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衰退的根本原因
万宝
美国是世界第一强国,美国的状况直接影响着全世界绝大多数的人,比如美元贬值就直接造成所有持有美元外汇的国家的财富损失。从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任何角度来讲,美国的衰落对世界多数人利益及地球文明的发展都是不利的。
但是,不幸的是美国的衰落似乎是正在开始。美国制造业严重衰退、外贸巨额逆差、就业市场低迷、财政庞大赤字、次贷危机、房价暴跌、美元贬值、金融危机,等等,经济衰退显而易见。
美国的衰退问题其根本是物质生产 (财富创造) 的小数量低效率高成本及高支出,而不是其它问题。以房地产问题为例,随着三大银行的破产,现在被讨论很多的是房市低迷及由此引发的次贷危机。有人甚至认为房市低迷及次贷危机是衰退的最重要原因。其实,从客观上来讲,房地产价格本身就不应该成为重要社会问题。为什麽呢?很简单:房地产价格的高低对社会总财富量不构成影响,而只是影响社会财富占有的分配问题!房价高了,卖方多得钱,房价低了,买方少出钱。房子还是同样的房子,房价的高低只是钱在买卖双方的分配问题。本来这几年美国房价就涨的过快,尤其是东西海岸房价过高的地方房价涨到了远远超过其实际的使用价值,现在即使恢复到十年、二十年,甚至三、五十年前的房价,也没有甚么了不起的。即使现有的房主及破产银行的职员失去一些他们好运气时得到的财富,他们那些失去的财富也只是转移到了新的房产购买者身上。从市场经济角度看,为什麽五年前二十万买的房子,即使五年后的今天市值曾达到六十万,新的买主就不能低于六十万买?就不能随着市场的波动与供求关系而降回二十万?如果说房市的低迷使一些人失去了住房,相应的结果应该是同样数量的人用较少的支出的得到了住房,这算甚么危机呢?破产银行的职员们及客户们,尤其是高级职员及大客户,本来就拥有比较社会中其他人高出很多的收入,银行破产后即使降到普通人的工作收入及生活水准或改行作普通种类的工作,有甚么不该呢?最近据报道雷曼宣告破产,但雷曼纽约办公室的一万员工仍可分享25 亿美元的红利。餐馆老板可以因为餐馆亏损而贫穷潦倒,房主及银行职员银行客户为什麽不能呢?同时,房价过高也升高了美国产品生产经营的成本。所以,美国用国家税款进行的 7000 亿救市计划是完全错误的,也是不公平的。
美国衰落的问题其根本是财富创造相对低迷的问题。一个社会要繁荣发达,首先是要保证巨大的财富创造能力与实际的创造结果,其次是高效的流通(其实流通也是社会财富价值存在的一部分),再其次才是合理的分配。而且,这个的巨大的财富创造过程还应该是高效率低成本。尤其是在一个相互竞争的环境中,财富创造的大数量高效率低成本是决定成败的关键所在,这简单的道理与现象在中国战国时期秦国的崛起及欧洲工业革命中等一再证明。而现在的美国,比如和中国比较,其物质生产财富创造显然是相对的小数量低效率高成本。中国的工作人员一个小时的成本可以低于一美元,美国最低工资比如纽约州必须不低于7.15 美元,即美国的劳动力成本是中国的十倍以上。加上房屋场所等费用较高的因素,美国的生产成本明显极大的高于中国等国。而且,无论政治体制如何,在一定意义上现在的中国经济是比欧美还更为资本主义化更自由化,生产能力更大效率更高。在这样物质生产财富创造的小数量低效率高成本情况下,美国还要维持较其他国家大出很多倍的军费战争费及行政费的庞大支出,美国的衰退自然不可避免,并已经开始。这才是美国衰退的根本原因。
这里要讲一下,最低工资法本身就是世界上最不讲理法规之一。首先,最低工资法不公平,是对没有工作的人不公平。如果一个人找不到或没有能力完成每小时 7.15 美元的工作,而受能力或机会的限制,他(她)可以为某一个公司工作但每小时只能创造 7 美元的价值,这个公司老板怎麽办?让他(她)为这个公司工作但每小时依法给 7.15 美元?这样他(她)为公司每工作 1 小时,公司亏损 0.15 美元。公司显然不能进行这样的亏损性经营。如果公司让他(她)工作但每小时发 7 美元,即使公司一分钱不赚,还违犯劳工法。这样公司只好不雇佣他(她)工作,其结果首先就是他(她)被劳工法剥夺了工作权利和机会。虽然他(她)不能工作或许对其他劳工可能会有好处(劳工竞争),但对他(她)而言即使每小时挣 7 美元当然也比没工作好。第二,最低工资法限制了一些人的工作权利与机会,相应的就限制了社会财富的创造数量。一个人,你不让他(她)工作创造社会财富,但又不能杀死他(她),他(她)还是要消耗社会财富以维持生存。第三,美国纽约这里规定最低工资每小时 7.15 美元,但你不能要求其它国家地区作同样的法律规定,尤其是在现在全球化的大形势下,美国的生产成本必然较高,产品竞争力必然较低。美国很多企业搬到中国印度墨西哥进行生产,也就不足为奇。产品竞争力低及少产多支的后果,使衰退成为自然。
