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三十年戰爭”與歐洲宗教改革
送交者: 聯合光子 2004年12月29日12:05:06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轟轟烈烈的歐洲宗教改革於1517年10月31日在德國拉開了序幕。在那天,萊比錫大學的神學教授馬丁·路德在維騰貝格宮城教堂門上張貼了著名的“九十五條論綱”,向羅馬教皇的權威提出了公開的挑戰。此後100年間,路德宗、加爾文宗、安立甘宗(英國國教)、再洗禮宗、衛理會等新教宗派層出不窮,英國、瑞典、丹麥、荷蘭、瑞士和大部分德意志諸侯先後投入新教陣營,宗教戰爭的硝煙在歐洲各個角落不停地燃燒着。新教徒們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荷蘭共和國,在德意志確立了“教隨國定”的原則,在法國也取得了合法地位。到1618年,天主教徒和新教徒形成南北對立之勢,德意志(包括奧地利、捷克、摩拉維亞等)則成為雙方爭奪的主戰場。雙方都不滿足於現在的局面,宗教鬥爭又與大國爭霸的鬥爭混合在一起,於是便導致了規模空前的歐洲宗教戰爭——“三十年戰爭”。

  在宗教改革中,哈布斯堡王室始終是天主教反改革勢力的急先鋒。哈布斯堡王室在當時兼有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奧地利皇帝)、西班牙國王、西西里國王等多個王位,還統治着西屬尼德蘭(比利時)、摩拉維亞、威尼斯、倫巴第等附屬國,並在美洲、亞洲擁有廣闊的殖民地,可以說是半個世界的統治者。哈布斯堡家不僅對新教徒步步進逼,還對天主教的法國形成包圍之勢(西屬尼德蘭、奧地利和西班牙正好形成一個包圍圈);它不僅想消滅新教改革勢力,還想削弱歐洲其它大國的勢力,成為全世界唯一的霸主。同樣野心勃勃的法國當然容不下哈布斯堡王室,它拋下宗教隔閡,毅然投向新教徒這邊。於是以宗教衝突開始的三十年戰爭,最終演變西歐兩個天主教大國的爭霸。

  1618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哈布斯堡王室的斐迪南二世指定他的弟弟、天主教徒斐迪南大公為捷克國王。捷克的新教徒群情激昂,於5月23日發動布拉格起義,推舉新教聯盟首領、普法爾茨選侯弗里德里希為捷克國王,三十年戰爭正式開始。奧地利、西班牙及德意志天主教諸侯組成哈布斯堡聯盟(天主教聯盟),而法國、丹麥、瑞典、荷蘭及德意志新教諸侯也組成了反哈布斯堡同盟(新教聯盟),英國和俄國也站在新教徒這邊。戰爭初期新教聯盟一度連戰連捷,但很快便在1620年的白山戰役中徹底失敗,哈布斯堡王室的天主教徒還是登上了捷克王位。

  面對嚴峻的局勢,英國、荷蘭、法國共同支持丹麥於1625年進軍德意志,與德國新教諸侯一起大敗哈布斯堡軍,英軍也進占了捷克西部。在關鍵時刻,皇帝斐迪南二世起用德國貴族華倫斯坦為陸軍主帥(其實此時奧地利陸軍已不復存在)。華倫斯坦依靠西屬尼德蘭的經濟援助,在短時間內重建了一支以僱傭軍為主的陸軍,並憑藉高超的指揮藝術先後擊敗英國和丹麥軍隊,甚至殺入丹麥領土,迫使丹麥簽約保證不再干涉德意志事務。哈布斯堡王室不僅解除了危機,還大大擴張了勢力,使新教聯盟的處境更為艱難。但立下大功的華倫斯坦鼓吹由哈布斯堡王室統一德意志,又引起了斐迪南二世的猜疑,很快被“鳥盡弓藏”。

  華倫斯坦剛下台,新教聯盟又前仆後繼地發起了攻勢。法國首相黎塞留以每年100萬金幣的捐助為代價,引誘瑞典國王古斯塔夫二世於1630年率軍在德意志登陸,聯合薩克森、勃蘭登堡(即後來的普魯士)等新教諸侯直指哈布斯堡王室的心臟。瑞典擁有當時裝備最精良、最訓練有素的陸軍,他們的統帥古斯塔夫更是一個軍事天才。斐迪南二世任命的陸軍統帥蒂利連戰連敗,使天主教聯盟軍遭到毀滅性打擊。於是皇帝只得重新起用古斯塔夫。在1632年的呂岑會戰中,古斯塔夫擊敗華倫斯坦,但他本人卻在戰爭中陣亡,組成一個以瑞典為首的新教陣營的希望也化為泡影。此後華倫斯坦連續擊敗瑞典軍隊,迫使其退往北方;德意志最大的新教諸侯薩克森和勃蘭登堡被迫於1635年簽署《布拉格條約》,屈服於哈布斯堡王室的權威之下。而兩立大功的華倫斯坦卻再次受到猜疑,被皇帝派出的刺客暗殺。

