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四大名校 |
送交者: xrb 2003年04月26日20:29:59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
东京大学 东京大学成立于1877年。现有10个学院,14个研究生院,学生总数27000人,教师约4000人。学生中研究生占12000人,其中包括博士生5600人。位于东京市内的主校区只有清华面积的十分之一,新校区只能设在千叶县。 多年来东京大学一直把自己的社会责任定位在提供杰出人才方面,即为明天的领袖提供最好的教育。东京大学也确实为日本政府、财界和学术界培养了众多的领导人。最近几年学校认识到要提高国际学术声望,还必须产生世界一流的科研成就,要积极地将研究成果返回给社会和工业界。为此学校的对策是从发展前沿交叉学科入手。新建的前沿科学研究生院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科融合。跨学科的信息科学研究生院是人文与科技的结合。 东京大学本科生院系包括法、医、工、文、理、农、经济、教育、和药学。研究生院包括法律政治、医学、工程、人文社会学、理科、农学、生命科学、经济、艺术与科学、教育、药学、数学科学、前沿科学、和两个与信息技术有关的交叉学科。 作为世纪之交的教改措施,学校大力加强研究生院的建设,改革教学科研体制,改进本科后2年的教学,提高研究生教学科研水平。 东京大学重视国际合作与交流,1994年起东京大学与MIT,苏黎世高工合作开展全球可持续发展交叉学科研究计划。在MIT、硅谷、和斯坦福大定期举办东大海外论坛。东大有国外访问学者1600人,留学生超过2100名,其中90%为研究生。 东京大学的校长由全体教师投票选出,任期4年,不连任。上一届校长为Shigehiko Hasami(莲实重彦),2001年8月Takeshi Sasaki(佐佐木毅)接任为第27任校长。院系为自治体,教师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2000年学校经费约为17亿美元,90%为政府拨款。 京都大学 京都大学成立于1897年,共培养了4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日本的大学中居第一位。京都大学属于世界知名的研究型大学,设有10个本科院系,14个研究生院。在校本科生14000人,硕士生近4300人,博士生3500人。全校教师2800人。早期作为日本的第二所帝国大学,校长由文部省指定。从1919年起,校长改由全体教师选举产生,任期4年,可获选连任2年。现任校长为Makoto Nagao(长尾真),于1997年12月起任职。 京都大学的办学特色之一是重视研究生教育,提倡学术自由,特别是为了应对新的发展,不断对学科进行动态重组,成立交叉学科研究生院。最近成立的有人与环境研究生院、信息科学研究生院、亚非问题研究生院、和生物科技研究生院。另一个特点是重视国际交流,每年接待1500名外籍研究人员,全校外国留学生1100名,派出研究人员4500人次。校内高档次国际公寓200多套。 早稻田大学 早稻田大学是一所创办于1882年的私立大学,在日本众多大学中综合排名第二,在国立京都大学和东京大学之上。该校培养了多名日本首相,如森喜朗、小渊、竹下、海部等,在日本国会中有校友近百名,称为“稻门会”。企业家中有松下、索尼的创始人,在日本上市公司经理中早稻田毕业生人数占第一位,更有村上春树等著名文学艺术家、建筑大师、传媒大亨等等不胜枚举,有人说“早稻田人掌握着日本的舆论工具”。将近50万名早稻田毕业生,组成600多个校友会,可以想象其对日本各行各业的巨大影响。该校初创时只有80名学生,校舍在东京郊区的一片稻田里,发展到今天达到50000名学生的规模,校友名人辈出。学费高昂,但考生踊跃,录取率为1:9。全校只有893名教授,但在培养人才的同时,多项研究世界领先。究其原因在于一贯坚持的办学理念和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 创办人大隈重新(Okuma)是一位有远见的教育家,他为学校定下的办学原则和治学精神一直贯彻至今,他提出的“做学问的独创性”,“知识的实用性”和“造就模范的日本国民和世界公民”是学校的建校宗旨。他倡导的“在野精神、进取精神和庶民精神”使早稻田培养的不只是少数精英尖子和上层领导,而且是大批实干的人才。在这种精神指导下,早稻田大学校园没有围墙,市民可自由出入,学校对社会是一种融合和开放的态度。大隈办学的终极目标是“世界的道路通向早稻田”,辛亥革命之前早稻田就接收了800多名中国学生,李大钊、彭湃、廖仲恺等曾在该校学习,至今该校仍与我国许多部门机构有人员培训交流,早稻田外国留学生人数仅次于东京大学,居日本大学中第二位。 可贵的是早稻田大学仍在不断创新中前进。1982年早稻田提出要办成“有日本特色的培养世界人的世界性大学”,要建立适应信息化国际化时代要求的教育和研究体制。下面选择几项举措为例。 (1) 机构体制灵活,为学校发展服务 2000年4月起实行“项目研究所”新体制,只要课题立项,就可以成为研究所对外打交道,项目研究所没有特别的经费和设施,成绩不佳可以撤消。这一体制实施两年来成效显著,企业资助的科研经费增加3倍,引发了校内竞争并调动了科研积极性,对外提高了社会知名度。 (2) 加强与企业的合作 2000年早稻田大学与松下电器公司联合成立“教育服务公司”,利用双方优势互补开展网上远程教育。