还有,就是典型的欺行霸市的法律规定人每星期最多只能工作 40 小时,否则要多出这费那费比如超时工资费等。工作是每一个自由人最基本的人权之一,使用自己的时间工作生活是天经地义的天赋人权。每周共有 168 小时,凭什麽规定劳动者每周只能工作 40 小时,否则就要一堆附加条件?去问一问美国那些制定法律执行法律的总统州长议员们,他(她)们有哪一个每周工作少于 40 个小时?竞选也是工作。民主党人士可以要求约翰•麦凯恩每周工作不超过 40 小时吗?共和党人士可以要求巴拉克•奥巴马每周工作不超过 40 小时吗?麦凯恩、奥巴马为了自己的竞选利益每星期工作远远超过 40 小时,平民百姓为什麽不能呢?只要雇主雇员共同同意,并且没有强迫或欺骗,人完全没有必要一定要限制每周工作少于 40 小时或规定最低工资。重要的,限制人们的工作时间,显然是社会人力资源的浪费,也是社会(比如美国)竞争力低下的重要因素,是衰退的重要原因。
这里提供一个笑话,虽然我相信这只是一个笑话,也是反映了美国物质生产问题严重的事实。美国纽约州前州长斯皮策在任纽约州司法部长时,曾因大力整顿华尔街的不法潜规则而名声远扬,当时有人甚至预测他可能会在未来问鼎白宫。后来他因为性丑闻下台后,有人仿照他的口吻写了下面这段搞笑文字:“美国联邦政府要给我们每人寄来600美元的税收回扣来刺激美国经济,但我们却为怎么花费这笔钱犯难。要是把钱花在 沃尔玛超市吧,钱就会被中国人赚走了;要是把钱花在加油站吧,钱就会被阿拉伯人赚走了;要是把钱花在计算机上吧,钱就会被印度人赚走了;要是把钱花在买水果上吧,钱就会被墨西哥、洪都拉斯和危地马拉人赚走了;要是把钱花在买好车上吧,钱就会被德国人赚走了;要是花钱买没用的废物吧,钱就会被台湾人赚走了。。。。。。所有这些途径都不能把钱留在美国刺激美国经济。要把钱留在美国,唯一途径就是把钱花在买女人和啤酒上,因为只有他们才是美国仅剩的本国产品了。我已经尽了自己的力, 并在此感谢大家的帮助”。----艾略特 斯皮策 (纽约州前州长)。
总而言之,美国的衰退已经开始,其根本原因是财富创造的小数量低效率高成本及财富使用的高支出,其解决办法自然是财富创造的大数量高效率低成本及财富使用的低支出。
中国的发展则一定要以美国的衰退为鉴戒,继续保证财富创造的大数量高效率低成本,并争取尽可能的低支出。
万宝 wanbao2009@gmail.com 2008年9月22日
陈志武先生的文章正好注释当前美国这场危机的实质 |
|
送交者: lesson 2008年09月23日21:04:23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
|
lesson 按:
作为一个“经济学家”, 把一个国家的经济往“服务型经济” 上引, 是不够明智的。 美国现在最大的问题是, 没有自己的生产力。 美国的“服务型经济”是依仗强势美元而发展的。 其他国家是学不来的, 也不可能学到。 因为美国不答应。 文中对小学教育应有个宽松环境, 是有可取之处。
陈志武:中国教育不转型,国家只能卖苦力
--------------------------------------------------------------------------------
南都周刊 2008-09-23 16:25:53
(陈志武 耶鲁大学管理学院终身教授,经济学家。)
这些年看到这么多从国内培养出来的杰出高材生,他们在专业上这么突出,但思维方式那么僵化、偏执,社会交往能力又那么差,除了自己狭窄的专业就不知道怎么跟人打交道、怎么表达自己,让我非常痛心。这些问题的根子都出在教育上,包括正式的学校教育、家教和社会文化教育。
产业结构难转型,教育有责任
