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诤友
万维读者网 > 教育学术 > 帖子
香椿树1:民国时期都出了些什么“大师”
送交者: 香椿树1 2014年12月10日17:44:08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在民国初年,那些北洋军阀之所以对待大学校园里的师生们十分客气,也不是因为他们思想进步、重视教育,而是恰恰相反——在他们的脑子里,依然延续着过去清朝的旧思维,普遍把北京城的那些大学,看成是“太学”、“国子监”之类的高级官僚预备队,自然要待遇优厚,态度客气才行。

——在中国的封建王朝时代,那些读书人,尤其是身具功名的士子们,就和民国年间的大学生一样,经常做一些集体请愿或者集体抗议的事情,甚至还有骂皇帝的,很类似现代西方国家的示威游行。例如康有为这位广东举人,就在甲午战争期间搞过“公车上书”,一度拉起了上千名进京赶考的举子共同行动。

而对待这些未来的官僚成员生力军,不管是再怎么专Z腐朽的朝廷,也都总是表现得异常的宽容,一般都会派出重臣耐心劝解,最多就是惩处几个带头的人,几乎从来没有过查封国子监,把师生尽数下狱的疯狂举动——因为这些人就是未来的朝廷官员,如果过分地得罪了,岂不是就要担心在日后被秋后算账?

相反,要是闹事者并非身份特殊的士人,而是一般草民……那么通常就是血腥镇压没商量了!

于是,就在民国初年的动荡岁月之中,面对着遍地的文盲和失学儿童,一片空白的民族工业,这些充满了“民国范儿”的大师们,却心安理得地挥霍着仅有的一点儿教育经费,悠然自得地研究着历史、哲学、书画艺术之类缺乏实际意义的“传统国学”,或者翻译一些西方文学名著,同时对落后愚昧的国民视而不见,还自诩为国家柱石、社会脊梁……这究竟应该说他们是没良心呢?还是说他们没头脑?

有人看到了这种现象的荒诞,比如说鲁迅;有人却认为这才是知识分子应当享受的待遇,例如说胡适。

在过去,我们认为鲁迅是对的。现在却有越来越多的人,在推崇胡适的理论。

大家在这里不妨设想一下,假如在百废待兴的建国初期,我党不肯花钱搞现代化建设,构筑自己的独立工业体系,而是富有超前意识地组织了大批国学宗师和考古学家,去搞“夏商周断代工程”,号称要以此来提高民族荣誉感……不知老百姓会怎么想?恐怕只会大骂政府昏了头本末倒置吧!

所以说,北洋政府投入仅有的经费,养了一群窝在大学象牙塔里的“国学大师”和“留洋高材生”,却无视了遍地的文盲和一片空白的科研领域……这样只重视“贵族教育”的“民国范儿”,难道就很好?

四、所谓“不重视知识分子”的真相

说真的,在这方面,就是国民党的教育方针,都比北洋政府稍微强一些,至少搞过几个科学研究所。而担任教育部部长的陈果夫,还在1932年5月提出《改革教育方案》,竭力试图扭转这种文科生过剩而理科生匮乏的荒诞局面,为此闹得教育界一片哗然,引发了激烈的争论,修改了几次才勉强通过。

尽管有了上述一系列加强理科教育的努力,但到了抗战前夕,国难当头的时候,全中国还是有70%的大学生在读文科。而剩下的30%大学生当中,大部分读的又是医科或商科。真正在现代战争中最能够发挥用途,指导工人搞兵工厂、维修厂和建设战备公路的专业工程师,却是打着灯笼都找不到几个……

而搬迁到“西南联大”的那些大师们,最多也只能在报刊上发表几篇支持抗战的“精神原子弹”。

总之,民国的教育界有学术自由,有先进的治学理念,有国学大师,有“民国范儿”……就是没有培养出现代化建设所急需的技术人才,也没有诞生出像后世袁隆平那样可以让人吃饱饭的农科专家。

有人说,你这是人文科学无用论的错误倾向,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这些法国启蒙思想的泰斗,也从不管老百姓吃不吃得上饱饭啊!

可问题是,上述这些思想界泰斗在著述立传的时候,法兰西也没有堕落到民族危亡的关头啊!

虽然每个人都有思想的自由,在诸位民国大师们之中,也不乏正气凛然,令人敬仰之辈。但是,相当一部分很有“民国范儿”的家伙,却是在一个租界林立、包身工遍地、洋人横行、工业基础全无,战乱频繁、饿殍遍野的悲惨国度,在一个生与死,血与火的动荡年代,把民族存亡的大义完全抛到脑后,反倒是站在亡国灭种的悬崖边上摆出一副优雅的姿态,讲究什么思想独立、学术自由,玩什么小清新,搞什么小资情调,例如说鸳鸯蝴蝶派……我该说这是冷艳高贵,还是醉生梦死呢?

