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两国教育家的预言检析
朱蓬蓬
《中国教育报》发表马忠圣、马志英的文章,介绍了1979年中美两国的教育家,曾相互考察了对方的初级教育后作出了某些预言。
中方在考察中,见到美国学校重音体美,轻数理化,在课堂上,学生无不趾高气扬,踌躇满志,挤眉弄眼,谈天说地,或翘二郎腿,或在教室里摇来晃去,如逛街一般。由此得出结论说:“美国的基础教育已经病入膏肓。可以这样预言,再过20年,中国的科技和文化必将赶上并超过这个所谓的超级大国。”
美方在考察中,见到中国的学生在上课时端正坐好,早上七点就起床,去学校时边走边吃早点。中国学生有家庭作业,考试分数高是优秀学生。由此得出结论说:“中国的学生是世界上最勤奋的。他们的成绩和任何一个国家比都是最好的。可以预测,再过20年,中国在科技文化方面,必将把美国远远甩在后面。”
根据中美双方的预言,25年以后,马忠圣、马志英指出,这是两个错误的预言。
怎么错误呢?作者说:“从1979年到1999年,美国病入膏肓的教育,共培养了4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197位知识型亿万富翁。这是美国学生的自信和对创造的强烈渴望的结果。而中国学生呢?教育观念陈旧,小学生坐姿统一,整齐划一,是对学生个性的扼杀,是对学生动手能力、发问精神和自由支配时间的剥夺。”
多少年来,我们已经听够了类似以上的预言及其判断:中国学生端坐听讲于课堂不如美国学生的吊儿郎当。中国学生的成绩好不如美国的学生会创造。
如果认真对考察的预言及其判断,实事求是地检析一下,可以发现,美国的教育并未病入膏肓,中国的教育也没有把美国远远甩在了后面。在已经过去的几十年中,美国出现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和亿万富翁,未见得就一定是学生自信和对创造强烈渴望的结果;而中国学生坐姿统一,也未见得就一定造成了学生动手能力差和对学生个性的扼杀。因为东西方教育的不同民族特点和形式的差异,并非是判断教育成败得失的根据。
再进一步检析,当年,中国的教育家们戴着有色眼镜考察美国所做的预言是错的,而美国的教育家们考察中国对中国的预测则有点道理。
是的,建国以来,甚至改革开放25年以来,中国教育的问题层出不穷,似乎是一无是处,方方面面都有埋怨。对此笔者决不会否认。
但不知道为什么,我们的教育家们,我们的舆论大师们,总是看不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教育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据在下所知,半个多世纪来,中国是扫盲扫得最多的,属世界第一;中国的义务教育是量最大的,属世界第一;中国在校学生有三亿,是最多的,属世界第一;中国的在校大学生已经有1700多万,也是世界最多的,属世界第一;中国的教师队伍数量最大,属世界第一;中国的学校最多,属世界第一;中国学生最艰苦卓绝,大学里20%到30%是贫困生,但国家支持,属世界第一;中国的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虽不高,但世界华人对中国教育的支持,属世界第一......中国虽然还没有把美国远远甩在后面,但快步地接近和赶上却是不争的事实。
现今在工作学习的中国人,可以问一下自己,你,或者你的父母,或者甚至你的祖父母,难道不都是在中国共产党大力发展教育以后从农村进入城市的吗!
南京师大附中有一位语文特级教师吴非,是热爱教育兢兢业业工作的人。他身在南京,对中国的教育的现状是非常担忧的。他说:“时下教育界盛行的是一种市侩主义,而所谓的教改往往也是欺世盗名。很多地方的教育祭出‘两张皮’:素质教育是一张与时俱进的‘政治皮’,应试教育是一张迎合世俗需求的‘政绩皮’。有教育官员私下谈教育危机,说现在一些校长和当年的伪保长一样,八路军来了,他提供情报,鬼子来了,他也交粮食。油嘴滑舌,左右逢源。让人不寒而栗的,是众多官员不以“两张皮”为羞耻。而成则为王败则寇,一小批高考精英的成绩掩盖了全民素质教育整体的苍白,庸俗的风气盛行于教育界。”
吴非先生还说:“如果什么人都可以对教育指手画脚,教育也就没有了尊严,也就必然地要走向落后。”这句话吴非是针对课改和高考来说的:“高考已经成为中国教育发展的瓶颈,如果高考不改革,21世纪中国的教育将严重制约政治经济的发展。为保证课改的进行,必须有这样的原则:不能让课改靠拢高考,而是命令高考顺应课改。”
其实,问题也没有那么严重,高考还是要考的,总不能回到张铁生那白卷英雄的时代去吧!课改也是要改的,这是时代发展变化的需要。不过,教育的尊严也决不会由于大家的指手画脚而丢失。
可以放心的是,21世纪中国的教育将极大地促进政治经济的发展,而不是严重制约。
2004年9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