我不是研究教育的专家,但是,这些年看到国内(的教育),特别是我自己从小在中国受教育,然后又去了美国,自然有许多观察和体会。到目前为止,我这一辈子没有离开过学校。1968年在湖南茶陵县开始上小学,1979年读完高中在长沙上大学,1986年去美国读研究生,1990年毕业以后至今一直在美国的大学教书。我有两个女儿,一个15岁,一个13岁,她们在美国出生、长大,这些年看着她们在美国上学。同时,也因为我跟国内的一些大学一直有不少交流,所以基本能看到国内同行和教育界学者、业者每天的运作目标。这些经历和观察让我确实感触比较多,特别是这些年看到这么多从国内培养出来的杰出高材生,他们在专业上这么突出,但思维方式那么僵化、偏执,社会交往能力又那么差,除了自己狭窄的专业就不知道怎么跟人打交道、怎么表达自己,让我非常痛心。
由于国内教育体系以及教育理念的僵化,绝大多数中国人再好也只能做些技术活,难以在美国社会或其他非华人社会出人头地,这些都很悲哀。原来没有全球化时不知道这些,但现在中国人也走出去了,跟其他文化、教育背景的人一在一起,就知道彼此的竞争优势与劣势了。这些问题的根子都出在教育上,包括正式的学校教育、家教和社会文化教育。
我们说,中国社会现在处于转型时期,尤其是经济领域面临很大的挑战。现在提得比较多的是要把中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这一点大家都讲。但想想中国为什么建设不了创新型国家?为什么这么艰难?光靠在街上挂很多横幅、标语,在核心报纸上发表一些社论,就能把这个国家建设成创新型国家?
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不少。比如,讲到中国的公司品牌,不管是广东,还是其它省份,都很难建立品牌。所以,难以通过品牌赚更多钱,而只能制造一些玩具或者说制造一些衣服、鞋、甚至一些机器和电脑,只能是卖苦力。
为什么难以建立品牌、难以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原因当然包括法治制度、产权保护以及国有制的问题,但也与中国教育体系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关系非常紧密。
美国教育重通才,中国教育重技术
从历史来看,产业结构本身的变化跟教育方式、教育理念和教育结构的变化总是相辅相成的。例如,原来中国的科举考试,从某一种意义上,科举考试对于专制的农业社会是够用的,是可以行得通的。回过头看,过去中国尽管统治是专制的,但实际上那时候的政府是小政府,当官的也用不着像今天这样宏观调控经济。当时的考试只是考四书五经,我觉得科举对当时的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是合适的,对当时的“小政府”来说也够用。
可是,现在的教学与考试内容就很不一样,也会而且应该与时俱进。例如,中国经济今天以制造业为主体,这当然就需要有很多的工程院院士,大学要培养很多的工程师。相比之下,美国的服务业占GDP的85%以上,所以美国的教育体系侧重点就不同,是侧重通识教育,培养通才。在中国和日本变为世界工厂之前,几乎所有的美国州立大学和一些工程学院都非常侧重技能型的工程系科,像中国的大学一样侧重理工训练。但是,我发现过去的四五十年,特别是三四十年,随着制造业向日本、韩国和中国转移,美国大学的教育内容经历了一个全面的转型,转向通识教育。所以,在耶鲁大学,我们对本科生的培养理念是:任何一个在耶鲁读完四年大学的毕业生,如果他从耶鲁毕业时,变成物理、电脑、化学或者是任何领域的专家,我们会觉得那是一种失败,因为我们不希望四年大学教育是培养专家,让他们在某一领域里面投入那么深,鍪拥粼谄渌惴旱淖鋈恕⒆龉瘛⒆鲇兴急婺芰Φ娜说幕帷N颐遣恢髡潘窃谀掣龉こ塘煊颉⒖蒲Я煊颉⑸缁峥蒲Я煊蛟诖笱逼诰统晌摇H绻醒诖笱哪晔闭娴某闪俗遥颐遣灰晕鞘且恢殖晒Γ炊崾且恢质О堋?/P>
当然这也跟耶鲁这些年出了那么多总统有关系,以至于我们的历史系教授就想,既然以前出了这么多总统,说不定今天在校的哪个学生以后也会成为总统,怎么办?于是我们就开一门大课,叫做“大策略”,由两个研究世界史最出色的教授轮流讲,这是持续一年长的课程,是一种非常综合型的训练,讲到孙子兵法、管子经济、古希腊策略等等。