相对而言,似乎还是六十年代那句“不穿裤子也要爆原子弹”的悲壮豪言,更能让人感到折服。

——优雅不是一个贬义词,但如果践踏和遗忘了民族存亡的大义,那么所有的优雅都是可耻、可憎,也是可怜的,宛如南朝陈后主那曲哀婉的《后庭花》。

整个20世纪上半叶,中国一直处于战乱、饥荒、贫困和愚昧的深渊之中。在这种背景之下,挥霍民脂民膏,追求什么“优雅”的文化,都是不合时宜的;谈什么民国风和民国范儿,更是非常搞笑的。因为1%上等体面人的“优雅生活方式”,根本无法掩盖99%挣扎在生死线上的底层同胞的无尽苦难。

如果说前面描述日本公卿的种种腐朽做派,多少是因为当时日本国内安静无事,并无开拓进取的必要性,可以安心享乐的话。那么民国年代诸位文化人的小资生活,就正好应了明末陈子龙那句形容南明君臣的名言:“清歌于漏舟之中,痛饮于焚屋之下,而不知覆溺之将及也,可哀也哉!”

其实,对于胡适这些很有范儿的民国大师们来说,只要走出北平、上海这些大城市,走出他们的校园、书斋和沙龙,就会看到真实的中国,可惜大多数民国范儿都看不见,而看得见的人则都成了左翼革命者。

回到正题,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党之所以要号召全世界中华儿女回来建设祖国,乃是因为当时中华民族最优秀的理科人才,有很大一部分都散落在海外。而在国内的大学里,却只能找到一群学文科的国学大师,真正的工程技术专家寥寥无几……

很显然,不管这些大师们再怎么擅长摇笔杆子、妙笔生花,也画不出工程蓝图啊!

——————————

读书不可忽视的问题是作者的偏见, 不要说小说不能算历史, 就是真的历史也是被春秋笔法修饰过的, 即便拿录像机纪录, 也只能是镜头所及的范围, 释迦牟尼为啥只能看到生老病死就是人间最大的苦难, 而看不到生不起,病不起,死不起, 老不了的真正人间苦难, 因为他是王子, 修炼他的佛法必须跨国柴米油盐的门槛之后。   民国为啥盛产大师? 今天文人笔下的民国为啥象天堂? 因为笔是掌握在范儿手里, 他们纪录的是范儿们的真实感受。 在他们目光触及的范围内民国就是一个充满小资情调的民国时代乐园——教会学校出身的贤淑小姐、出国留洋的文雅少爷、主仆情深的狡黠丫鬟、善良宽厚的豪门太太、持重仁爱的乡下老爷、爱国爱民的商会老板……总之思想是进步的,恋爱是自由的,生活是悠闲的,情调是小资的,求爱是浪漫的,官府还算是勉强过得去的,洋人都是彬彬有礼的,还有各式各样的舞会、酒会、书画比赛、文娱活动、慈善活动,感觉完全是一个文明进步的摩登社会!   不仅如此,就连政教合一的西藏,逃往西藏女作家的回忆也是幼时生活富足,精神生活崇高淳朴,喇嘛们是何等的圣洁无私,奴隶主们是多么的温和仁慈,贵族少爷们是如何的英俊潇洒,有情有义。 至于为啥民国盛产大师的根源无外乎以下原因

工资待遇奇高。刚开始工作的胡适教授工资月工资240块大洋,粗略估算相当于现在9600元人民币,在烽火四起、饿殍遍地的民国年代要算富豪了。 但同一时期北大中文系主任陈独秀的月薪400块,也就是超级富豪。

知识分子相对优越感强, 也就是说贫富差距大。 同一个时期毛泽东在北大图书馆做管理员的工资是每月8元,虽然这个工资水平拿到湖南老家可以算是高工资了, 可是比陈独秀的工资却低了50倍。  毛泽东的工资拿到今天相当于每月320元人民币, 虽然在北京买米总是够吃的, 但是买房确实别想。 而陈独秀的工资相当于今天的16000,可以雇佣20个仆人,买俩四合院, 还有余钱买古玩字画。 当然不能雇用今天的保姆, 工资太高而且脾气又大。

生活有保障, 教授工资从来不拖欠,连鲁迅这种刺头工资也不敢拖欠,只能偷偷骚扰, 原因简单, 梁漱溟不是说了吗, “别人怀宝剑, 我有笔如刀”, 文人都说官员预备队, 敢得罪老师还怕得罪学生。 土包子假装斯文, 请人写一幅“肥猪满圈”的春联挂窗户上虽说夸张, 但是军阀张作霖月薪10000块大洋请教授可是真的。

当大师容易, 民国的大师基本上都是摇笔杆子的, 没有墨水弄点锅底灰也成。 抛开珠算不学, 花上5年时间只要不是弱智总能之乎者也, 再花5年翻历史就能弄出满脑袋的厚黑治国学, 足以把民国治理的军阀混战了。 当然,穷人家子弟应该没有十年时间去之乎者也,所以大师们多少都有些祖上阴德。  入门容易,收入稳定又受尊敬, 民国时代当然会盛产“大师”了。

0%(0)
0%(0)
  民国的教育成就如下 - 长春知青 12/24/14 (325)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3: 厚德载物之二十五德(ZT)
2013: 慕容青草:古希腊哲学的绝对和相对
2012: 俄罗斯驻美总领馆有关双重国籍的问答
2012: 教子妙法分享:家有育儿妙招(图)
2011: 我快招架不住了
2011: Rabbit: 对“速度”的绝学思考
2010: On Yang-Mills-Shaw theory
2010: 洋人又感到了安慰--中国学生还是低能
2009: 被肖做了手术,脚残;跟着肖起哄哄,脑
2009: 小学入学年龄:又一个“两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