  戰爭進行了近20年,以哈布斯堡王室掛帥的天主教同盟反而越來越強大,幾個新教大國也先後敗下陣來。如果任局勢如此發展下去,歐洲宗教改革有失敗的危險,德意志可能會被哈布斯堡王室統一,英國、法國也會遭到重創,荷蘭、瑞士、丹麥等新教國家的獨立都很難保證。1639年,斐迪南二世去世,查理即位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法國徹底撕掉中立的面紗,在西班牙、西屬尼德蘭、德意志、意大利等多個方向向哈布斯堡王室發動猛攻。留在德意志北部的瑞典軍隊也重新南進。天主教聯盟終於顯出疲態,西班牙的哈布斯堡王室於1643年敗給法國。此後法國將主力開進德意志南部的士瓦本和巴伐利亞,瑞典軍也進入巴伐利亞。雙方都採取了燒殺搶掠、切斷對方補給線等策略,給德意志人民造成了深重災難。1648年5月,法瑞聯軍又取得重大勝利。曾經一再渡過難關的哈布斯堡王室終於無力再戰,於1648年10月在《威斯特伐利亞和約》上簽字,三十年戰爭終於結束。

  三十年戰爭確立了新教與天主教的平等地位,並通過法律承認了荷蘭、瑞士兩個新教國家的獨立。法國變得更加強大,哈布斯堡王室的奧地利、西班牙遍體鱗傷,德意志遭到非常嚴重的破壞,瑞典、丹麥爭奪歐洲霸權的努力失敗。經過三十年的大絞殺,新教徒和天主教徒的版圖幾乎沒有任何變化,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沒有任何一方有能力統治整個歐洲了。當時的新教和天主教一樣嚴酷而不寬容,是三十年戰爭使大家意識到自己無法將意志強加於所有人頭上。宗教寬容和思想自由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承認,各個教派之間劍拔弩張的局面得到了緩解。但其間也出現了不和諧的音調:1685年,法王路易十四宣布廢除象徵宗教寬容的《南特敕令》,禁止法國新教徒的宗教活動。為了反抗宗教壓迫,許多法國新教徒紛紛出走,法國平白損失了大量精英。但仍有許多新教徒在法國一直堅持到大革命時期,並成為法國革命的主力之一。

  自三十年戰爭之後,歐洲天主教和新教之間的鬥爭漸漸減少,雖然餘波未絕,卻難改大勢。宗教改革的後續戰場轉移到英國,“清教徒運動”成為17世紀最重大的宗教政治事件。清教徒們堅決要求肅清英國的天主教殘餘,拒絕服從英王欽定的“英國國教”,積極地參與到現代資本主義的工商業中去。他們於1640年發動英國“清教徒革命”,一度建立清教徒的共和國。王朝復辟之後,英王再次迫害清教徒,宣揚天主教思想,出現了“托利黨反動”時期。出於對天主教的共同厭惡,清教徒與英國國教徒聯合於1688年發動了“光榮革命”,迎荷蘭執政威廉為英國國王。此後英國又通過了《權利法案》,限制了國王權利,確保了宗教自由,清教徒在英國的合法地位得到承認。而歐洲大陸的宗教布局,從此也沒有發生明顯的變化。轟轟烈烈的歐洲宗教改革到這裡就全部勝利結束了。

  歐洲宗教改革還帶來了另一個意想不到的成果:1620年為反抗宗教壓迫而逃往北美的清教徒,在大洋彼岸建立了自己的家園。100多年後,他們震驚了世界,並不斷發展壯大,成為當今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以及世界和平與自由的中流砥柱。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3: 如此弱智的哈佛博士
2003: 透視2003重大科學進展zt
2002: 你是哪國人?--我在美國長大的兒子
2002: 一所最好的大學
2001: “殺人放火受招安”——中國攀登學術高
2001: “清潔中國的學術環境”