中国的教育则侧重硬技术,由此产生的人才结构使中国即使想要从制造业往服务业转移,也难。产业结构也受到教育内容约束。在中国,从幼儿园到小学、大学、再到研究生,一直都强调死记硬背为考试,强调看得见摸得着的硬技能,特别是科学和工程几乎为我们每个中国家长、每个老师认同,这些教育手段、教育内容使中国差不多也只能从事制造业。为了向创新、向品牌经济转型,就必须侧重思辨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只为考试;就必须也重视综合人文社会科学的训练,而不是只看重硬技术、只偏重工程思维。离开市场营销、离开人性的研究,就难以建立品牌价值。
美式教育:没有家庭作业,不排名次
为了支持以服务业为主的创新型社会,美国的学校是如何办的呢?我有两个女儿,老大现在读高二,老二在读初二。她们的经历大概是这样:首先,从幼儿园一直到小学四年级前,没有家庭作业,下午放学就放学了,周末就是周末,不用担心学习。老师如果布置作业给学生,很多家长会抱怨,说“你怎么给我的女儿、儿子这么多作业,那他们还过不过日子了?他们一生的幸福是我们更关心的,你不要让他们回家后每分钟都花到作业上,最后他们变成了人还是变成了机器?”所以,学校与家长谈判的结果,往往是这样一个结局:美国的幼儿园、小学四年级以前都不会布置作业。有没有考试呢?初一之前没有考试。而这一点中国的老师和家长可能觉得奇怪,没有考试学什么东西?你放心好了,美国学生学的东西很有意思,比如,从小学一年级到四年级,他们的课程安排往往比较广泛。
甚至在幼儿园的时候,我女儿她们每年都会有科学、一般人文社会、语言方面的内容,一共有三四门课程。每门课程完全由老师决定用什么教材,教什么内容。比如,在人文社会课程方面,可能是今年重点了解一下亚洲不同的国家,以前的历史是什么样子等等;明年了解非洲、拉美等等。从幼儿园到小学,讲的深度会慢慢地上升,但差不多每年或者每两年会绕着五大洲兜一圈,这是一种非常广泛的了解。
你想一想,如果这些小孩以后出去做服务业、做市场营销、做外贸,如果他们对其他的国家一点都不了解,怎么能行?而有了这些从小学到的知识,今后到哪里去“全球化”,都不会有问题。当然,沿着这种方式去培养,很容易让我们说:“他们怎么能够做工程师、做专家呢?”但这也没关系,美国本身不需要这么多工程师,因为制造业已经由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胜任了。因此,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决定其教育知识的结构,反过来,教育知识结构又会决定其经济的产业结构。
另外,美国幼儿园、小学从来不会给学生排名,没有考试当然不会去排名。给奖状的时候是怎么给的?是每个人给一个。我以前就觉得纳闷,每个学生给一个奖状,总得有一个说法吧?后来仔细一读,老师根据每个小孩的特长,哪方面很突出,就给他那个奖状,更多的是鼓励每个学生:你首先是你自己,不管你数学好不好、语文好不好、画画好不好,还是历史好不好,只要你哪方面比较突出,有较强兴趣,老师了解以后,就会给你写一个这样的奖状。这跟中国是完全相反,初一之前就给班里的学生每个礼拜、每个学期做排名,经常考试,这很残忍,因为这么小的小孩,还没有长大成人,还不知道这个世界是怎么回事,就要开始面对别人告诉他“你不行”。这样的结论,对人的个性来说,没有比这种东西更敌意和更具破坏性,让这么小的小孩就对自己失去信心,就觉得自己不如别人。
美式教育:思辨能力的训练
思辨能力的训练在美国是自幼儿园开始就重视的强项。这具体表现在两方面:其一是课堂表述和辩论,自托儿所开始,老师就给小孩很多表述的机会,让他们针对某个问题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谈谈自己的经历,或者跟别人辩论。另一方面,就是科学方法这项最基本的训练,多数校区要求所有学生在小学四、五年级时都能掌握科学方法的实质,这不仅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研究打好基础,而且为他们今后作为公民、作为选民做好思辨方法论准备。我们别小看科学方法训练的重要性,因为即使到现在,我经常碰到国内的博士研究生,甚至是所谓的科学家,从他们做研究、思考问题、写论文的方法上,很难看出他们真的理解科学方法的本质和基本做法。