最近学校还成立“知识产权中心”,积极推进大学技术转让。其职能为发掘有价值的种子技术、代为申请专利、孵化风险企业、管理与企业转让技术的事宜。 (3) 开发世界领先的技术 早稻田大学的机器人研究是世界闻名的,其他在人工脏器、人造血液、考古鉴定、物流管理、亚太研究等方面都是世界一流的。早稻田大学教授发明的多媒体检索机器人软件可提高信息检索速度20多倍。 (4) 改进人才培养模式 日本每年1月份有全国统一高考,但早稻田大学正在改革这种“一考定终身”的做法,注意招收特长生。将多渠道推荐与考试相结合。现在推荐生的比例达到15%。学生入学后学习方式灵活多样。提倡学习活的学问,培养学生身心和谐,陶冶情操,发展文艺才能。校园建筑风格独特、张扬个性,戏剧影像资料博物馆收藏超过大英博物馆,国宝级图书、东洋美术资料、考古资料的收藏非常丰富。这些都为培养有修养的、在国际事务中具有广泛活动能力的优秀人才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5) 开放式合作办学 早稻田大学没有医学和农学,环境科学和生物学也不强。2001年早稻田与国立东京农工大学成立联合研究生院,加强了这几个学科。2001年早稻田等五所大学增进校际交流,学生可以互相选修各校课程,共计500门。成绩互相承认。选修课可以在网上完成,必修课则要到课堂听课。 最后介绍一下学校概况。2001年早稻田大学有本科生44577人,研究生6147人,其中博士生1490人,留学生1369人。全时教师1193人,半时教师4657人,管理人员1046人。有14个研究生院,9个本科院系。年收入6.6亿美元,其中政府拨款只占12%,学费收入占70%左右,年开支5.7亿美元。图书馆藏书460万册。9个校园占地120公顷。有正副校长9人,校长由教职员和校友代表选举产生,任期4年,可连选连任一届。 庆应大学 庆应大学成立于1858年,是日本最早的大学。正式定为大学是在庆应4年(1868年),并由此得名。庆应大学与早稻田大学并称“日本私学双雄”,综合排名第一、二位,超过所有国立大学。庆应大学是一所私立大学,由庆应教育公司掌管,通常公司总裁也是庆应大学校长。 庆应大学有本科生28000人,研究生2620人,其中博士生1040人,留学生600人,招生录取率为5:1。学校有专职教师1400人,其中教授585人,另有1680名全职职员。全校年收入约 9.6亿美元, 近40%来自学费,38%来自附属医院的收入。开支中人工费54%,医院花费占19%,教学科研占23%。 庆应大学本科有9个学院:文、法、商、医、经济、理工、综合政策、环境情报、和医护学院。研究生院有9个学部:文、法、商、医、经济、理工、社科、经管、媒体及行政管理。学科中最强的是文学部、经济学部、商学院和医学院。文学部的三田学派在日本文史哲领域中绝对领先,开有142门极具独特个性的课程。经济学部对日本以至世界的经济、金融发展趋势的预测和建议受到广泛重视。商学院的会计和税务课程全国第一,学生兴趣广,教师水平高。医学院毕业生7000多人活跃在世界各地,附属医院有1071个床位,全部计算机管理,是全日本最先进的医院之一。 庆应大学培养学生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精神境界、创造和积累新的知识财富、发掘新的创业潜能,培养在社会中举足轻重、并且对世界有所贡献的人才。至今已经培养毕业生22万多人,包括现任首相小泉和前首相桥本龙太郎,还有藤山爱一郎,野坂参三,樱田义雄等著名人士。小泉内阁中有5名庆应校友。但“庆应帮”在企业、贸易和金融实业中影响更大。2000家日本最大企业中庆应毕业的社长占十分之一。在日本有一种“理财在庆应”的说法。 庆应大学还特别重视学生国际化的问题,为学生营造国际化的环境。为此他们建立了的与伙伴学校学生交流项目,与27个国家和地区的110所知名大学或组织有着学生交流伙伴关系,其中中国有9所,包括清华大学。 庆应大学在许多领域中在日本举足轻重,庆应医学奖有世界声誉,庆应开发的电动汽车时速达310公里,为世界第一,光电子纤维世界上传输速率最快在分子发动机、干细胞、基因研究等生命科学前沿学科中十分先进。 庆应大学创办人福泽渝吉是日本杰出的思想家,他吸取西方在发展经济和科技方面的长处,倡导“教育救国”,主张务实精神。他提出的“独立、自尊、学术优秀”建校原则至今指导全校。他的民主思想培植了自由开放的学风和对外来事物的极强的包容性。庆应的师生之间、校友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牢固,研究生导师与学生的关系犹如父子,终生负责。学生按兴趣分组,小班教学,采用不同的教材,教师事必躬亲,师生经常交流,融洽无间。这种强大的凝聚力是庆应大学无形的财富。在福泽的影响下,庆应毕业生大多不愿从政,而是从基层踏踏实实做起。进入政界是近年的事。庆应的校门上写着“理想之门”,这也是校训。校徽是盾牌上的两支笔,意指“笔比剑强”。 为了适应时代的挑战,庆应校长提出“以不变应万变”的战略口号,即坚持传统的独特学风和务实精神。但实际上也采取了很多改革措施,发展综合交叉学科,文理相长,大力推进国际合作,邀请GE,日产等总裁及国际知名人士演讲,每年在东京国际论坛举办“庆应前沿科技展”,庆应教授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发表见解。通过这些努力打造世界名校的形象。 |
|
|
|
实用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