中国再没有人获得诺贝尔奖的感受,杨振宁回应时再次强调,深信30年内中国会取得更多科研成就,华人再获诺贝尔科学奖也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会上,杨振宁除分享其求学历程外,亦谈及他获得科研灵感的秘密,就是在“早上刷牙时思考”。

  而一同出席分享会的199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马丁.佩尔则以自己经历鼓励年轻人投入科研。马丁指出,其父是商人,他自己也认为律师、医生等是比科研更为赚钱的行业,但他对物理的浓厚兴趣,使他最终没有“子承父业”,最后还是决定按喜好从事研究工作。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6: 一个南开大学生对十大名校的评价
2006: 科研上【effects】and 【dosage】的关
2005: 我在美国的第一个老板
2005: 关于留学 我们该些做什么
2004: 世界级大学的代价和好处
2004: 农村教育盛世危言
2003: 二十世纪十大物理试验(一)
2003: 二十世纪十大物理试验(二)
2002: 渴望堕落——谈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痞子
2002: 北京大学,北京哪个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