这是什么意思呢?在我女儿她们四年级的时候,老师就会花一年时间讲科学方法是什么,具体到科学的思辨、证明或证伪过程。她们就学到,科学方法的第一步是提出问题和假设,第二步是根据提出的问题去找数据,第三步是做分析、检验假设的真伪,第四步是根据分析检验的结果做出解释,如果结论是证伪了当初的假设,那么,为什么错了?如果是验证了当初的假设,又是为什么?第五步就是写报告或者文章。——这个过程讲起来抽象,但是,老师会花一年的时间给实例、让学生自己去做实验。
这种动手不是为考试,而是最好的学习,让人学会思辨,培养头脑,避免自己被别人愚弄。这种动手所达到的训练是多方面的,尤其是靠自己思考、靠自己找问题,这非常出色。实际上,如果按照我女儿她们在小学四年级就学到的科学方法标准去判断,国内经济学以及其它社会科学类学报上发表的许多论文,都没法及格,因为许多论文只停留在假设的层面上,然后就把没有经过数据实证的假设当成真理性结论。这些都跟我们没有从幼儿园、从小学开始强化科学方法的教育训练有关,跟没有把科学方法应用到关于生活现象的假设中去的习惯有关。
在小学没有考试,学生还做什么呢?我女儿她们每个学期为每门课要做几个所谓的“项目”,这些项目通常包括几方面的内容,一个是针对自己的兴趣选好一个想研究了解的题目或说课题。第二是要找资料、收集数据,进行研究。第三是整理资料,写一份作业报告。第四是给全班同学做5到15分钟的讲解。这种项目训练差不多从托儿所就开始。我觉得这一点很有意思,刚才讲到品牌跟市场营销很有关系,因为品牌、市场营销都跟表述技能有关。
关于研究性项目,我的大女儿在五年级时,对北京的气候感兴趣,她在社会课上对其做了一项研究,把北京一年12个月中每月降雨量、温度的历史数据收集起来,然后计算历史上每个月的降雨量的最高、最低与平均值,计算每个月温度的最高、最低与平均值,然后再分析这些跟北京的其他天文、地理情况的关系,写好报告以及讲解文稿,她在全班同学前讲她的这些分析结果。我觉得这样的课程项目研究与讲解是非常好的一种训练。实际上,她在小学做的研究与写作跟我当教授做的事情,性质差不多,我做研究上网要找资料,而她也是为每个题目上网找资料、做研究,她写文章的训练也已经很多。这就是美国教育厉害的地方,你看一个小孩,在研究思考上已经这么成熟,以至于到现在,我跟我女儿说,她很快可以做我的研究助理了。但在国内,一些本来很聪明的人即使到读博士研究生时期,还不一定具备这些研究素养、研究能力,有些研究生连做个研究助理可能还不合格。
有思辨能力,方有经济转型
正因为这种思辨能力的培养,现在我跟女儿讨论问题时,她们一听到任何话,很自然地就会去怀疑、审视,然后就看能否找到证据来证明这个话逻辑上或者事实上、数据上站不住脚。这种习惯看起来简单,但是对于培养独立的思辨能力,让学生毕业以后,特别是大学毕业以后,不只是简单地听领导的话的机器,这些是非常重要的自然的开端。当然,思辨对于美国教育体系培养出来的人是很自然的,有时候我也想,美国这个社会真的蛮有意思,不管是聪明的、还是笨的人,不管是有能力的、还是没有能力的人,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很厉害,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个人物,对什么事都会有一番高论。
正因为这样,美国100个人里,随便挑80个,那80个人都可以把他的思想、想法和他要卖的东西表达得很清楚,能够给你足够多的说服力。这也是为什么市场营销这门学问是在美国出现、发生和发展的。美国教育体系给每个人都提供了那么多自我表述的机会,等他们长大后,特别是念完MBA以后,在他们介绍产品和自己的研究与想法时,至少不会站在一班人面前就发抖,没办法说出话来。在中国经济、社会转型到这个地步时,特别是在产业结构上、品牌建立上、创新型国家方面都有非常多的愿望和渴求时,实现这种教育转型尤其重要。
中国经济转型需要教育的转型,需要培养兴趣丰富、人格完整、头脑健全的通识公民、思辨型公民。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中国恐怕只能继续是给世界提供低级劳动力的工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