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外校长又如何?
裘真
小林接过蔡振华的话题,对上海外国语大学某院长教授的事迹给予猛烈抨击,
认为:“如果这样的人也能够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当上教授并且担任一个学院的院
长,而且担任这个学院的学术委员会主任,还是学校一级的学术骨干,这确实令
人担心,上海外国语大学是否到了山穷水尽无人才的地步了?没想到堂堂上海外
国语大学的教授拿出这样的学术水准,真让人大跌眼镜!难怪北京外国语大学对
上外有些不屑,原来如此!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一个院长、院学
术委员会主任的学术水平尚且如此,这个学院是不是还有其他教授副教授?他们
的学术水平如何?很令人怀疑是不是比此人更差?她所领导的学院会是什么样子?
会有什么样的学术水平?”(小林:《读〈国内学术腐败冰山之一角〉有感》,
XYS20040716)对该院长教授的批评,且不做评论。但字里行间所隐藏的大学之
间的价值判断,却值得提出讨论。“外国语大学”这样的名目,其实颇为奇怪,
西方国家的大学教授一般多对此不太理解,不过这自有其历史与现实的渊源与需
要,且不多说。不过,一读此文,至少会产生一个强烈的感想,就是上外远不如
北外,北外的学术水准定然远高同侪。事实,果真是如此吗?
且不论其它,就看看最近教育界内部在传的北外校长的小逸事吧。北外校长
陈乃芳教授据说是中国著名的英语专家,可就是这位英语教育专家,在刚刚召开
的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踊跃提问,对剑桥大学校长一口一个female president,
说中国的female presidents是如何之少,她就是其中两人之一,作为英国的
female president,对方认为应怎样使用female与male的助手?(大意)剑大校
长很有涵养的接过问题,只是不露声色地将female换成了woman。如果这就是堂
堂北外校长、英语专家的水平,不免让人心生疑窦,于是忍不住去查看一下这位
大校长的简历。据北京外国语大学官方网站公布的简历,她1940年11月出生;
1964年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毕业;1996年任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1997年
任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对其学术研究没有提及。查中
国学术期刊网,“文史哲”、“经济政治与法律”两栏目无该作者文章;“教育
与社会科学”栏目列出其五篇文章,如下:
1 把关心落到实处 将温暖送到心底──驻外做留学人员工作的体会 中国高等
教育 1998 01
2 WTO与外语人才的培养 中国高等教育 2001 06
3 以“三个代表”为指导,正确认识WTO与我国外语院校的改革和发展 当代世
界与社会主义 2002
S1
4 把十六大精神落到学校工作实处 中国高等教育 2002 23
5 以创新人才培养为中心 开创对外交流合作新局面 中国高教研究 2003
09
以上文章,从题目来看,似乎与陈教授的专业“外国语言学”关系不大。另
外,因学术期刊网只是录入1994年以来发表文章目录,故我们不能清楚1994年前
陈教授的学术论著发表状况。或许,此前她论文很多,担任行政领导职务后就不
再进行科研。但至少自1994年以来,这位陈教授似乎就未怎么在学术界露面。可,
她却领导着在外国语言文学学术方面为一方重镇的北京外国语大学。
而且我们应当注意到:“在有着‘外交官摇篮’美誉的北京外国语大学,陈
乃芳是该校创建以来第一位,也是目前国内惟一一位兼任校长和党委书记的女
性。”(目前该校已换了党委书记)但这篇文章颇尽宣传表扬之能,将其誉为
“辛勤耕耘的园丁”,“孝敬尽责的女儿、妻子和母亲”,“视野宽广的高级教
育行政官”。可就是对她的学术成绩没有只言片语道及。(佟吉清《老师的称呼
是她最爱——一位女大学校长的教育情缘》,见
http://www.china-woman.com/gb/2003/01/22/zgfnb/zynx/1.htm)上外不管怎
样,校长戴炜栋教授的学术水平是学界公认的。
这样比较的话,那位院长大人似乎还不算极糟糕。如果一个学院的院长都不
能如此轻易评定的话,那么一名大学校长,一名全国重点大学的领导人物究竟该
有怎样的学术水平,似乎也应有基本的条件与水准。试想一下,堂堂北外,曾产
生过王佐良、许国璋这些著名的专家学者。当下也并非毫无人才,如担任北外副
校长的何其莘教授,就是著名的英国文学研究专家。可为什么恰恰是这位看不出
多高学术水平的陈教授居于大名鼎鼎的何教授与众多的专家学者之上,而成为了
北外校长呢?而且还曾一身数任,一连二任?原因究竟何在?中国的教育究竟怎
么了?
小林说的好:“类似的情况恐怕在国内不算偶然,这给我们国家教育部门的
领导人一个什么样的警示?是不是应该查一查,类似的教授全国到底有多少?他
们是如何产生出来的?我们应该如何杜绝此类腐败现象?”这一类的现象究竟还
有多少,我们真地是应该好好想一想。堂堂北外的大学校长学术水平不过如此?
上外出现那样的院长又何足为奇?
(XYS2004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